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渡劫15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向上或向下,而是持續向前

王興渡劫15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向上或向下,而是持續向前

作者 l 粥左羅

來源 l 粥左羅

我寫過一篇文章《年輕人,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不是勸年輕人不要創業,而是想告訴你創業的真相,因為多數人只是想要創業成功的結果,而不是真正地想創業。

什麼是創業成功的結果?

梁寧講過,創業類似修仙,就是通過一個系統的訓練與過程,使一個普通人最終獲得遠大於一個肉身的能力。

這是大部分人想要的,通過創業改變命運,實現階層躍遷,最終掌握名、利和資源。

什麼是創業本身?

就是修仙的過程,即渡劫。煉器、入妄、破妄、過天劫、過人劫,循環往復,扛住週而復始的失敗,最終成仙,創業成功。

所以,什麼樣的人適合創業?

你得有持續渡劫的能力,能扛住週而復始的失敗,能持續向前。這篇文章我們就聊聊這個話題。

2018 年,可以看作中國新一代互聯網公司的上市元年,以美團、小米為首的新一代互聯網公司,除了上市,就是在上市的路上。

2018 年 6 月 22 日,美團正式遞交招股書,確認將在港交所上市。滴滴也正在籌謀上市。這意味著,以王興、程維、張一鳴等為首的中國互聯網“新一代”企業家,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看來風光,實則不易,新一代創業過程中的渡劫,除了其它劫,還必須渡的一劫就是 BAT 等老牌互聯網公司的巨頭劫。

BAT各家對於新一代企業及企業家的態度有著很大的不同:

B因為幾樁不是那麼理想的投資,最終通過AI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擁抱阿里的歸宿則是被收編繼而被雪藏或出局,繼任者多為“純正阿里血統”的職業經理人。企業還在,但企業家的使命已經告已終結。

騰訊則通過各類戰略級別的投資,為自身獲得豐厚財務回報的同時,更是建立了新一代互聯網的底層生態,但前提是,企業自己要立得住。

如何處理與上述巨頭的關係,成為新一代企業家的必修課:

滴滴程維說,過去五年,中國互聯網創業幾乎所有的機會里都有 BAT ,而 BAT 是競爭關係,所以會分別投一家,發起代理人戰爭,這就導致仗永遠打不完。唯一的辦法是巨頭都支持我們。滴滴希望從關係中受益,同時又不受制於任何關係,一家公司如果失去了獨立的意志,就失去了所有,這是我們的底線。

今日頭條的張一鳴更是 real 耿直,一句“我創立頭條,不是為了做騰訊的員工的”,剛得很。他說,互聯網這種格局也比較長時間了,如果能夠有新生的公司起來,新興的平臺起來,我覺得這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示範吧。頭條還是有自己的志向的。

而在美團王興的算盤裡,餐飲、旅遊、到店綜合類每個領域都能做到幾百億美金。他說光餐飲這個事就能淘寶一樣大,因此美團有機會做到阿里、騰訊這樣的體量。

王興說這個話是有依據的。

實物電商的增長已經逐漸放緩,而 “中國服務業的互聯網滲透率還非常低,產業升級改造還有很多機會待發掘。” 今年4月,王興在一次演講中更是提到:“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都是數字中國建設的加速器。”中國互聯網發展的下半場,正在從用戶需求驅動轉向用戶需求和核心技術雙輪驅動。

就這樣,美團、今日頭條、滴滴等新一代企業在更為複雜的企業生態中崛起了。

美團是 上述幾家中第一個上市的,王興是其中第一個創業的,也是渡劫最多的一個。在收購餓了麼過去4個月後,阿里將繼續加大外賣戰役的投入。餓了麼CEO稱:這是一場不被允許輸掉的戰役,這不是阿里能允許的事情。

然而這也恰恰證明了美團的成功。2018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外賣市場已形成“631格局”,美團外賣、餓了麼和百度外賣交易額佔比分別是59%、36%和3%。

從創業第一天走到現在的位置,王興已經走過15年。15年使他從創立校內的少年極客,成為新一代企業家代表。

從 24 歲到 39 歲,王興的路還在繼續,縱情向前是他非常喜歡的四個字,這就是創業者的人生。作為新一代企業家的典型代表,我們一起看看王興的渡劫之路,我相信不管你創不創業,都會有所啟發。

王興渡劫15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向上或向下,而是持續向前

01

王興是天生的創業者,24 歲從美回國創業,沒打過一天工。但創立美團之前,王興連續 7 年都在創業失敗的磨鍊中度過。

24 歲之前的王興,是個典型的三好學生,從福建龍巖一中被保送上清華大學,畢業獲得獎學金前往美國讀博。

做水泥生意的父親一直希望兒子可以搞科研,但 2003 年 11 月,王興給大學室友打了一通越洋電話後,就註定要輟學了。

電話裡,王興的向王慧文興奮地介紹了美國火爆的 SNS 創業。

聊完之後,兩個人都覺得有譜。很快,王興中斷在美國的博士學業回國,王慧文也從中科院辦理了退學,兩個人又拉上王興的中學同學賴斌強,三個人集資30萬,在清華園附近海豐園小區的民宅裡開始了創業。

王興回憶說:“當時除了想法和勇氣外,一無所有,我讀完本科就去了美國,除了同學沒什麼社會關係,回來後找到了一個大學同學,一個高中同學,三個人在黑暗中摸索著開幹了。”

130 平米的民宅裡,他們幹得轟轟烈烈,現學編程,每天工作到凌晨一兩點,困了就睡在臥室裡的簡易摺疊床,早上不刷牙就爬起來幹活。

轟轟烈烈地幹,轟轟烈烈地失敗,他們先後創建了大大小小十幾個項目,只是無一成功。

2005 年秋,王興決定要專注於一塊細分市場:大學校園 SNS。,2015 年 12月,他們在研究和學習 Facebook 之後,綜合之前在 SNS 領域的經驗和教訓,結合國情,開發出了校內網。三個月就聚集了 3 萬用戶,之後長勢迅猛。

我們前面說了,創業就是煉器、入妄、破妄、渡劫,經歷了十幾次失敗,王興終於煉得一個寶器。

如你所料,王興終究沒有握住這寶器,入妄破妄後他經歷了第一次大的渡劫,煉成的寶器拱手相讓了。

王興渡的這一劫,是融資劫。

2005 年,中國主打社交網絡概念的創業公司不下30 家,王興的校內只是其一。

王興的校內是2015年12月上線的,當時龐升東 2015 年 7 月推出的 51.com 已經 500 萬註冊用戶了,2016 年 4 月張帆又推出了校內的競品佔座網。

這兩位什麼來頭?

龐升東:1998年3月參加工作,加入馬雲的中國黃頁;1999-2000年 通過個人網站賺進15萬;2001年 創建網上證券顧問公司,24歲成為百萬富翁,2005年開始,他的證券公司每月利潤超過100萬人民幣。

張帆:出身於清華大學知識分子家庭,早年留學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的雙城州立大學,畢業後在哈佛大學工作達5年之久,後隨導師進入高科技創業領域,2000年攜美國東岸風險投資在北京成立eYou公司,公司連續三年獲得德勤快速增長中國50強、亞太500強。

簡單來說,兩位老哥,既比王興有權有勢,又比王興有錢有名。當時的王興有什麼?一腔熱血,以及從親朋好友那湊來的幾十萬。

就這樣,先是紅杉投了 51.com,後是沈南鵬和張帆投了張帆的佔座網。這種格局下,校內就更沒人投了。

迫不得已,2006 年 10 月,沒錢買帶寬和服務器的王興把校內200萬美金賤賣給了陳一舟,隨後,校內網改名為人人網

既往不念,縱情向前,2007 年 5 月,王興推出社交網站“飯否”。

飯否是中國大陸地區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務的網站,被稱為中國版Twitter。其實,在飯否的初期階段,中國大陸與Twitter類似的中文網站有六七家,其中飯否是各方面功能較為完備,最接近Twitter的一個。

只是這一次,飯否押中了風口,卻沒成為爆款。

轉折出現在2009年上半年,飯否的用戶數從年初的30萬左右激增到了百萬。同年6月2日,惠普成為飯否首個企業付費用戶,開始獲得第一筆收入。與此同時,陳丹青、艾未未、梁文道、連嶽等一批文化名人的加入,帶動了飯否的快速成長。

大喜過後,是更絕望。飯否因意外被關閉,直到500多天後,飯否解封,只是當時,微博已成為互聯網裡的大江大河。

飯否的遭遇,更新了王興對世界的認知,也錘鍊了這個年輕極客的意志。

這是一個重要的契機。那個沒有缺過錢,一心想著“改變世界”的極客青年,開始沉下心來思考,如何通過科技改變人們的生活。

這是“失敗者”王興的 7 年。

但這世間的成功者,或者最值得大家學習和複製的成功路徑,恰恰不是成功的易得,而是失敗之後的選擇。嘗得了失敗的苦,卻依然對創業甘之如飴,這樣的成功才更有借鑑意義——畢竟,運氣這種事,實在是太偶然了。大部分人,是要在失敗中學習成功的。

王興渡劫15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向上或向下,而是持續向前

02

王興說:傳統行業的創業好比登山,山永遠在那裡,你隨時都可以去;而互聯網創業就像一波波的科技大潮,像衝浪一樣,你要找準時機,踏上浪頭,如果這個浪頭過去了,你不用再去追他,你應該勇敢地迎接並敏銳地捕捉下一個浪潮。互聯網創業就是大潮,一波波過去,一波波又會到來,新的機會會不斷產生,但是不要留戀於過去。”

飯否關停後,王興再出發,2010年3月4日,美團網上線。

這一次,王興開始重視資金流和團隊管理,並積極融入商業世界的運作規則。過去喜歡看科幻小說的他,給自己和下屬開了一份類似《基業長青》這樣的管理學書單。美團 COO 幹嘉偉發現王興願意和人主動溝通了,“從人機交互模式變成人人交互的模式”。

若不是前兩次大的渡劫的修煉,王興不一定能熬下千團大戰。

2010年初,中國第一家團購網站上線,2011年8月,中國團購網站的數量已經超過了5000家。美團不是團購領域最早拿到A輪投資的,在它之前半年,窩窩團和拉手都已經融了幾千萬人民幣。

2010年10月份,美團Closed A輪融資,2011 年美團A輪融資到賬沒多久,拉手、糯米等團購網站就獲得了更大新一輪融資,拉開了千團大戰。對手四處做廣告,想盡辦法的挖人。美團廣州、上海的城市經理還是都被挖走了。王興再次站到了生死存亡的風口浪尖。

美團是如何在千團大戰中活下來的?

靠的是“不敗”。

勝和不敗,是不一樣的。王興讀過《孫子兵法》,孫子兵法不是教你怎麼贏的,而是教你怎麼不敗的,孫子兵法有一句: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什麼意思?

贏不贏,你要考慮對方,敗不敗,你要更多的考慮自己。更直白點,你能不能打贏,不是你說了算,得看敵人那方面的情況,但你是不是保持不可被戰勝,不會輸光手裡所有的牌,不得不下牌桌,你可以掌控。

再說,《孫子兵法》開篇是《計篇》,這個計,不是計策的計,而是計算的計,戰爭不講究神來之筆,它是一筆一筆計算出來的,打仗就是算賬。

千團大戰這回,王興計算得聰明。

當時,競品都是瘋狂的拓展城市,而王興堅持擴張到的每一個城市的決策必須符合科學:按照一個城市的人口、淘寶消費指數、肯德基數量及電影院的數量等指標來計算投入產出比,只有投入產出比合適時才會擴張。在發現投入產出比不合理的那一刻,王興就果斷暫停了美團擴張計劃。

事實證明,王興是明智的,美團從資本寒冬和千團大戰中活了過來。

當然,王興的不敗之法,還有個更絕的。梁寧對這個總結到了本質。

千團大戰剛開始時,團購都是以位置為中心,提供服務團購。

之後大家發現,實物團購(比如團粽子、月餅)比服務團購(比如團餐飲、SPA)起量要快得多,因為商品團購不受位置限制。因此千團大戰都轉向了實物團購。

王興則作出了一個決策,不做實物團購,堅守以位置為單位的服務團購這一條定位。

美團認為,商品團購是阿里的事,這件事的本質是會員問題,王興不動的原因,是要守住他的範疇,等阿里出手。

王興算得準,阿里推出了聚划算,聚划算做商品團購,所以大家都成了阿里的對手,阿里肯定要滅你啊,所以其它團就被滅掉了。而守住了服務團購的美團開始崛起。

此時的王興,已經不再是那個只有勇氣和熱血的王興了。

千團大戰的結束,是美團擴展邊界的起點。

2012 年底,王興判斷,互聯網對服務業的改造速度和翻天覆地的程度,會超過互聯網對原來商品零售的改造。他問來北京述職的時任天津、山東大區經理沈鵬,敢不敢去和王慧文成立一個新的部門,探索和孵化一個更有競爭力的產品。

2013年11月,這個探索了近10個月的新產品——美團外賣,正式上線。

事實證明,外賣這一新業務的增長十分驚人,也驗證了王興的對服務業改造速度的判斷:2015年,美團的交易額硬是幹到了 1610 億。

2010 年創立,8 年過去,王興還是王興,但美團已經不再是最初的那個美團,2012年底,團購首次盈利之後,美團開始拓展邊界,從團購中拓展出電影票、酒旅業務;從到店邏輯向到家邏輯拓展,涉足外賣、新零售業務;從“吃得更好”向“生活更好”拓展,又進入網約車、共享單車戰場。

美團在邊界拓展上的成功,緣於對核心的堅持。王興說:太多人關注邊界,而不關注核心。只要核心是清晰的——我們到底服務什麼人?給他們提供什麼服務?我們就會不斷嘗試各種業務。

王興的使命是幫大家“eat better,live better.” 守住核心,拓展邊界,從業務上,它已經比滴滴、今日頭條都更接近一家平臺型公司。2017 年的交易額已達 3570 億元,有 3.1 億年度交易用戶數。

美團 8 年,路還很長,王興還沒有贏,但他學會了如何不敗。

這是“不敗者”王興的 8 年。

王興說:很多事情,不是我們打贏的,不是我們打倒了對手,是他們自己絆倒的。幾場關鍵戰役,我們都有積極的耐心。《孫子兵法》還有一句話,勝可知,而不可為。你做得足夠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但這不代表你能勝,只有當你的對手做了愚蠢的事情,你才能勝。

王興渡劫15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向上或向下,而是持續向前

03

人生重要的不是向上或向下

而是持續向前

在《年輕人,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這篇文章裡我說過:幾乎所有的創業,都是萬里長征。不要只盯著那幾個三五年上市的明星企業特例做判斷,絕大多數企業,包括很順利和很牛的超級大企業,走過來的歷程也都是萬里長征。

除了極個別的幸運兒之外,總的來看創業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不斷髮現哪條路走不通,最終找到一條走得通的路你就成功了。

天才如王興,亦是如此。創業這條路上,王興已渡劫 15 年,但在可預見的未來裡,王興依然會面臨各種挑戰。

王興分享過一個故事:

一個韓國裔的美國棒球手,在他職業生涯中有非常輝煌的成績,但體育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領域,大家覺得他會走下坡路,別人問他說你過去職業生涯一直向上的,可能到了一定年齡段體力會下降,你怎麼看待這個事情。他給了一個非常簡潔的回答,他說對他來講重要的事情不是一定向上或是向下,關鍵是他在持續向前。

王興渡劫15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向上或向下,而是持續向前

創業即修行,渡劫能力,就是核心競爭力,王興渡劫 15 年,越渡越強,這就是王興“持續渡劫,既往不戀,縱情向前”的創業故事,也是新一代企業家身處更為複雜的創業生態中,劈開大山建立自己的大江大河的故事。

創業如此,人生又豈不是如此,哪有這麼多風光無限,更多的還不是週而復始的失敗。但是呢,摔倒的時候也要往前摔,每挨一棍子,下一次都跳得更高,願我們都把這句話刻在心裡:重要的不是向上或向下,關鍵是持續向前。

王興渡劫15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向上或向下,而是持續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