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釋法」以出口手機爲幌子騙稅7.6億元鎮江破部督最大騙取出口退稅案

法制日報記者   丁國鋒 □ 法制日報通訊員 江東波 宋嘯天

短短4年時間,4個團伙的犯罪嫌疑人以出口手機為幌子,開出5000餘份增值稅專用發票,價稅合計為52億餘元人民幣,騙取出口退稅額達7.6億元。

這起由公安部督辦的全國最大騙取出口退稅案,經江蘇省鎮江市公安局數百名民警歷時一年半日夜鏖戰,在鎮江和深圳兩地同步實施抓捕,13名犯罪嫌疑人先後落網,另一名重要嫌疑人迫於壓力投案自首。近日,14人均已被採取強制措施,其中,鎮江市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提請逮捕的9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批准逮捕。

  外貿公司業務火爆顯異常

在鎮江本地,有一家外貿公司短短兩年多就業務火爆,一躍成為鎮江出口企業“前三強”。海關經過研判分析,發現該公司“異地購貨,兩頭在外”,大量出口手機、交換機等貨物,經營模式比較異常,可能有騙取國家出口退稅的重大嫌疑。2016年8月,海關將線索移交鎮江警方。

專案組初步偵查後發現,這家外貿公司的出口交易手續一應俱全,資料、單證等都符合法律規定。面對如山如海的票據,如何入手找出找準辦案的切入點,成為警方最大的困惑。

“出口退稅本是國家為了鼓勵出口所採取的支持政策,但隨著出口退稅率的提高,不法分子鋌而走險,並且手法十分隱蔽,專業化程度高。”鎮江市公安局黨委委員、經偵支隊支隊長高建新介紹說,針對專業化作案,警方聯合海關、國稅等部門,從查下游出口環節貨物真實性和上游虛開環節貨物下落兩方面入手,逐步從兩頭往中間擠壓,收集固定相關證據。

  “三流”入手打開破案關口

“一年間,我們從龐雜的人物網絡中理清脈絡,逐步摸清了不法團伙的組織架構和作案手段,查明瞭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和窩點,掌握了關鍵證據。”鎮江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副支隊長賀鵬翔說,騙稅案件大多會與較為常見的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類的案件相互牽連,虛開案件中的證據相對固定,專案組根據票流、資金流、貨流三者相對應的原則,打開了破案的第一道關口。

警方經縝密偵查發現,52歲的香港居民洪某處於團伙的核心位置,扮演著總指揮、總策劃的角色。他不僅一直身居幕後,而且與其他3個不法團伙保持著密切的聯繫,虛開發票、海關報關、申請退稅均由其他人員負責,每道工序完成後均向洪某反饋,由洪某負責每道工序之間的流轉。

3個不法團伙分工明確,整個作案流程單獨看起來毫無破綻。其中,廣東惠州人潘某受洪某指揮,在明知沒有實際購銷業務的情況下,將本該開至深圳某公司的進項增值稅專用發票,採取票貨分離的方式虛開發票,從中獲取0.1%至0.5%不等的好處費。福建漳浦人黃某,則在取得洪某交付的發票後,負責組織道具手機等假貨,向海關報關,從而完成所謂的產品“出口”。深圳人周某負責申請退稅這一最後工序,其中周某在鎮江和丹陽經營著4家外貿公司,在接受洪某給付的相關資料和票據後,在沒有實際出品業務的情況下,與洪某實際控制的多家香港空殼公司簽訂虛假的外貿出口合同。

  制定10套方案實施抓捕

據瞭解,為了避免打草驚蛇,特別是主要犯罪嫌疑人逃脫,專案組從抓捕、押解、搜查等一道道環節入手,形成了10套方案。但抓捕過程可謂“驚心動魄”。

2017年8月15日,洪某從香港來到深圳便進入了警方視線,為了防止他次日離境,專案組緊急調整方案,100餘名警力分成11個行動小組,從下午4點到次日凌晨1點,在深圳和鎮江同步啟動抓捕。

洪某發覺情況不妙,在離境時被邊防限制,其間發生了口頭衝突,而他的手機一直處於免提對話狀態,電話的另一頭是他在香港的妻子,當時就通知了境內兩名“馬仔”轉移證據。由於警方前期工作到位,行動迅速,兩名“馬仔”在將相關證據打包準備逃跑的一瞬間,被抓捕人員制服,人贓並獲。

其間,犯罪嫌疑人朱某在抓捕中,還直接將作案記錄本撕破並準備衝入下水道,在緊急關頭被警方擒獲。

證據材料整整裝了一卡車

據賀鵬翔介紹,隨著主要犯罪嫌疑人的落網,警方同步凍結涉案賬戶180餘個,扣押用於作案的大量銀行卡、U盾,還有80多個印章、800餘套書證。辦案民警從深圳回江蘇鎮江時,證據材料整整裝了一卡車。

鎮江市檢察院副檢察長朱毅介紹,辦理這起大案需要承辦檢察官從法律條款和專業技術角度進行縝密地研判分析。對犯罪嫌疑人批捕後,檢察機關還就案件下一步偵查提出15條繼續取證意見,並督促公安機關繼續抓捕在逃人員。

遺憾的是,應屆大學畢業生廖某某,明知任職單位存在違法活動,依然抱有僥倖心理,認為都是領導安排做的,出了事也與自己無關。但作為實際經辦人,應當認定廖某某為單位的直接責任人員,承擔相應刑事責任。該案承辦檢察官表示,大學畢業生從事經濟工作一定要加強法律學習,提高防範意識,對違法犯罪經濟行為果斷說不。製圖/李曉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