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少兒英語故事教學法

“儘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少兒英語故事教學法

1.導入法:包括直接導入 ,遊戲導入 ,情境導入 ,多媒體教學 ,故事導入 ,歌曲導入 ,懸念導入 ,對比導入

2.交際法:是根據意念項目和交際功能發展學生交際能力的系統教法。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運用言語進行交流,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夠考慮到進行相互交流的人們的作用和地位,考慮到所涉及的題目和情景,從而能恰如其分地運用語言。

3. 遊戲教學法:用遊戲形式複習單詞、句型,練習新語言點,使學生寓學於樂,在活潑、輕忪、愉快的氣氛中自然而然地獲得英語知識與技能。遊戲要求簡短易行,有趣味,而且要與本課教學內容緊密相關。

4. 情景教學法:情景是教師創設或模擬的生活場景,應具有真實、生動、實用的特點,便於學生將所學語言材料進行綜合、創造性地進行表達交流。這種練習方法,有接近生活的交際功能,而且能變單調、機械的句型操練為活潑、生動的交際性練習。

5. 動作教學法:在低年級英語教學中,用具體形象的手勢、動作來輔助英語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6. 活動教學法就是按照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來設計、佈置情境,提供材料,讓學生積極參與自由操作、觀察思考。通過活動讓學生自己認識事物、發現問題,得出答案,發掘學生潛能。

7. 三位一體教學法:是根據字母、音素、音標三者的內在聯繫業務和交叉關係將三者融為一體進行教學的方法。

8. 自然法:這種方法允許學生根據自己對已學知識的熟練程度來參加活動。

9. 全身反應法: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讓學生通過全身各個部位的不同動作達到記憶的目的。

10.合作學習法:

讓學生通過參加Pair work和group work活動,給學生練習語言並互相學習的條件和機會。

11. 功能意念法:這種方法是教師集中提供給學生在某次會話時或某種情境中可能運用的有關語言,讓他們感知其功能,在交際中運用。

“儘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少兒英語故事教學法

利用故事教授兒童外語在國外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 在以英語、俄語、西班牙語、法語、德語等為目的語的外語教學中, 都不乏運用故事法的例子.長期的教學實踐也證明這是一種卓有成效的方法.在我國, 由於小學英語作為必修課程所開設的歷史較短, 且各地開設的狀況不一, 在教學方法上所做的相關探索和積累的經驗有限, 合適的故事資料較少, 因而造成廣大教師對故事在少兒英語教學中的價值認識不夠, 因此有必要從理論和實踐上對故事教學法在少兒英語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探討, 以達到《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及《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中提出的對故事的要求, 促進少年兒童的外語學習.

1 兒童喜愛故事的心理分析

故事對兒童具有普遍的吸引力, 故事對兒童不僅是一種娛樂, 也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式, 這種學習往往是兒童自發的和主動的學習.為什麼兒童會對故事有如此大的興趣呢一方面, 認知好奇心是兒童喜愛故事的原始驅動力, 是一種追求外界信息並指向學習活動本身的內驅力, 它表現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為.另一方面, 兒童的生活環境和活動範圍相對狹小, 生活給他們提供的信息逐漸難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而受生活閱歷和認知水平的制約, 他們不可能像成人一樣從自己的經歷或見聞中重組和產生新的信息.

因此, 兒童探索和認識世界的願望比成年人更為強烈.滿足認知的好奇心與怎樣滿足這種好奇心之間需要尋找一條有效的途徑.故事的特點決定了它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首先, 故事提供虛擬世界打破了平淡而狹隘的現實世界的藩籬, 跨越了時空界限, 為兒童的想象提供了空間和機會另外, 故事本身往往具有人物性格鮮明、情節曲折生動的特點再加上講述者繪聲繪色的表演, 能牢牢的吸引兒童的注意力, 喚起兒童強烈的情緒反映, 使他們或興奮、或悲傷、或緊張、或恐懼, 從而豐富和加深他們的情感體驗, 促進其心理發育.

2 利用故事來教少兒英語的原因

故事教學法之所以能在少兒語言教學中取得理想的效果, 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 故事教學法能很好地解決兒童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問題.興趣和動機的激發在兒童的學習中至關重要.兒童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好奇心與興趣誘發的.只要是適合兒童的故事, 他們肯定會喜歡, 會興趣盎然地去聽或去閱讀.這樣, 兒童的形象思維與創造性聯想就可以得到充分的調動.

第二、故事能提供理想的語言輸人.談話、讀物和視聽資料等往往比針對個別語法要點進行練習更有趣, 也更有效.故事能為學生提供真實、自然、豐富的語言輸人, 有助於兒童習得語言.

第三、故事突出了語言的表意功能.故事是以“ 事” 為中心的, 文句是它藉以說“ 事”

第四、故事具有多種有利於掌握知識和培養能力的屬性.表列出了故事的各種屬性和相應的知識與能力之間的關係.

3 故事教學中的活動設計

活動的設計是故事教學的關鍵.語言教學環境下的“ 講故事” 不同於作為娛樂消遣的“ 講故事” .後者的主要目的是“ 樂” , 除了聽或讀以外, 一般沒有其他活動而前者可以說是“ 寓教於樂” , “教” 才是目的, 圍繞故事所展開的各項活動是達到“ 教” 這一目的的途徑.

按故事教學中的活動發生的先後可以分為準備活動、理解與操練活動和發展活動三類.

準備活動.準備階段的活動一般在呈現故事內容前進行, 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清除學生理解上的語言障礙主要是針對影響理解故事內容的關鍵詞句而言二是讓學生對故事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瞭解.教師對故事梗概的介紹可根據具體情況用目標或母語介紹, 也可選擇只用語言或以簡圖輔助語言介紹.在講故事的活動中, 教師還可以設計如下活動讓學生通過故事標題和故事書的封面猜測故事大意讓學生將打亂順序的圖片按自己的理解重新排序讓學生結合故事標題說一說圖片的內容等.

理解和操練活動.最常見的理解練習包括根據故事內容回答問題、判斷正誤、重新排列句子的順序等.富有新意、手腦並用的活動更有趣味性和挑戰性, 比如, 邊聽邊作出相應的動作根據故事情節找出相應的圖畫將故事內容用簡筆畫記錄下來等.在理解的基礎上可以設計表達活動, 比如, 根據簡筆畫或關鍵詞複述故事等.理解和操練的活動可以在講故事過程中或講故事後進行.例如, 教師在講述過程中的適當地方停下來, 讓學生猜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 問學生如果他們處於某個故事情景中, 他們會怎樣做或讓他們為故事添加一些內容等.這些活動都有利於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 也有益於訓練學生的推理和想象能力.

發展活動以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為主要目的.具體形式主要有根據學生的想象為故事添加內容改編或續編故事從故事某一角色的觀點出發, 換一個角度講述故事、表演故事根據所給的關鍵詞自編故事等.為降低活動的難度, 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這些活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

4 故事的選擇

就英語教學而言, 在選擇用於教學的故事時, 教師需要考慮以下三方面的因素故事的可讀聽性.根據維果茨基的“ 最近發展區” 理論和克拉申關於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的輸人假設, 學生是通過理解略高於其現有水平的語言輸人進行習得的, 因此, 故事語言的難易程度如能控制在學生的語言水平範圍內, 又包括新的語言知識, 那是最合適的教師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師選擇故事的一個重要依據.如果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根據語境猜測生詞意義的能力, 則應選擇含有可從上下文中推斷出詞義的單詞的故事如果教學目標為學習某一句型結構,則應選擇這一結構重現率高的故事如果教學目標是訓練學生說話的條理性, 就應該選擇線索清晰的故事, 以便於學生根據故事線索理解、複述故事……學生的年齡層次.

對於少年兒童, 講述的故事不宜過長, 最好選擇重複率高包括詞、句及段落的重複且朗朗上口的故事.因為聽故事是一個緊張興奮的過程, 兒童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有限, 太長的故事會使他們疲倦, 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

5 運用故事法教學時應注意的問題

故事的呈現可以採取講或讀的形式, 但對於少年兒童來說, 講故事是最好的選擇.

講故事時教師身體語言的運用可增強故事的感染力, 提高故事的可懂度, 增加教師的個人魅力教師還可觀察學生的反應, 並隨時採取相應的調控措施, 如重複或輔以動作等.

講故事時用中文還是用英文在起始階段的英語教學中, 全英文的課堂教學可能會降低教學效率, 也容易使聽不懂的學生產生挫折感和畏難情緒.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是“ 儘量使用英語, 適當利用母語.” 在運用故事教學法時, 應該對母語採取一種更為寬容的態度, 不要使聽故事的活動變為一種困難重重的語言練習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