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金融:寻找“科技灵魂”

京东金融:寻找“科技灵魂”

“我们所说的找灵魂、引刀砍向自己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找人才,什么样的人才决定了走出的路具有什么样的基因。”

文|骏爷

京东金融:寻找“科技灵魂”

金庸曾在《笑傲江湖》中写到,华山派内部长期存在两支对立的势力,气宗和剑宗,双方水火不相容。直到令狐冲学会了独孤九剑,但这套剑法本质上既不是剑宗,也不是气宗,更不是胜在剑招,它强调无招胜有招,真正的奥义在于剑意,只有找到了剑意,也就是找到了灵魂所在。

寻找灵魂的过程尤其痛苦,需要一切都学到,也要忘记最核心的部分,以此更好地重构新的模式和逻辑,这个过程是一刀刀砍向自己的,大多数人都缺乏这种涅槃创新的勇气。

金融科技企业正在经历这样的过程。最初的金融科技企业都有执念,既想把技术做好,又不想放弃金融业务,但一年来,整个趋势发生了变化,行业都在摸索科技的路子,京东金融尤为明显。

京东金融:寻找“科技灵魂”

日前,京东金融B轮融资130亿元,成为估值1330亿元的巨型独角兽。这对整个金融科技领域,都是一次亮剑,当整个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充斥着“暴雷”、“跑路”这些负面词汇,金融科技概念股纷纷跌入历史最低谷时,京东金融却用一次“秀肌肉”告诉所有人,不好意思,我们活得很好。不然,你也不会看到有那么多高管纷纷加盟。

今天,京东金融宣布,瑞穗证券亚洲公司原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博士正式加盟京东金融,专注于全球与中国经济研究。一年来,京东金融还引入了北欧银行集团副总裁张旭、中国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原行长李尚荣、亚马逊原首席科学家薄列峰、益博睿大中华区原CEO姚诚彰、微软亚洲研究院原城市计算负责人郑宇、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原总助王钰等不同行业的高端人才相继加盟。

大公司做事情一向谨慎,但在过去几个月里,京东金融却先后成立城市计算事业部、与中科院合作成立“智能金融风控联合实验室”、发布机房智能巡检机器人、发布线上零售信贷产品“北斗七星”……多到快要数不过来,但要说明的是,这些业务都是要真金白银投入的。在金融科技行业大环境不景气、全球资本市场不断变遭的条件下,如果不是自身业务稳健,京东金融也不敢把步子迈这么大。

逆转“不做金融”

1

将时钟调回五年前,2013年10月,京东金融开始独立运营,由供应链业务起家,通过京东白条拓展到白条场景,自此,再逐步深入消费金融领域。

京东金融:寻找“科技灵魂”

直到一年前,也就是2017年6月30日,京东金融重组完成交割,其财务数据将不再纳入京东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意味着京东金融正式分拆独立。这也是京东金融从1.0阶段向2.0阶段转型最艰难的一刻。

陈生强在2016年就曾做过“数据技术是金融科技灵魂”的主题演讲,实际上,我们所说的找灵魂、引刀砍向自己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找人才,什么样的人才决定了走出的路具有什么样的基因。

今年4月,陈生强公开宣布,京东金融“不做金融”,将“致力做服务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同时“不再持有金融资产”——这是对金融科技概念的祛魅。

我相信做出“不做金融”的决定,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在京东金融内部应该也经过了长时间的讨论,并且这个过程中还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京东金融:寻找“科技灵魂”

这就好比你家里有一袋大米和一袋玉米,两种主食可以换着吃,突然有一天你打算把这袋大米拱手让人,换来别人给你小半袋玉米的回报,你以后也只能吃玉米了,这种事你会轻易干吗?

但是京东金融就这么做了,我相信他们既然决定了“不做金融”,应该也会一条路走到黑。

数字科技人才引进

2

实话讲,京东金融自拆分以来,进行的一系列动作一开始着实让我很有些懵,尤其是挖了很多和金融不相关的人,你猜不到他们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好好一个金融公司就不能务点正业吗?整天整些没用的。

但后来我发现自己错了,因为正是有这些“不相关”的人加盟,让京东金融的边界不再局限于金融,可以做很多超出纯金融范畴的服务,这也是他们敢做出“不做金融”这个决定的底气所在。

京东金融:寻找“科技灵魂”

我们不妨来看看京东金融最近的一系列动作:

拆分一年来,京东金融引入了一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家,它越来越注重连接与融合,这是金融科技最本质的能力,也是技术人才所能构建未来的能力。

据了解,北欧银行集团副总裁张旭加盟,将构建京东金融的数据资产体系。北欧银行是商业银行数据管理的先行者,此前,张旭曾在北欧银任职8年,担任集团数据管理的副总裁等多个重要职位,他创建了北欧银行集团的第一个数据质量架构,并且用之于建立北欧银行集团历史上第一个数字化的数据质量测量体系,创建Hybrid Data Management Operation Model数据管理运营体系。此外,他在合规方面创建了集团商业银行第一个全面的AML/KYC反洗钱数据管理工具,并且在集团中关于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原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博士,将出任京东金融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专注于全球与中国经济研究的同时,服务于京东金融的战略布局,提供具有前瞻性和洞察力的分析与决策参考。

京东金融:寻找“科技灵魂”

作为首个进入欧洲央行工作的华人资深经济学家,负责亚太经济预测和分析,对于区域政治、经济、文化有着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此外,沈建光博士也曾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芬兰央行经济学家,经合组织顾问,中国人民银行和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加入国际投行之后,沈建光博士先后担任中金公司资深宏观经济学家,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评价自身能力,在宏观经济和金融研究领域积极发声。

无论张旭还是沈建光,他们的经验于京东金融而言,是非常合拍的。再回看过去一年里,京东金融引入的一系列高端人才,都足以看出它对科技的决心。

所以我认为,京东金融之所以敢“不做金融”,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想清楚,不将自己限死在金融这一个领域。如果你以为京东金融只是服务金融机构,那么你可能对它还不够了解。

B2B2C模式不止服务金融机构

3

“对金融行业来讲,最核心的技术是基于数据的一系列的技术。”京东金融CEO陈生强说,我们前面在干的是数字资产化,然后接着要干的是资产数字化,就这么一个逻辑,所以数字化是最重要的事情。

京东金融:寻找“科技灵魂”

真正落到业务中,数字化也是京东金融1.0时代到2.0时代的转型进击标志。

在1.0时代,京东金融有两个基本需求:一是供应商的融资需求,二是消费者的信用采购需求、理财需求。京东金融追求的是客户体验要更好、效率要更高、成本要更低。

但向2.0迭代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于1.0时代的核心,陈生强选择放弃原来基于业务的想法和思考,并“基于金融本身搭建逻辑,之后再把我们以往的经验装进去,这样就解决了公司没有To B基因的问题”。

京东金融:寻找“科技灵魂”

这种逻辑的再造,就是陈生强所说的B2B2C模式:

“京东金融2.0阶段,我们的商业模式是B2B2C,第一个B是京东金融,中间那个B是金融机构。所以,我们现在是帮助金融机构去做金融业务。未来,中间那个B也可以是政府、企业,最后的C可以是小B,也可以是直接消费者的小C。所以逻辑层面,京东金融从1.0到2.0时代的转变,是从一个服务C端、服务最终客户的企业,转变成一个做企业服务的企业。于是,B2B2C模式的盈利方式,就从资产方式获利变成服务方式获利,从自己做金融变成帮别人做金融。”

说的更直白些就是,第一,服务大金融机构,第二,服务小机构与消费者。而服务的基础是基于数据技术。

今年3月,京东金融发布了业内首个零售信贷全流程产品“北斗七星”,并迅速接入近30家银行,平台交易规模的月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95%,为合作银行零售信贷用户量带来近300%的增长。这款产品解决了中小银行面临的获客难、审批效率低、资金利用效率低等问题。

京东金融:寻找“科技灵魂”

上述动作是服务于金融机构,你一定不难理解,但是再看看京东金融的另一个动作:

今年6月,京东金融正式发布了一款机房智能巡检机器人——京东智能巡检机器人,可实时保障机房稳定安全运行,提高机房和数据中心的智能化管理水平,降低运维成本,可以替代传统的人工巡检,而且可借助深度学习算法和机器视觉技术,解决人工错检、漏检等问题。

上述业务的推出,可以说几乎和金融已经没有直接的关系了。但你不要因此感到意外,因为以后类似的情况将会成为常态。

比如今年2月,京东金融成立城市计算事业部,并引入郑宇为京东金融副总裁、首席数据科学家,担任城市计算事业部总经理及城市计算研究院院长,这是一个主要基于数据而非金融设立的部门。

京东金融:寻找“科技灵魂”

郑宇在演讲中表示,智能城市信用平台的模式是把政府、企业的数据汇聚在一起,同时接入京东第三方数据,给企业、居民和政府提供信用服务。与此同时,信用数据能够沉淀在智能城市信用平台上,帮助更加精准地计算各个场景里面的信用,整个过程是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分数呈现。

这其中隐藏的逻辑是,京东金融并不满足于成为只服务金融机构的企业,城市计算也是一项重要业务,它还在探索更多产业的服务。

比如今年6月,京东支付与广州、深圳的公交地铁服务商羊城通、深圳通达成合作,为两地用户提供二维码乘车、卡充值等移动支付服务。

据陈生强透露,中国还有大量的第一产业跟第二产业数字化程度是不高的,那些数字化程度不高的产业也会慢慢转变得更加数字化,我们就可以跟它们去做结合。

京东金融:寻找“科技灵魂”

因此,如果你以为京东金融只做金融服务,显然是把刘强东和陈生强的格局说小了。这就好比你把腾讯说成是一家游戏公司一样片面,虽然游戏确实在腾讯的营收占比中排名第一,但是你却忽略了微信、QQ、应用宝、腾讯视频等产品的发展潜力。

所以我说,京东金融,不止服务金融机构。

京东金融:寻找“科技灵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