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連載」江南古鎮馬鞍山——茅嶺東嶽廟

往期回顧

姿勢已擺好

就等你點啦

茅嶺東嶽廟

茅嶺東嶽廟雖說早已不再,殘存的屋基卻依稀可辨。這個冬季來得有些遲緩,雪卻下得較早,坐落在茅嶺村旁的東嶽廟,早已被歷史的煙雲所淹沒,在被開墾成莊稼地的屋基場裡,收割後的芝麻樁,有些不甘寂寞地刺破覆蓋的雪層,不知它想對人們訴說些什麼。

據村民傳說,東嶽廟原為供奉幽冥世界最高主宰“泰山神東嶽大帝”的聖地,東嶽大帝的祖庭遠在泰山岱廟。泰山,被古人視為離天最近的地方,在古老傳統的神化中,自秦朝開始,便成為歷代帝王的封禪聖地。從東漢開始,民間即流傳泰山為鬼域都城,被人們奉為冥界之王,華夏各地陸續修建東嶽廟以供香火。

茅嶺東嶽廟始建於明末清初,佔地面積600多平方米,廟宇建築為磚木結構,整體三間二進,其間飛簷斗拱,顯得格外雄偉莊嚴。大門正上方鑲嵌一塊長2.5米、高1米的長方形石板,堂中雕刻“東嶽廟”三個繁體行書大字。進門前廳正牆壁上龕有木質的東嶽、觀音諸位神像,裡間東西廂房均為和尚、居士的起居之所。中間有一“天井”,四邊長約3米,地面為石板鋪砌。“天井”兩側各有一小廂房,後廳前各有一側門,直通東西兩側廳,側廳裡各設有與正室間相同的“天井”。廟內除前廳東西兩側廂房外,其餘房間,均為菩薩的供殿。後廳中間掛著一口直徑1.2米,高為2米的鑄鐵大鐘,每敲鐘響聲傳數里之外。

東嶽廟的信徒大部分為女性,她們無須懂得《道德經》、《金剛經》,只需求得靈魂的安逸。每當親人離世,她們便去祭拜東嶽大帝;每當子女婚嫁,她們便叩拜桃花娘娘;每當想要子嗣,她們便去朝拜送子觀音;每當兒子想要考取功名,她們便去跪拜文昌帝君;每當性命攸關,她們就去哭拜南北星君……東嶽廟的神明多達幾十個,方便信徒們朝拜選擇,曾經一度香火鼎盛。

據老人介紹,茅嶺東嶽廟,原由陳姓正樑公從西邊300米處拆遷至現址而建。正樑公原為一大戶人家,兄弟5個,排行分別為正明、正亮、正鐸、正高和正樑,人呼正樑公為老么。他的四個哥哥均勤奮好學,遠在外地經商,家業興旺。惟有他好逸惡勞,一直打單身。他長相也平常,心中常責怪父母不給他多留點積蓄,又不蔭佑他發財。那天,正當他在家犯愁之際,突然走進來一個遊方道人對他說:“你是不是想發財,我可保你成功。”正樑公一聽,迫不及待地向道人請教。道人說:“明年春天,你把父母的墳墓挖開,見到冒青氣時就用備好的‘五穀六米’去接氣,爾後帶回家中,我保你榮華富貴。”第二年春天一到,正樑公便拿起鐵鍬,在父母墳前磕完三個響頭說:“爹媽對不起,不怪兒子不孝,因受道人指點,不得不挖開二老的墳墓接氣。”由於春天地氣上升,沒挖幾鍬,潤溼的土層裡果見青氣冒出。正樑公見狀大喜,趕快搬來一塊石頭將洞口堵住,不讓青氣跑掉,一溜煙跑回家拿來“五穀六米”接氣發財。沒想到在他挖墳墓的當晚,父母分別託夢給四個在外的兒子:正樑不務正業,聽信謠言挖開了墳墓,害得我們在陰間無處安身。

得知弟弟挖開父母墳墓的信息,四個兄長都歇業趕回家中,想抓住不成才的老么,狠狠地教訓他一頓。自挖開父母的墳後,正樑公也心感不安,擔心兄長們回來不放過他,天天在外打探風聲。那天得到確信,四個兄長果然回來找他“算賬”,惶恐中跑去東嶽廟求菩薩點化。一位住廟的老和尚告訴他:“你惟有外逃回避,我賜你一個財神菩薩去化緣,你揹著他往南走,日後必有大用。”正樑公接過老和尚賜給的菩薩連夜急往南走,一去3年杳無音信。後來,據說在湖南嶽陽、長沙等地化得一大筆錢財。正樑公返鄉後,看到東嶽廟年久失修,為了報答老和尚的點化之恩,便出資重修了後來的這座東嶽廟。

今天的東嶽廟舊貌不再,廟內曾經的神靈,也不知搬往何處。原來的寮房和齋房分別改成了教師的廚房和宿舍,中間“天井”兩側的小廂房已成了老師的辦公室。原懸掛在西側房樑上那口銅鈴,鈴內的圓珠由一根長繩繫著,一頭固定在西側房的門框上,每當上下課時,由值班老師拉繩敲響銅鈴,清脆的鈴聲似乎比廟裡的鐘聲更亮,幾里之外均有耳聞。1948年,東嶽廟改成了私塾學堂,1951年改為公辦小學,1970年因建學校而拆除。歷盡歲月滄桑,東嶽廟沒了,銅鑼也不知誰邊,惟有那悠悠的鐘聲不絕於人們的心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