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建祠堂有實際意義嗎?讓你捐錢你捐不捐

今天聊的祠堂呢?基本上侷限於家族祠堂,和皇帝,諸侯以及名人的祠堂沒有太大的關係,他們是更高級別的祠堂,例如太廟、孔廟、武侯祠、文丞相祠、于謙祠、袁崇煥祠等等,不過既然要聊祠堂,想要完全繞開這些廟祠和名人專祠,也不太可能,中國祠堂文化的發展,還是從這些帝王、名人專祠的發展而來的。

農村建祠堂有實際意義嗎?讓你捐錢你捐不捐

今天的祠堂,在北方地區是比較少見的,但在南方地帶,是非常常見的,為何出現這種情況,筆者也在網絡上面查閱了一些資料,下面這種說法,個人認為還是比較有說服力。南方地區遠離政治中心,例如長安,洛陽,北京等地區,而在古代,黃河流域那一代,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土地平整肥沃,易於種植,農作物特別容易有收成。特別是河南陝西那一帶,得河南得關中平原者,基本上就得了天下,所以才有了那個成語,“問鼎中原”,如果單純是漢民族的內鬥,可能戰爭的災難還沒有這麼頻繁的到來,而外族的入侵,對於北方核心地帶的破壞力是巨大的,每次改朝換代,基本上中原地區人都會空了,如曹操詩句裡寫的“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中原地區繁華來的也快,畢竟農耕社會,最好種植的地方自然發展的也快,但是,反反覆覆的戰爭也就不斷的來臨,一部分漢族先人被迫南遷,而在南方,經歷的戰火比較少,加上從前的居住基本以一村一姓為多,北方漢人的大規模南遷,自然難免思鄉之情,自然對於祠堂的建設不遺餘力。

農村建祠堂有實際意義嗎?讓你捐錢你捐不捐

寫了這麼久,好像有點離題,今天要聊的是祠堂修建的實際意義,實際上是沒有的,南方很多的家族,他們來源於北方漢人的南遷,如果你有心去看祠堂上面的堂號,然後百度一下,這堂號基本上是北方的一個古老地名,隨便舉幾個例子,陳氏的潁川,在今河南省禹州市,李姓的隴西,張姓的清河,以河南,河北,陝西等地方居多。思鄉之情,緬懷先人是南方熱衷於建設祠堂的第一個主要原因。

農村建祠堂有實際意義嗎?讓你捐錢你捐不捐

第二個原因,祠堂是宗族聯繫的紐帶,每個人,對於自己的家族都有一份榮譽感,這是不容置疑的。特別在南方地帶,明清時期曾經出過很多進士,舉人,甚至有些村莊還是“進士村”,這是一份家族的榮耀,這些名人,自然在家族的宗祠中擁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說白一點,名人的出現,對於一個家族來說是會形成一定的向心力的,凝聚力的,不用說吹牛的話,我的祖上是什麼什麼大夫,我的祖上是什麼什麼軍事,我的祖上是什麼什麼將軍,這話,天然對於子孫輩的人有一定的鞭笞力,而且,名人出現的時期越近,對於後代擁有越大的激勵作用。

農村建祠堂有實際意義嗎?讓你捐錢你捐不捐

祠堂是宗族之間一種對比的方式,從前,因為土地,水等資源的爭奪,宗族之間會抱團取暖,有時候甚至會發生械鬥。那麼,在祠堂的建設上面,自然各個村的宗族難免對比心理,你家的祠堂大,我家的祠堂比你的還要高大,有氣勢,這個是難免的。其實,這也沒有上面不好的,從前的宗族對比,總要有一個宣洩口,可能有些姓氏在一些資源的爭奪上面,本來就存在矛盾,這種矛盾是非常難以調節的,而現在這種矛盾非常好調整,一是法律的完善,第二是農業資源的爭奪遠遠沒有古代那麼激烈,有一個對比的宣洩口,不也是一種好事情嗎?

農村建祠堂有實際意義嗎?讓你捐錢你捐不捐

最後就是葉落歸根的思想,其實這也是很多人的一種本能,都說狐死首丘呢?今天那麼多在大都市奔波的人群,在地鐵,寫字樓之間來來往往,在忙碌之餘,其實有多少人對於故鄉是充滿了懷念的,鄉土之情,為何有鄉土之情,就是鄉村有的,而城市沒有呢?而祠堂,恰恰就是這種鄉情的延續。有信仰總比沒有信仰好吧,對於故鄉的一種懷念,對於家族的一種認可,何嘗不是一種信仰。

農村建祠堂有實際意義嗎?讓你捐錢你捐不捐

以上,就是筆者對於家族祠堂建設意義的一點思考,而對於你願不願意捐錢,筆者也和一些老人家聊過這個問題,首先是對宗族的認可,其次每個人的經濟能力是不一樣的,宗族,本來就應該互幫互助,如果來平均分攤,肯定行不通的,所以,絕大部分宗族在修建祠堂的時候,更多是採用富裕的人捐款,剩下才是攤丁的情況。經濟條件不好的個人,宗族還要想辦法提供幫助的。當然,不排除有個別人混在祠堂建設中,自己撈好處,這種情況,就需要每個宗族自己去甄別,挑選合適的人選去做這類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