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再“开闸”,这项政策与以往有哪些不同

8月6日,京山撤县设市大会召开,湖北这个崭新的县级市正式挂牌!

京山市委书记刘启华,京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明超(原京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京山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张少红,京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曾祥富,京山市政协主席曹伟等“四大家”领导、法检两长以及在京山的历任县“四大家”老领导出席大会。

20年后再“开闸”,这项政策与以往有哪些不同

有媒体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已有7地撤县设市,超过了去年全年。在此之前,大规模的撤县设市已经“尘封”了20年。从去年开始,国务院“解冻”了撤县设市的审批,让撤县设市再次走到台前。

此前,在《冰冻20年再开闸,撤县设市又来了……》(点击查看详情)一文中,党参君曾对过往撤县设市的情况进行梳理。不过,20年过去了,新一轮的撤县设市政策与从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向中西部地区的倾斜。

在20年前的那轮大规模撤县设市中,获批的县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有媒体找到了1984年和1993年中国行政区划统计表后发现,10年里,撤县设市最多的是江苏省11个、山东省21个、浙江省19个。而且,当时,江苏苏南几乎所有的县都升级为了市,浙江义乌市也是在这个阶段设立的。

而新一轮获批设市的13个县里,则是中西部地区占大头——

西部地区5个,陕西(神木县、彬县)、贵州(盘县、兴仁县)、四川(隆昌县)

中部地区4个,湖北(京山县)、湖南(宁乡县)、安徽(潜山县)、山西(怀仁县)

东部地区3个,浙江(玉环县)、江苏(海安县)、河北(平泉县)

东北地区1个,黑龙江(漠河县)

这一情况与民政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就撤县设市答记者问时说的话相符:本轮撤县设市要把握的原则之一是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合理布局,要充分考虑“四大板块”区域差异,适度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20年后再“开闸”,这项政策与以往有哪些不同

当然,除了向中西部倾斜外,撤县设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

以京山为例,一直以来,这里就有“鄂中绿宝石,武汉后花园”的美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城,孕育了距今4000多年历史的屈家岭文化和苏家垄文化。网球之乡、观鸟之乡、生态之城、智造之城,是京山递给世界的几张靓丽名片。

近几年,京山发展势头迅猛,2017年,该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373.24亿元。此外,京山获得的“国字号”荣誉也不少,如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绿色小康县城、国家生态县、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等。

20年后再“开闸”,这项政策与以往有哪些不同

获批的其它县也不可小视。湖南省宁乡县2016年GDP总量超过1000亿元,跃居全国百强县第35位,相当于一个地级市。陕西省神木县2016年GDP总量达到904亿元。2017年江苏包揽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中的17个,海安县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单纯从政策上看,撤县设市的指标也不少。据2016年5月出台的《设立县级市标准》及半年后印发的《设立县级市申报审核程序》显示——

拟设立县级市需参考21项具体指标,比如人口、区域经济、城区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等等。

此外,去年民政部相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相关方面问题时,还提及了两个最基本的标准,分别是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高和聚集人口较多。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一些适应新发展要求的标准。民政部该负责人表示,在审批时,会更加注重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能力的考察,将向常住人口提供住房保障、就业服务、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纳入考核范围。

同时,会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强调撤县设市要与城市发展所需要的综合承载能力相匹配,与国家和省、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和环境功能规划等规划相衔接。在考察经济总量与人均水平的同时,重点关注城市自我发展能力和产业结构特点,把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能力与水平作为设市重要前提。

END

来源 | 综合 民政部官网 湖北日报 政知见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