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買股票,我們在買什麼?

當我們買股票,我們到底在買什麼?股價上漲的本質是什麼?投資股票獲利的根本保障,來自於哪兒?

閱讀本文,來看《第一財經日報》"價值投資"專欄創立作者、《中國證券報》2017"金牛獎"獲得者張可興老師的分享。

當我們買股票,我們在買什麼?

01 股價上漲的本質是什麼?

上市17年的萬科股價(復權價)前後上漲了80倍(14.5元到1160元),如果以1991年上市最低價和2007年最高價計算,則上漲了近400倍(4.3元到1684元),而支撐這種上漲的並不是“所謂的莊家”或“牛市效應”,而是萬科從深圳的一家本地小企業,成長為今天國內最大的房地產公司。

我們看一下萬科的銷售額,1992年6.6億元,2007年523.6億元,增長80倍,淨利潤1992年0.7億元,2007年43~53億元(這一數字為當時公司公告的預估數字,而非實際數字),增長了70倍左右。

可以看出萬科80倍的股價上漲,主要是公司利潤增長70倍帶動的,當然2007年的大牛市也造成了萬科一定程度的高估,但無論如何我們不可能再以萬科上市時的價格買入萬科了,因為萬科今天的企業價值已經不是上市時的價值了。

同樣2004年上市的蘇寧電器,三年上漲近40倍,雖然在牛市中難免高估,但蘇寧的業績增長也有10倍,加上對未來業績增長的預期,蘇寧的股價上漲也是由企業價值提升帶動的。

即使在大熊市中,業績大幅提升的企業,股價還是上漲的。比如大盤從2001年2245點到2005年年底998點,跌了近一倍,但茅臺、蘇寧、海油工程、鹽湖鉀肥等近10家公司股價(復權價)上漲了1倍以上。

其實,當投資者真正瞭解買股票就是買企業,股價上漲的本質就是公司利潤的持續上漲,持有股票的過程就是做企業股東的過程,我們獲取投資收益就變得很好理解了。

企業的價值提升了,企業賺的錢更多了,那我們作為企業股東獲取的回報自然會很豐厚。

02 投資股票獲利的保障,來自於什麼?

我們知道股票的價格最終是由股票的價值決定的,除了我們在股價低於價值時買入,在高於價值時賣出(比如大熊市末端買入,大牛市末端賣出)獲取利潤之外,企業的成長(企業價值的增長)就是我們長期獲利的根本保障。

上市企業會成長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很確定的,大多數上市企業都是增長的。

我們可以做簡單的定性分析。

以我們國家為例,近20年我國經濟保持了10%的增長速度,而經濟增長主要是由中國企業的增長帶動的,而上市企業又是國內企業中相對比較優秀的(也有個別垃圾企業),企業上市之後融到了資金,更加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企業價值的增長是確定性非常強的。

從這個角度講,投資上市企業至少是能享受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的。

對比國際上的數據,我們會發現,反映上市企業平均增長情況的股市指數,常年都是增長的,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近20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1%多。

我國證券市場自1990年起步至今,上證指數從1990年96點到2007年的高點6100點,年增長率30%左右。

客觀地說,20世紀90年代上市企業較少,指數的變化很難反映企業的真實成長,再加上2007年的6100點包含了對上市企業的嚴重高估,透支了企業未來的成長,但總體來說,大多數企業都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長速度。

03 投資優秀企業實現財富增值

我們再看一下我們國內的企業,見表3-2。

當我們買股票,我們在買什麼?

以上統計是截至2015年9月28日的統計,還有很多收益很好甚至更好的企業沒有列出。

列舉這些數據,只想說明一個問題,做較好企業的股東會讓我們的財富增值,做優秀企業的股東獲得的收益更是驚人。

解釋幾十倍財富收益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前面講過的企業的增長和複利。

優秀企業往往表現出更高的增長率,如騰訊(上市後以50%以上的年複合增長)和增長的持續性及確定性,如茅臺,所以,做優秀企業的股東是我們實現財富長期驚人增長的根本保證。

04 為什麼說投資者比企業大股東更具優勢?

股市的一條定律,就是股票的價格始終圍繞公司的價值做上下波動,這樣也就使股票投資者能夠以比企業實際價值低得多的價格買入企業股票。

正如巴菲特投資華盛頓郵報時,郵報股票的價格只是公司真實價值的1/4。在漫長的熊市中很多優秀的企業也會低估,比如2005年萬科的總市值才100多億元,但2005年銷售額就100多億元,2015年淨利潤200億元左右。2005年任何企業想收購萬科的話,沒有三五百億恐怕是免談的,前不久,寶能系以2000億元的估值在搶購萬科的股權,而10年前,任何投資者都能以100多億元的估值隨便買入。

再比如,2007年潘石屹的SOHO中國上市,很多機構和戰略投資者是以8.3元的發行價成為SOHO中國的股東的,而就在幾個月之前普通股民卻可以在股市中以每股3元的價格同樣成為SOHO中國的股東。

舉上面的例子並不說明以上公司具備投資價值,只是證明股票價格的波動性使普通投資者有時比企業大股東更具有投資優勢。

同樣,當一個企業增長放緩、競爭力下降或嚴重高估時,大股東不太可能賣空股票,不再經營企業,而股民往往可以提前選擇不再做這些企業的股東。

事實上,當投資者發現更優秀的企業時,可以隨時把資金投給更優秀的企業。股市在給我們享受企業增長帶來的複利收益的同時,還給了我們廉價買入、溢價賣出的機會。

作者簡介:張可興,北京格雷資產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創始人,擁有15年投資經驗著有《買入 持有 富有》。

本文為“身邊的經濟學(ID:jjchangshi)”原創首發,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當我們買股票,我們在買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