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王大賽 一家人包攬三大獎

茶王大赛 一家人包揽三大奖

茶王大赛 一家人包揽三大奖

九侯疊嶂,帶你領略新羅群山爭雄之美;承平盛世,帶你品味禪意濃濃的茶鄉之韻。近日,由龍巖市新羅區江山鎮政府主辦的第三屆“茶王”評選大賽,正式落下帷幕。江山鎮老寨村村民鄧炘妹的茶,經過國家、省、市、區級權威專家品評,最終殺出重圍,獲得了金獎。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評選,鄧炘妹家的茶,金、銀、銅獎均榜上有名。

一家三口 囊括前三

俗話說,一方山水育一方名茶。閩南有烏龍茶“鐵觀音”,閩北有“武夷巖茶”,而閩西“國家級”的名茶則在龍巖市新羅區老寨村。老寨村是著名的革命基點村,1941年至1943年巖西北縣委機關在這裡安營紮寨。這片由紅土地與汀江水滋養出的上品高山綠茶,就是龍巖斜背茶。1964年,茶葉泰斗張天福把斜背茶寫入《中國茶經》。2008年又與鐵觀音等一同被列入福建省首批茶樹種質資源保護名錄。

昨日,鄧炘妹告訴導報記者,種植斜背茶至今已有18年,現有規模100餘畝。此次比賽,兒子也參加了,一家三口最終囊括了前三名,很高興,多年的付出最終證明了自己。

斜背茶 有歷史有來頭

據瞭解,龍巖斜背茶作為歷史名茶,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龍巖斜背茶最初的產地在斜背村,這裡的村民至今已傳十九代,他們世代種茶,加工出來的茶葉,以產地定名為“斜背茶”。村裡一棵300多年樹齡的老茶樹,上世紀中後葉該茶樹主幹已老朽,後其根部又簇發新枝,如今生機盎然,彷彿在向人們訴說她悠遠而滄桑的故事。在老一輩人的口中,斜背茶甘醇、清冽,因為它是在特定的地理條件下形成的,海拔高,霧氣重,光照短,溼度大,葉子嫩,纖維細,在肩挑手扛的年代,就暢銷到東南亞一帶了。

尤其令人感興趣的是,斜背茶泡茶的方式和工具別具一格。斜背村家家戶戶都有茶桶,有大塑料桶那麼大,錫打的。早上抓一大把茶葉放到桶裡,將滾燙的熱水衝滿,然後蓋上木蓋,四周裹上破布破棉花,起到保溫作用。只要有客人來,每家都能端上熱騰騰的茶水款待。尤其是在酷暑當頭,倘若你能咕嘟咕嘟喝上一大碗,那種酣暢淋漓,透著來自深山中久違的淳樸與真誠。

斜背茶以大葉種菜茶炒製品質最佳。立夏左右進行採摘,不採夏、秋茶。主要工藝有殺青、揉捻、初炒、攤涼、復炒、過篩攤涼、再復炒、再過篩攤涼、足乾等九道工序。全程歷時4小時左右。特殊工藝促使茶多酚等內含成分發生非酶性為主的生化變化,有利斜背茶“三著黃綠”品質風格的形成。

擴大種茶 發家致富

從2016年以來,斜背茶的政府扶持力度加大,茶葉種植規模隨之擴大,到現在全鎮擁有茶園2500多畝,可採茶園近1500餘畝,產量4萬餘斤,產值約500餘萬元。茶園全部種植斜背茶大葉種為主茶樹,品種主要有園葉種、竹葉種、紫牙種、瓜子葉種、高香的梅佔等良種。

目前,江山鎮有五大茶葉產區,分別是老寨、新寨、山頭、背洋、梅溪,有100畝以上規模種植的生產基地數家,茶葉加工企業10多家,茶葉加工均以綠茶初制加工為主,2017年加工能力3-5萬斤。茶葉品質越來越好,價格也一直上升,由原來每斤80元,提高了好幾倍價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