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論區塊鏈:區塊鏈對於鏈外數據基本無能爲力

劉明論區塊鏈:區塊鏈對於鏈外數據基本無能為力

劉明論區塊鏈:區塊鏈對於鏈外數據基本無能為力

1、共享單車行業總共投資不過百億,把自行車騎到全國到處都是,區塊鏈行業總共投資超過千億,無論是在溯源還是資產上鍊還是產權保護方面,基本上毫無作用,如果你看不明白這些數據,你至少也應該覺得奇怪,區塊鏈如果真是沃土,投入這麼大,為何長不出苗呢?其實歸根到底就是我之前說的,區塊鏈的最大意義是保證鏈內數據的一致性,對於鏈外數據,現實世界的一切,基本都無能為力。

2、幣的名字、代碼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區塊鏈神學的核心觀點,比如etc就是個好名字。

3、熊市的基調是存量博弈,輸家出場,贏家也是見好就收,現在還指望一個幣能漲10倍有點難了,賺個兩三倍就不錯了。

4、每天都有區塊鏈大會,幣價徹底熊了,熊了也好,幣不談了,都去研究區塊鏈吧。

5、信任不能消滅,只能轉移。你到底是願意相信一箇中心,還是一堆的節點,是個人選擇,很難說有完全的優劣。以edu為例,誰偷走你銀行賬戶的錢,有整個國家機器來對抗,而偷走edu這樣代碼本身有問題的幣誰來替你出頭呢?我估計去中心化交易所也會出類似的問題,無論有意無意,代碼出了漏洞,你原以為足夠安全的幣不翼而飛,而去中心化交易所以技術不行關門就行了,你無法找到一個責任主體。責任和權利是對應的,你拒絕交易所觸碰你的幣,就要自己承擔丟幣的責任,而問題在於,你以為的權利可能是虛假的權利,而隨之而來的責任則要自己承擔。多出幾個去中心化交易所丟幣的例子,對於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神話基本也就破滅了。

6、也許區塊鏈真的會如大家所說的改變世界,但那一天跟現在的人基本沒關係,現在區塊鏈的創業者,最大的意義是延續區塊鏈這個概念的生命力,對於未來的理論和實踐,基本毫無貢獻。

7、至於用區塊鏈來搞版權保護啥的,仔細想一想就知道多可笑了。你可以把文本,音樂等版權信息以簽名的形式寫在鏈上,那我改一個字,改一個音符呢?二者的簽名信息完全不同,但作為普通人,你可以判斷是抄襲。兩篇文章相似度到多少才能算抄襲,並不是個完全的技術問題,是有些主觀性的,何況還有洗稿這樣的操作。區塊鏈的這些應用,單純談概念都覺得有戲,真要去做無一靠譜,一旦落地就面臨神話破裂,崩盤了。

8、指望區塊鏈改變遊戲,目前看也是失敗的,很多人希望用區塊鏈來規定裝備的數量,實際上混淆了兩種激勵,玩和賭博,玩家就是來花錢的,只要花的爽,來賺錢的是另一種人,二者雖然有重疊,但主體是不同的。

9、所謂落地,面向幣圈本身的落地,很容易獲得成功,比如挖礦,做交易所,發幣等,如果是以區塊鏈為手段推動已有的商業模式,目前無一成功,哪怕不研究邏輯上的問題,只看概率,你也知道怎麼選擇了。

10、區塊鏈項目的本質是面向炒幣的應用,是為了炒幣,而不是真的沒辦法必須要用區塊鏈來解決,區塊鏈項目的落地最好是隻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一旦真的落地了,一定是沒人用,投資人大失所望,然後拋售,幣價大跌。

11、幣圈的節奏,一般一個月會替政府出個政策,時間點一般在每月下旬,很少提前用掉配額,而且是25號以後,讓我們有更多的期待。

12、你隨便找個商家買東西,這個信任是去中心化的,你買一百家店要信任一百個人。後來淘寶出來了,你信任淘寶就行了,信任中心化了,你也簡單了。很多拿著去中心化大旗顛覆這個顛覆那個的,連淘寶何以成功都不知道。信任不能消滅,只能轉移,區塊鏈也改變不了這點。但淘寶的成功毫無疑問也有去中心化的功勞,評價體系就是典型的去中心化,每一個評論就是一個節點投票,共識機制是pop proof of purchase 。由中心化保證強制力,去中心化保證公平,很牛逼的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