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音浪-声音在战争中的应用(二)

当一个声音响起,人体会感觉到这个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和音色特点,同时会感觉到这个声音的来向、远近和熟悉与否,并由此产生情绪变化、联想、回忆甚至生理反应。

在贯穿人类历史的战争中,声音始终伴随着它,呐喊声、厮杀声、枪炮声……这些声浪激荡着人心,影响着战局,甚至可以取人性命……

人类历史最持久的声音就是战鼓的回响

——Arthur Koestler

恐怖音浪-声音在战争中的应用(二)

进入现代战争,关于声音的科学研究愈发成熟,声音在战争中的应用范围也愈加广泛。

恐怖音浪-声音在战争中的应用(二)

Ju 87

用声音制造恐惧仍然是一个常用的手段。二战中,德国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Junkers Ju 87)被称为“尖啸死神”,因为这种战机安装了一个特殊的报警装置,被称为“耶利哥号角”,俯冲时会发出恐怖的啸叫,恫吓敌方军民,效果非常明显

恐怖音浪-声音在战争中的应用(二)

v1

Ju 87的尖啸声带来的恐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

V1导弹的设计,尽管英国人蔑称这种世界上最早的导弹为“嗡嗡炸弹”(buzzbombs),因为这种导弹能发出“嗡嗡”声,事实上这种声音是德国人有意的声学设计,目的也是制造恐惧

关于声音制造的恐怖还有一个传说,1922年,由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Howard Carter)领导的探险队在埃及发现了图坦卡蒙墓,并且发掘出一套木制,银色和青铜色的小号。

恐怖音浪-声音在战争中的应用(二)

图坦卡蒙的号角之一

BBC电台于1939年录制了其中一个小号的声音,以便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听到这种非凡古老乐器的声音。结果,小号演奏几个月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因此这个古老的号角被传说具有召唤战争的神奇力量。这个神奇的号角在古代确实被运用于军队之中,但如果说一个号角召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恐怕只是个巧合罢了。

恐怖音浪-声音在战争中的应用(二)

迷魂行动中的声波装置

在越战中,美军曾秘密组织了一场被称为 “迷魂行动”(Operation Wandering Soul)的特殊战役。这场战役使用了一种叫 The Curdler 的声波装置,它主要被装载在直升机上使用,可以“对漂泊的亡灵产生巫毒的效果,那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呜鸣,据说代表了死去人们的灵魂,进而让那些迷信的狙击兵们心绪不宁。当他们听到这些人工制造的哀嚎声时,就会难以控制地产生恐惧,仿佛自己将要变成孤魂野鬼一样。”

恐怖音浪-声音在战争中的应用(二)

2003年,BBC 曾报道了美国审讯人员会用 Metallica、Skinny Puppy、Barney the Dinosaur 等重金属乐队的歌去击垮伊拉克的战犯的心理。

恐怖音浪-声音在战争中的应用(二)

诺列加被重金属乐击垮

利用音乐实现军事目的也早有先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围攻苏联城市斯大林格勒期间,苏联军队通过扬声器播发阿根廷探戈,干扰德军的睡眠。美国入侵巴拿马期间,美国军队用大门乐队(The Doors)和碰撞乐队(The Clash)的音乐“轰炸”巴拿马领导人曼努埃尔·诺列加(Manuel Noriega),最终诺列加选择了投降。

关于声音对心理的影响,美国很早就开始进行研究,1964年,俄克拉荷马城成为美国的声波测试场,测试中采集的大量数据被用来评估声音对城市居民强烈的心理影响。美国斯坦福大学也曾经做过研究,证实无人机制造的声音可以使人产生烦躁、焦虑和恐惧。

恐怖音浪-声音在战争中的应用(二)

声波炮

事实上各国早已不仅仅满足于用声音影响人的心理,而是意图用声音直接造成杀伤。

早在1944年二战期间,就有传言称希特勒的首席建筑师阿尔伯特·施佩尔(Albert Speer)在进行声波战役的理论研究,并企图制造新的声波武器。由美国历史频道制作的节目《奇怪的武器》(Weird Weapons)就曾经介绍过他当时发明的 “声波炮”(acoustic cannon)装置,该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将甲烷和氧气的混合物在一个共振室中点燃,从而制造每秒超过一千多次的爆炸效果。

如此的爆炸,将会产生令人震耳欲聋且十分集中的声波,然后通过一个巨大的抛物面反射器将声波放大,以达到制敌的目的。很显然,他是想通过快速反复挤压放松人体的某些器官,使声波炮在大概三十秒内杀死方圆一百码的人。不过幸运的是,这个武器从未真正在战争中使用过。

恐怖音浪-声音在战争中的应用(二)

Vladimir Gavreau

关于声波武器流传最广的是被称为“次声波武器之父”的加夫雷奥(Vladimir Gavreau)的故事。

上世纪50年代末,冷战正酣。出生于俄罗斯的机器人发明家加夫雷奥接到法国国防部的密令:火速研发能打核战争的机器人。在研究期间加夫雷奥意外发现了“次声波”,实验表明,当马达所发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赫兹)时,由于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近,两者产生共振,从而可以对人体造成伤害。他们还发现,次声波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建筑物、掩体、坦克等——7000Hz的声波用一张纸即可阻挡,而7Hz的次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体。

加夫雷奥认定,他发现了一种“全新的武器”,于是立即着手进行试验。他和同事们造了一个能发出次声波的“哨子”,并成功地将站在旁边的人全部“放倒”。当他和同事们将“哨子”的直径增至1.3米时,所发出的次声波甚至撼动了整座大楼的围墙。

恐怖音浪-声音在战争中的应用(二)

图源:来自Jürgen Altmann所著的“Acoustic Weapons—A Prospective Assessment: Sources, Propagation, and Effects of Strong Sound” 中的表格

这一发现引起了法国军方的高度重视。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法国国防部指令加夫雷奥专注于研发声波武器。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陆续研制出多种型号的声波武器,全部被列为法国军方的“最高机密”。他的实验室则被更名为“法国国防部次声波实验室”。

1986年4月,马赛郊外,有20人在室内、10人在田间劳作时同时失去了知觉。几秒钟后,他们竟变成了血肉模糊的尸块。尸检发现,这些人全部死于脑血管破裂。原来,当时在16公里外,“法国国防部次声波实验室”正在进行次声波实验。由于技术上的疏忽,次声波冲出了实验室,致使附近的居民死于非命。

2001年,加夫雷奥实验室的“次声波智能战士”面世。这是一款携有次声波武器的军用机器人。它的威力震惊了法国国防部高层——一旦有需要,它可以在瞬间杀死方圆十公里范围内的所有敌人,不论他们是在坦克内、地下指挥所里,还是在战舰上或潜艇中!

恐怖音浪-声音在战争中的应用(二)

美国的脉冲声波武器

2006年,加夫雷奥的实验室再次传出“好消息”——他发明了可有效摧毁敌方鱼雷的“定向脉冲声波武器”。这种安装在舰身吃水线以下的声波武器,可在瞬间发射出高能脉冲声波,其强度足以摧毁或提前引爆被锁定的鱼雷。由于是在水下,声波拦截鱼雷时的速度可达1.5千米/秒。此外,这种武器还可改变声波的发射方向,从而使舰艇具备全方位拦截来袭鱼雷的能力。

不过,有专家提出关于加夫雷奥的次声波武器的故事可能是杜撰出来的。有研究显示,虽然加夫雷奥确实做过声学研究,但实际上他在20世纪60年代只撰写了一些描述人类接触低频(非次声)声音的小论文,而没有所谓的专利存在。至于后续一系列杀人于无形的次声波武器的描述很可能都是阴谋论

恐怖音浪-声音在战争中的应用(二)

LRAD

尽管威力惊人的杀人级次声波武器尚无公开的、可经证实的证据显示它们确实存在,但非致命性的声波武器确是实实在在地已被发明出来。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远程声学设备(也称为LRAD)已被研发出来帮助当局控制人群,特别是抗议者。它们在远距离发出响亮而痛苦的声音,驱赶人群。

在索马里海域,很多船只也使用LRAD抵御海盗。惊恐的海盗们给这种装置起了个名字叫“尖叫”。

美国在声波武器的研发和应用上,堪称后来居上。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就曾使用次声波武器向敌方阵地发射次声波,使敌人在几秒钟内昏倒在地或呕吐不止,短时间内丧失了战斗力。

恐怖音浪-声音在战争中的应用(二)

洛杉矶警方的LRAD

2000年,美国技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伍迪·诺里斯称,他发明出了可以让攻击者“停下来”的非致命武器——“超声波子弹”。诺里斯解释说,超声波武器对大多数人来说,即便捂上耳朵,也会产生类似偏头痛的感觉,反应严重的人则会被击倒在地。过去开发的声波武器的缺陷是,声波向所有方向发散,因而操作者自己也会受到伤害。而他的窄带超声波发射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会再“误伤”自己。

美国陆军很快就订购了这种武器。美国退役海军上校杜特表示,由于超声波可在密闭的狭小区域中穿行,因而,它将使躲在阿富汗洞穴中的“基地”组织恐怖分子不寒而栗。在“超声波子弹”的打击下,恐怖分子将不得不走出洞穴——而且很可能是用手堵着耳朵走出山洞的。

恐怖音浪-声音在战争中的应用(二)

英国对声波武器的研发与应用也非常早。有消息说,早在上世纪70年代,英军就曾用声波武器对付北爱尔兰地区发生的骚乱。

以色列也把声波武器用得得心应手。2004年6月10日,部分加沙地带的犹太人定居者,以武力抗拒政府要求他们撤离的命令。为了能将他们驱回国,又不会伤害他们,以色列安全部队使用了刚刚研发成功的声波武器,最终使所有不愿搬走的定居者都放弃了定居点。

有军事专家预测,声波武器将成为未来战场上的超级“无声杀手”。甚至有人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声波武器可能具备洲际作战的能力。不管这些预测是否会成为现实,都已经不能改变一个现实:人类又多了一个“噩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