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高效發現問題,用腳步丈量民情民意,「大數據+大腳板」讓監督更精準

用科技高效發現問題,用腳步丈量民情民意,“大數據+大腳板”讓監督更精準

“全省已彙集精準扶貧領域數據93項21.37億條,對比發現問題線索43.99萬條,各地各部門要對照線索認真開展核查、整改、問責等工作。”近日,湖北省紀委監委把運用“扶貧領域政策落實監察系統”比對出的問題線索,正式移交各市州黨委政府和省直相關職能部門。

“扶貧領域政策落實監察系統”是湖北省紀委監委運用信息技術打造的省市縣三級互聯互通的精準扶貧大數據監督平臺。湖北省運用該系統對住房安全保障、貧困村提升工程、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社保兜底保障、金融扶貧等七個方面19個精準扶貧項目政策落實情況開展監督檢查。與此同時,該省各市州和省直相關部門派出大批幹部深入扶貧一線,邁開雙腳,進村入戶開展問題線索核查。

“大數據+大腳板”,是湖北省創新監督方式,推動監督更加精準高效的一個縮影。

用科技高效發現問題,用腳步丈量民情民意,“大數據+大腳板”讓監督更精準

湖北省襄陽市襄城區紀檢監察干部深入田間地頭,向村民瞭解扶貧政策落實、幹部作風等情況

讓條條數據“會說話”

前不久,湖北省隨縣殷店鎮謝家灣村村幹部吳某將兒子的戶口遷移到自己妹夫、同村貧困戶徐某名下,騙取扶貧資金3563元。吳某本以為能瞞天過海,沒想到卻在大數據面前現了形。隨縣紀委監委通過“扶貧領域政策落實監察系統”發現吳某兒子的名字同時出現在多條信息中。由此,吳某造假的問題浮出水面。

在湖北,大量類似的“蠅貪”問題,都沒有逃過大數據的“慧眼”。“監察體制改革後,監督作為第一職責,力度只能加強,不能削弱。運用大數據、信息化手段精準發現問題,是不斷改進監督工作、推進正風反腐向縱深發展的有效手段。”湖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監委主任王立山說。

經過幾年探索,“大數據+監督”在湖北已被廣泛運用到糾治“四風”、巡視巡察、案件審查調查等多個領域,釋放出強大力量。

每逢元旦、春節、五一等“四風”問題易發多發重要節點,紀檢監察機關藉助公安交管部門“天眼系統”查公車私用問題線索在湖北已成常態。僅今年春節,該省紀檢監察機關就通過“天眼系統”發現公車私用問題線索361條。

去年3月,石首市招商局下屬單位石首華中地區招商基地違規從武漢某公司分兩次購買了17瓶茅臺酒,共計花費16320元。基地負責人鄭文和安排財務人員將此款轉賬至對方公司賬戶。發票尚未在石首市招商局報銷,就被稅務票檢平臺發現了。

2016年至2017年,湖北省連續兩年運用大數據開展扶貧領域政策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共查實問題93.9萬條,涉及違規資金2.3億元,處理黨員幹部39354人,其中黨紀政務處分5792人,組織處理32161人。

“將易地扶貧搬遷、教育扶貧資助資金、扶貧小額信貸資金等12項受惠人員信息,與工商、稅務等數據一比對,結果一目瞭然。”省紀委監委第一執紀監督室工作人員表示。

邁開“大腳板”到現場去

大數據讓監督工作駛上了“高速公路”。但有了“高速公路”,也不能丟掉“大腳板”。

“低保每月600元,殘疾人補貼每月150元……”自己的存摺流水,別人上門幫著核對,逐項查看是否到賬,這對湖北省通山縣板橋村貧困戶章某來說還是頭一回。

“光依靠大數據不夠,還要靠實打實的‘腳板子’。多到基層一線,多到群眾身邊,瞭解真實情況,推動問題解決。”王立山表示。

今年5月上旬,湖北省紀委常委會制定出臺《湖北省紀委監委領導班子改進調查研究工作八條措施》,進一步改進調研作風。省紀委監委班子成員的“大腳板”作風,有力帶動了全省紀檢監察干部轉變作風。

從5月中旬開始,十堰市茅箭區區、鄉、村三級幹部集中開展為期2個月的扶貧“大走訪”活動,對2470戶貧困戶開展了地毯式入戶排查工作,收集各類問題線索3086個。

今年4月,天門市幹驛鎮新堰村、沙咀村虛報蝦稻連作面積和帶動貧困戶數據。7月,新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魏某,沙咀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鄢某被約談提醒。

“起初查閱多遍扶貧工作資料都沒發現問題,後來我們全員下到田間地頭,逐一測量蝦稻連作種養面積,摸清承包農戶的組名、姓名,最終發現並查實了問題。”天門市委巡察辦工作人員說,“只有到現場去看、去聽、去問,才能真正讓‘虛假脫貧’無處遁形。”

“科技+實幹”帶來監督提質增效

開展監督,如果僅靠在網絡上做“數據功課”容易脫離實際;但僅靠在外面“跑腿”又很難做到全覆蓋。

為破解基層監督難問題,湖北省紀委監委要求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把“大數據”和“大腳板”相“疊加”,把信息化、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和深入群眾的良好作風結合起來,構建起符合新時代需求的監督新格局。

“科技利劍+實幹作風=好監督效果”,天門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李蘇萍經常提到這個公式。在她看來,通過大數據比對發現問題線索後,問題的原因在哪裡,如何固定證據,如何精準地對“蠅貪”進行處理,還是要靠“大腳板”走到一線,沉到基層,察出實情。

“你們對運用‘扶貧領域政策落實監察系統’採取了哪些宣傳發動措施?目前抽調了多少人,組建了多少個工作專班?”近日,谷城縣委書記伍義兵到冷集鎮督導調研系統運用情況,在陳家山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伍義兵詢問了一連串的問題。

紀檢監察干部帶著系統發現並移交的問題線索,進村入戶,與扶貧對象圍著一張桌子、坐在小板凳上親切交談,收集第一手資料,進而發現和鎖定問題。在谷城縣,“大數據+大腳板”被具體化為“互聯網+小板凳”工作法。

像谷城縣一樣,湖北省各地都在積極探索,把“大數據+大腳板”全面運用到監督工作中。武漢市運用大數據採集平臺開展“十優滿意單位”“十差不滿意單位”評選,助推幹部擔當作為、監督幹部改進作風。嘉魚縣通過對縣信訪局和縣紀委監委的信訪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把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確定為專項治理項目。

用科技高效發現問題,用腳步丈量民情民意。“大數據+大腳板”提高了監督的精準度和貼近度,進而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去年年底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群眾對湖北省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滿意率同比上升2.44個百分點。(中國紀檢監察報通訊員 楊宏斌 童唐 原標題:用科技高效發現問題,用腳步丈量民情民意。湖北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大數據+大腳板”讓監督更精準)

點評:“大數據”“大腳板”,一個都不能少

“大數據+大腳板”“互聯網+小板凳”。

如何把科技威力和優良傳統、務實作風結合起來,推動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湖北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以生動實踐探索了有益經驗。

科技高效發現問題,腳步丈量民情民意。“大數據”和“大腳板”,兩者不可偏廢。一方面,條條數據會說話,任何蛛絲馬跡都很難逃過大數據的“眼睛”,但僅靠在網絡上做“數據功課”還不夠,因為這樣容易脫離實際;另一方面,多到基層一線,多到群眾身邊,才能瞭解真實情況,推動問題解決,但僅靠在外面“跑腿”也不夠,因為有限的時間和人力,跑不遍每個角落、盯不住所有問題。只有把“大數據”等科技手段的覆蓋面廣、方便快捷、發現問題及時等優勢,同一線、現場、基層的鮮活實踐密切結合起來,才能產生“1+1>2”的效果。

當前,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紀檢監察機關要順應科技發展潮流,與時俱進,為紀檢監察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特別是在履行監督這個紀委監委的首要職責上,充分運用好信息化、現代化的科技手段,讓“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成為監督利器,精準有序有效開展監督,推動監督工作更加科學、嚴密、高效。

“鍵對鍵”,還要“面對面”。廣大紀檢監察干部要保持對新科技新技術的求知慾,努力學得駕馭新技術的真本領,把科技手段和實際工作相結合,做到“大數據”和“大腳板”並重,“互聯網”和“小板凳”並重。既收集、分析、研究和利用數字化信息,不斷提高運用科學技術手段創造性開展工作的水平,又撲下身子,到群眾中去,獲取第一手資料,掌握真實情況,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讓老百姓在正風反腐中有更多獲得感。(蘭琳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