武漢2醫生感染後被ECMO奇蹟救回,面部變黑!這是為什麼?

Leo教英語


新冠肺炎病毒在武漢肆虐,在初期,我們對其認識不到位,沒有做好防護,導致很多人被感染,其中被感染的醫務人員高達3000多人,甚至有些醫務人員因此犧牲。

武漢中心醫院的兩位醫生同樣在救治病人中不幸感染,在與病魔戰鬥了兩個多月後,最近才轉危為安,但不幸變成了面目黢黑的“黑人”。好消息是易醫生已經轉到普通病房,接受康復訓練,目前皮膚也開始慢慢往正常膚色恢復。

很多人都有與我一樣的疑問,為什麼兩位醫生膚色會變黑?

武漢的專家就此給出的答案是:肝功能受損,因為鐵質進入體內後需要經過肝臟代謝,而受損的肝臟無法發揮正常作用,這些鐵質在血液中的含量增加,血液供應到面部,就會顯得發黑。我曾經在消化科工作了幾個月,見過許多肝功能受損的人,他們有因為肝功能受損而黃疸,皮膚變得黃黃的,但卻未見過黑麵容的。

而為兩位醫生治療的中日友好醫院最終發聲:面目變成黑色是由於救治過程中使用了多粘菌素B。很多人未聽說過這個藥物,它是一種只在醫療機構內使用的藥物,當感染比較嚴重時才會使用。

多粘菌素是什麼藥物?

多粘菌素是一類多肽類抗菌藥物,分型有A、B、C、D、E五種,在1959年用於臨床治療,但由於它有嚴重的腎毒性,一度被新晉的其他類抗菌藥物取代。近年來由於多重耐藥菌的出現,不得不重出江湖。由於B、E兩類比其他幾類腎損傷小,而在臨床上廣泛使用。我國臨床上使用較多的是多粘菌素B,它被認為是多重耐藥格蘭陰性菌的“最終防線”。新型冠狀病毒雖然是病毒性感染,但隨著病情的遷移,繼發嚴重細菌性感染,甚至用上了多粘菌素B,可見其毒性之強。

多粘菌素使用過程中有哪些不良反應?

多粘菌素B的說明書中記載其不良反應為:腎毒性和神經毒性,而又以腎毒性為主,患者可能出現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血肌酐和尿素氮也會隨之增高。神經毒性包括:頭暈、面部潮紅、嗜睡、精神錯亂、易怒、部分耳聾、構音障礙(口齒不清)、四肢麻木、運動失調、幻覺、癲癇、共濟失調,更有甚者出現神經肌肉阻滯,甚至呼吸驟停。

其他的不良反應還有:過敏反應、皮疹、嘔吐、藥物熱、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注射部位劇烈疼痛。

但導致皮膚的色素沉著並沒有被記錄在其中。相關的研究也很少,因此臨床的關注度也比較低。在2019年版《多黏菌素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中可以查詢到:多黏菌素B靜脈應用後可導致色素沉著,發生率為 8%~15%。一項隊列研究發現約15%患者在應用多 黏菌素B的第3天開始出現膚色改變,多見於面部和頸部。 與炎症過程中朗格漢斯細胞增 生和真皮IL一6過度表達,組胺釋放、黑素細胞活化有關。 色素沉著不影響治療效果,部分在停藥後膚色可恢復。

其他文獻中也指出:皮膚色素沉著為粘菌素類中多粘菌素B獨特的不良反應,通常在治療前期出現,起始好發於頭面部、頸部、胸部等部位,伴隨治療過程的進行而逐漸加重並蔓延至全身,停藥後緩解較慢,至少需要數月時間。該類不良反應的具體機制尚不明確,但並不影響患者的治療和預後。目前尚無很好的預防方法,建議可採用減少黑色素沉積的一般方法進行處理。

最新的消息是易醫生皮膚隨著停藥而慢慢恢復了,相信不久他就會恢復到以前的狀態。至此,真相大白,導致“黑麵”的真兇終於浮出水面。

很多人不理解藥物的不良反應,但它確實是存在的。曦藥師二姐姐至今都能清楚完整的說出它的定義:合格的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的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藥物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能夠預防、診斷、治療疾病;另外一方面它也能夠致病,引起不良反應甚至發生致殘、致死等藥源性事件。雖然我們不希望它存在,但它確實是存在,而且不容我們忽視的。目前國家也在重視不良反應,我們也會經常看到國家CFDA要求廠家修改相關藥品說明書,完善不良反應的警示。

在此也提醒廣大網友:在服藥的過程中如果發現了與治療目的不相關的反應,需及時聯繫醫生或藥師諮詢,嚴重情況應停止用藥,及時就醫。我是曦藥師二姐姐,關注生活,關注健康


曦藥師二姐姐


屬於病毒全身擴散吧.應該是預後不會樂觀!醫務工作者,特別是臨床醫護,現在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職業,不次於有硝煙的戰爭!


二姐0k


臉變黑是血管中二氧化碳沉積的結果。當身體染新冠病毒後,身體處於高度應激狀態,氧代謝加快,產生的二氧化碳大幅增加,這時的毛細血管由於腎上腺素應激處於收縮狀態,加上毛細血管網氣血流不暢,所以大量的二氧化碳在毛細血管中沉積,臉面就顯得發黑。

正常皮膚為粉紅色,皮膚髮紫為缺氧,皮膚髮黑為二氧化碳沉積,皮膚髮黃為膽紅素高或者胡蘿蔔素代謝異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