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殺兄娶嫂,卻爲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砸水缸的司馬光


皇權面前,情義算個粑粑!

為了爭權奪位,殺兄弒父的事,歷史上就從未斷過。但歷史是任由成功者打扮的小姑娘,你看到的,只是他們想讓你看到的。在謀劃政變前,李世民必然是策劃過殺李淵的。

玄武門前,李建成與李元吉被屠戮後,李世民帳前悍將——門神爺尉遲恭,披甲持劍、氣勢洶洶的出現在了李淵面前。

看著尉遲恭帶血的甲衣、冰冷的眼神,政治嗅覺靈敏的李淵,早已看清形勢。

李淵是聰明人,他知道李世民的兇殘。什麼都不說了,誰手裡有刀,誰說了算。

真是虎子無犬父啊,李世民和李淵,這兩位成熟政治家的完美表現,不僅顧全了雙方面子,還穩定了當前局勢。

此時,在李世民心裡,李淵必須活著,還得好好活著,以離退老幹部的身份發揮餘熱,為他合法登基充當臺階。

李淵違心的暗允了李世民三件事:

1、詔告天下,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大逆不道,意圖謀反,已被英明神武的秦王大義滅親、就地正法。

2、責令太子及齊王舊部,全部劃歸秦王麾下,讓大家平靜心情,認清形勢,再接再厲,再創好成績。

3、立李世民為新任太子,全權接手政務。

凡此三條,即宣告“玄武門之變”圓滿成功,李世民將以光輝偉岸的英雄王子形象,成為大唐帝國的第二代核心領導人。從本次事件來看,李世民之所以沒殺李淵,主要還是因為李淵不僅對李世民搞事毫無威脅,他還以最權威發言人的身份,幫李世民掃除了障礙,收拾了殘局,給李世民上位提供了一個合理的過渡。

如果,李世民一天都不想等,就想馬上當皇帝,正好趁著政變,把心一橫,殺了李淵,然後登基的話,那麼,後面這段歷史就真有點不好編了,難不成說是太子、齊王勾結高祖李淵作亂,被善良機智的秦王一舉殲滅了?

作為一代開國大帝,卻不得不違心的配合著兒子演好這出戏。既不能為無辜死去的兒子正名,也不能保全孫子性命,晚年的李淵,雖然能衣食無憂的活著,內中悽惶,自也是無處說。

李世民潛藏著遊牧民族的血統,那種勇悍,讓他為了達到目的不顧一切。玄武門之變,不僅為他拔下了眼中釘、座上針,還讓他獵獲了垂涎已久的美人,那就是隋煬帝的妹妹,李元吉的妃子,他的弟媳小楊妃。

常言道:最是無情帝王家。李唐王朝皇族鬥爭就從未停息,不知是唐太宗起的示範作用,還是因果報應,李唐魔咒,終其一朝,沒有一位“立長”的太子能順利繼位。

成王敗寇,已成定律。項羽是厲害,但是輸了,厲害又有什麼卵用呢? 笑到最後,才是一個優雅的美男子!就比如李世民,他就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美男子,久久的迴響在歷史的天空。


南宮尋歡


李世民沒有必要殺父親。如果明目張膽的殺了還是皇帝的親爹,就是不忠不孝、有悖人倫的畜生。比被大唐狠狠批判的“昏君”隋煬帝還不如。

李世民在李淵建立大唐的過程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而李建成也並平庸之輩。所以才有二虎相爭,李建成因為是老大,被立為太子。李世民封秦王、尚書令、天策上將,沒辦法再封了。兄弟兩個,各自有自己隊伍,明爭暗鬥,水火不容。

對於兄弟的矛盾,李淵想了一個辦法。

資治通鑑載「(李淵)因謂世民曰:“首建大謀,削平海內,皆汝之功。吾欲立汝為嗣,汝固辭;且建成年長,為嗣日久,吾不忍奪也。觀汝兄弟似不相容,同處京邑,必有紛競,當遣汝還行臺,居洛陽,自陝以東皆王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漢梁孝王故事。」

但梁孝王仍是臣,李世民從心裡是不會接受的。這段話的真實性也值得推敲。

如果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等李建成繼位,他就被收拾了,也可能都等不到那時候。

事變中,李世民殺了大哥、四弟齊王李元吉,殺了他們所有的兒子,夠狠的,但女眷沒殺。而且這兄弟三人是同父同母的。

資治通鑑載「建成子安陸王承道、河東王承德、武安王承訓、汝南王承明、鉅鹿王承義,元吉子梁郡王承業、漁陽王承鸞、普安王承獎、江夏王承裕、義陽王承度,皆坐誅,仍絕屬籍。」

事變之後,李世民派尉遲恭向李淵彙報,大哥四弟謀反,被處決了。老爹也不傻,早已心知肚明。都是兒子,死了兩個,再和這個過不去,自己也危險了。於是順水推舟,表示,我早就看他們有問題……

「癸亥,立世民為皇太子。又詔:“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

很快李淵當皇帝也懶了,禪位。

上述故事中,因為大家都明白,在皇權的天平上,父子兄弟妻兒都是沒有足夠分量的。


幾葦渡


李世民的確“不敢”殺父親,在玄武門事變中殺了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已經是一個政治大麻煩,在後世備受爭議,如果殺了父親,就算這位千古一帝的貞觀之治再如何燦爛光輝,他的執政合法性也會得到極大挑戰,也很難再進入“第一等”帝王的大名單之中了。更何況,作為開國皇帝,李淵的舊勢力和舊臣仍然不容小覷,如果殺了李淵,李世民很可能會面臨政局大亂的潛在威脅。

不過,李世民沒殺李淵,最大的原因可能還不是因為“不敢”,真的被逼到絕路,為了消除迫在眉睫的威脅,李世民還是可能會動手,中國歷史上也不是沒有這樣的先例,君不見“沙丘之變”中被餓死的趙武靈王麼?畢竟,名聲和合法性都是相對遠期的事情,李世民大可以為了燃眉之急而暫時不考慮“長遠利益”。

所以,除了“不敢”,李世民不殺李淵最大的理由應該是“沒必要”。

首先,在玄武門之變後的奪權過程中,李淵體現出了大政治家的洞察時務和順應時勢,明知沒有勝算,何必逆流而動,沒有對李世民咄咄逼人的奪權做什麼抵抗。李淵在玄武門之變後就迅速發佈詔,“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僅僅兩個月後,這一新的權力結構就在法統上得到了確認——李世民登基,李淵做了“太上皇”。

其次,退位之後,李淵也表現得雲淡風輕,守住了不戀棧的邊界,每天也就是和舊臣喝喝酒,即使李世民推翻了他在位時的一系列大政方針,也沒有表現出什麼政治態度。當然,你也可以說,這是時勢如此,不得已也,但中國歷史上昧於大勢者難道還少了麼?

第三,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後,李世民已經是李淵唯一的嫡子和繼承人。從這個角度上而言,李世民也知道父親也沒有其它的政治選擇,不擔心李淵退位後搞什麼政變,他是唯一的嫡子,就算李淵想搞,哪個大臣會配合這種“絕戶”式的政變呢?

第四,李世民即位後政績非常輝煌,強大的突厥在唐軍的兵勢之下土崩瓦解,這也給了李世民充分的政治自信心:父親的政績不如我,已經充分證明了奪位的正確性,又何必去擔心父親呢?

而事實也證明,隨著貞觀時代的國勢日盛,李世民和李淵的關係也逐漸升溫。

可以試想一下,如果唐太宗在位期間邊患四起,內政不安,和“太上皇”的關係又會發生何種微妙變化,朝中政治勢力又會發生何種消長?李淵舊臣會不會圖謀復辟?李世民會不會先下手為強,以除後患?


張明揚不說話


我看了幾個回答,有的說不能殺,有的說不敢殺,卻沒有看到有人說不該殺!不會殺!

是的,李世民為何不敢殺父親李淵,沒那麼多事後諸葛亮,也不可能是某位達人所說的李淵善於見風使舵——他自己就是船長,又需要向誰使舵去?給誰看?傑克船長啊?

原因就兩個:

1、李淵作為一個父親,兒子絕不該殺他!

2、李世民作為一個兒子,絕不會殺父親!

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

不能、不敢殺者,有能力殺之而不殺也;不該者,絕不可生出此念頭也;不會者,不用多此一舉也。

不能、不敢殺者,是從利益及前程最大化方面考慮問題;不該、不會者,是純粹從親情人倫及忠孝方面對這個行為的否定。

一、為什麼不該殺

縱然皇位極致冰冷,縱然皇權極致誘惑,需要夜以繼日的算計,需要未老先衰的代價,但父子之間,是否可以不必如此冷血?

如果李世民真的殺了李淵,不但他皇位的合法性會成問題,而且也會給後世的皇位繼承開一個惡劣的先例,最悲哀的是,他將會遺禍到今日:既然皇帝可以殺太上皇,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對自己的親生父母想打就打、想罵就罵、想殺就殺?

即使是平民百姓,弒殺至親也會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死後必須要下十八層地獄。何況這是帝王家事,影響的廣度和深度更千萬復倍——可以這樣說,正因為他後來成了明君,因此這些汙點會更其放大,並直接摧毀帝國的道德體系及人倫基石!相反,他若是個暴君、昏君又或平庸之君,也不差這一個屎盆子,後果反倒不會這麼嚴重!

二、又為什麼不會殺

如此反推,可知李世民是真正的聰明人,他既已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大獲全勝,皇位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為什麼這麼說?

李淵一生有22個兒子,精力旺盛,甚至在他退位後還保持了超強的戰鬥率。然而竇皇后所生的只有四個孩子罷了,換句話說,在這四個孩子死絕之前,其它兒子休想皇位落到自己頭上。

這四個兒子中,衛王李玄霸早夭,李建成和李元吉又被KO。現在帝國的第一皇位繼承人是且只能是李世民一人而已!

此時尉遲恭進宮,浴血面駕,只是作為震懾及傳聲目的,主要目的是提醒李淵保持清醒,勿行昏著——比如忽然精神病發作,非要將如今竇皇后的獨苗苗李世民斬首。

細思李世民之意,敬德此去,不過是為已成囊中之物的皇位上最後一道保險罷了。

李世民既為軍事天才,自會精於推演,我相信他早已推演過時局演變。

例如他一出示太子及齊王首級,摧毀了二人黨羽的抵抗意志;大變剛生,宮裡蕭瑀及陳叔達便勸李淵:

臣聞內外無限,父子不親,失而弗斷,反蒙其亂。建成、元吉自草昧以來,未始與謀,既立,又無功德。疑貳相濟,為蕭牆憂。秦王功蓋天下,內外歸心,立為太子,付軍國大務,陛下釋重負矣。(《新唐書·隱太子建成》)

這段話的大概意思是,陛下早做決斷,太子和齊王都該死,秦王不錯,應該馬上立他為太子。

沒有證據表明蕭瑀與陳叔達早已被李世民收買,但二人在前太子血跡未乾時便馬上規勸李淵,其實便是當著尉遲恭的面向秦王表示效忠。

兩位重臣對自己的支持當然在李世民的預料之中,比較不確定的是父親李淵。

好在李淵立刻就接了一句:“此吾志也!”

大事定矣!

諸位請想,大事已諧,事態並未不可控制,李淵並沒瘋,大義已定,最重要的紅利——皇位馬上到手,李世民又怎會對父親生出惡魔一般的殺意?

他應該早已在考慮善後問題,他甚至已經幻想帝國的疆域正在親吻自己腳尖,又怎能做此不智之事,反為後世唾罵、為千古貽笑?

三、李淵的決斷

史書的一些細節很有意思,比如我發現了這個:

蕭瑀和陳叔達對高祖的勸諫,事實上是先由李淵起的話頭。

當時秦王部眾已殺散東宮、齊府之兵,馬上便來了一句:

帝謂裴寂等曰:“事今奈何?”

這很耐人尋味。

我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反正給我的感覺是很佩服李淵,在短暫的且一定會有的喪子之痛及手足相殘的悲哀後,李淵在沉默良久後,應該心中早已有了決斷,所以才有此一問,“現在怎麼辦?”

不愧是成大事者的風範!

【結語】

只有解釋了以上兩點,我們才可以引出附加理由:

如不能殺、不敢殺等。

而關於這兩點,各位高人的答案早已珠玉在前——如說外面的軍方大佬未必會服等等——我還是不獻醜了。


王事情


唐太宗李世民,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君主。其人武藝高超,智慧出眾,帶兵有方。在李淵建立唐朝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當然,在登上皇位前,也曾手染親人的鮮血,殺了自己一母同胞的哥哥和弟弟,讓人感覺到了其人冷酷的一面。


有人說,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為什麼不將李淵也一起殺了,這樣皇位更穩當,難道李世民不敢殺?


不是不敢,於情於理,都不能殺自己的父親,除非腦子壞了,李世民腦子沒有壞,而且好的很。


1、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心理依賴,如何能殺?

父母孕育了孩子,歷經十幾年,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不求孩子大富大貴,只求孩子健康快樂,現代如此,古代也一樣如此。

孩子是父母骨血的延續,孩子也是父母最主要的精神支持。事實上,父母也是孩子最主要的支柱,更是孩子最大的依賴。


雖說,宮廷之中少親情,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絕對是最為看重的感情。


宮廷政變,充滿了各種兄弟間的互相殘殺,也充滿了其他親人間的廝殺,但弒父的片段還是少之又少。因為,弒父意味著要斬斷心裡的那層依賴,弒父意味著要以怨殺報答養育之恩,弒父意味著要斬卻層層美好的記憶,弒父意味著要否定那個人為自己做的一切。


除非情感邏輯出現了大問題,除非內心變得非常變態,否則,弒父是件太難的事情。

羊羔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意。做為人,如何能輕易弒父?李世民智慧出眾,能力超絕,弒父的事情很難做出來。



2、 殺了父親李淵,李世民要面對億萬夫所指

殺了父親李淵,李世民面對的將是整個社會,面對的將是數不盡的指責,這種指責會經久不息,生生世世都會如此。


不是李世民不敢殺李淵,當時的李世民所能調控的資源,殺李淵絕對是可以做到的。可是,這件事情絕對不能做。


人類社會有史以來,對孝順都頗為看重,殺了李淵,不僅會受到外人數不盡的指責,更重要的是,還會受到自己內心的無盡譴責。


這是逆情緒、逆社會的行為,如何能做?做了如何能過後面的日子?做了如何能夠每晚安然睡著?


李世民不會給自己找不痛快,不會主動去殺自己的老爹。除非老爹李淵要殺他,出於人性,可能會自衛,但自衛的同時,向自己老爹舉起刀還是非常難的。



3、 殺父親李淵,沒有任何必要

為什麼會殺親人?可能是為了巨大的利益,或者可能是出於自衛,有些時候,不是你殺了親人,就是親人殺了你,你沒有太多的選擇,因此有人感嘆“最大的痛苦就是生在帝王家。”


宮廷爭鬥最多見的親人殘殺就是兄弟相殘,為什麼兄弟相殘非常多見呢?因為只有兄弟才有機會獲得那個皇位,也只有兄弟才有機會與你競爭那一份舉世無雙的巨大利益。於是,有些人磨刀霍霍砍向了兄弟,李世民和兄弟李建成、李元吉也是如此。


李世民功勞太大,勢力也太大,李建成對太子之位有所擔心,因此雙方拔劍相向在情理之中,就看誰的劍更快了。事實說明,李世民的劍更快,於是慘劇發生在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身上了。


可是,李淵和李世民沒有競爭關係,是皇位的先後繼承關係,為何要殺李淵?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後,嫡出的兒子只有李世民一個了,皇位不給李世民還能給誰?這事李世民看得很透,李淵看得更透,因為玄武門之變後不久,李淵就禪位給了兒子李世民。


難道李淵沒有任何能力和兒子李世民競爭?錯,不是沒有,是很大。可如此下去,亂象又會加劇。就算李淵把兒子收拾了,著眼於未來,其他兒子又怎能比得上李世民?

因此這對父子,老子不會想法殺兒子,兒子李世民更不會去殺老子李淵。


李淵是聰明人,具有大智慧,禪位給了李世民。李世民也是聰明人,你給我禪位,我養你終老。


宮廷爭鬥,殺親人絕對不是上策,有時候只是無奈。殺父親,絕對是蠢人中的白痴乾的事,聰明如李世民,又怎會如此呢?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有書共讀


殺兄霸嫂,搶了老爸的江山,奪了兒子的媳婦,李世民的人生波瀾壯闊,狗血沸騰,沒有白活。

玄武門之變,李二橫下一條心,一定要出線,果然就殺了長兄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成功抵壘,錦繡江山唾手可得,於是他真的就唾了唾手,前來到“上所”找他老爸皇上李淵。

從內廷大門到李淵的座椅,只有短短几十步,在李淵的盯視下,李二走的心驚膽戰,每一步都像是一個世紀,爺兒倆各自的盤算,連同即將要組織成的語言,凝滯了宮闈上方的空氣。

李二最後兩步幾乎是連滾帶爬,跌落在李淵的懷抱裡,繼而“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有記載說李淵天賦異稟,生有三乳,也不知道李二吸吮的究竟是那隻乳,但被吸吮者的感覺一定很酸爽,在這酸爽的高潮之中,父子情感得到了最後的昇華。

李淵最後審時度勢,認可了現實,三日後,冊立李二為新太子,沒兩個月後,嘆了口氣,我不玩了,直接禪位。

李世民為何不殺老爸李淵,不敢,不能,也
不想。

為何不敢?

論實力,你李二手下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名將如雲,你老爸李淵作為馬上皇帝,也不是吃乾飯的,坐穩龍庭八年,天子龍威正熾,眼神恨不得都能殺人,朝中威望根深蒂固,擁有軍隊最高調動指揮權,玄武門之變中,李二的那點人馬差點連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的人馬都沒掀翻,想要用武力捋老爸李淵的龍鬚,差的火候還大。

何謂不能?

名分,雖說老李家有胡族血統,但即使是胡族,也講究老爸是天,兒子是地,兒子弒父,天理難容。放在漢家倫理道德上,簡直就不稱其為人了,這個道義上的風險是不能的。

因何不想?

一則是父子感情基本盤尚好,李淵也一直感謝李二這些年的努力奉獻,也曾打過立他為太子的主意,也承諾李二等同於並肩王的待遇。

二則棋局形勢已然如此,李淵李世民父子心理都明鏡兒一般,棋手對弈,過程形勢無論怎樣紛蕪變幻,結局無非勝者為王,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出局,唯一的勝利者只能是李世民。

李二邊哭邊想,在想這時哭著吸吮父親乳頭的即便是換成李建成,結果是一樣呢?還是一樣呢?他知道這是李淵所必須面對並承受的結果,李大李二根本就沒有什麼分別。一想到此際,李二禁不住又哀哀慟哭,這次的哭聲是真的,真的為自己差點被老四勒死而後怕。


歷來現實


歷史記載,李世民被迫殺兄長和弟弟,但現有學者認為李世民改寫了歷史,這到底真相怎麼樣,誰也無法還原,我們能夠相信的是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任皇帝,當時李世民殺了李建成,李元吉,李淵已經年紀很大了,曾經也說過立李世民為太子,但李建成是老大,而且竇皇后力保李建成,李淵無奈,但又看到李建成與自己長相很相像,朝廷太多數政務是李建成處理的,只是帶兵打仗的軍功少,而且這方面能弱於李世民,李建成帶兵鎮壓劉黑闥時失敗了是最好的證明,後來李世民帶兵平定的。李淵的理想是要李建成坐天下,而李世民幫守天下是最好了,但軍功那麼大的李世民哪能屈居他人之下,李績(隋唐演義裡的徐茂公)早就看出李世民是真龍天子了。李世民是個孝子,據記載他一生沒過生曰,因為他說他出生是母親最痛苦的一天,我們要記住父母的養育之恩,憑這一點,我想李世民不會殺自己父親,李世民殺了李建成,李元吉,衝進皇宮,見到李淵大哭,李淵只好說,這正合我意,要立你為太子,李世民心裡非常清楚,兄長與弟弟都死了,合法繼承皇位只有自己了,而且整個朝廷乃至國家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沒有必要殺李淵。李淵一個月後傳位於李世民。


學習冇止境1


李世民殺兄弒弟,按照封建傳統,嫡子繼位,竇皇后之子就剩李世民一人,沒有必要再弒君殺父。更何況弒君篡位就是大逆不道。

中國曆來以孝治天下,自周公姬旦制禮,主張敬天、法地、孝祖、尊德、保民、安家。重視尊老敬賢,孝就成了中國的倫理道德傳統,也成了華夏人民的思想基礎,更成為社會遵守的法理規矩和行為規範,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孔孟之道始終是人們意識形態的主流和指導思想,孝乃天經地義,在家若能盡孝,為國方能盡忠,孝治天下,孝順天下,孝理天下,既是倫理主張,也是治國方針,以孝治國,順應民心。孝順開始服從於父為子綱,間接引導為君為臣綱,忠與孝是傳統社會的兩大精神支柱,也是統治國家的兩大法寶。國君以忠孝治理國家,臣民依忠孝立身發家,隋唐以前就是舉孝廉而入仕。在外為國盡忠,於家為親盡孝。尊崇孝道,褒獎孝悌既是政治考量也是社會風尚。

漢朝的皇帝諡號都帶孝,是漢以孝治天下的明顯標誌,鼓勵孝道,弘揚孝理,選拔官吏也把孝作為基本標準,視為仕宦之正途。把孝道做為開宗明義的宗旨,把孝道做為安身立命的依據,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乃至德要道,以順天下,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

天子有偉大的德行,四方國民才會歸順。就是貴為天子,也應該有他尊敬的人,也應該有讓臣民佩服的事。才能贏得臣民的尊敬和擁護,忠不可廢於國,孝不可馳於家。如果李世民弒君篡位,恐怕真成了孤家寡人了。

李世民殺兄弒弟,恐怕也是迫不得已,身不由已,李建成、李元吉兄弟合夥排擠,張婕妤、尹德妃聯合跟李淵吹耳邊風說壞話。也是禍起蕭牆,激化矛盾的主要原因。李世民後來也說:昔周公誅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鴆叔牙而魯國寧,朕之所為,義同此類,蓋所以安社稷、利萬民耳。


德厚致遠


李淵是皇帝,更是李世民的父親,如果李世民殺了李淵,就要背上弒父弒君的罵名,還可能會遭到各地勤王軍隊的討伐,李世民當然不會自討苦吃。


而且從感情上看,李世民從小在李淵身邊長大,李淵對三個嫡子(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極為疼愛,作為兒子的李世民,怎麼忍心對自己的親生父親痛下殺手?

對於李世民來說,他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這二人在玄武門之變中被殺死後,李世民就是唯一的嫡子了。李淵的各個兒子中,除了三位嫡子,其它兒子都沒什麼勢力。為了李家能坐穩唐朝江山,李淵也只能把皇位傳給李世民。所以從這個層面看,李世民實在沒必要殺掉父親李淵。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與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之間骨肉相殘其實是必然的。圍繞著皇位繼承權,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他們二人之間只能是一死一生。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作為父親的李淵能夠做事果斷一點,在二子李世民和長子李建成之間作出選擇,立李建成為太子,就廢了李世民;立李世民為太子,就廢了李建成。要是李淵能這樣做,事情的後果絕不會像玄武門之變一樣慘烈,即使是李世民做了皇帝,另外的兩個嫡子大不了做個無權的藩王,也不至於丟了性命。

至於李世民殺了四弟李元吉後,娶了其妻楊氏,倒不是因為李世民好色,此舉完全是出於政治目的。楊氏的叔祖父楊雄是關隴貴族集團楊家的領袖,對於剛剛即位的李世民來說,他需要得到像這樣重量級人物的支持。


歷史探索機


李世民不是不敢殺,是不需要殺。李淵已經認輸承認了李世民的合法地位,李世民還當眾吸吮李淵的奶頭以做嬰兒狀。另外李世民不是娶嫂子,是娶了四弟妹楊氏。

1.李淵不是李世民的競爭對手,競爭對手是李建成和李元吉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在玄武門設埋伏,殺死了太子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其中故事也是非常兇險,當時事態已經非常危機,如果李世民不動手就會被李建成滅除,既然水火難容,李世民最終選擇了先發制人。

玄武門事變同樣沒有十足的把握,如果事敗死的就是李世民,後面的貞觀之治也就不復存在了。李元吉生的孔武有力,武藝高強,也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角色,偏偏老天又生了一個李元吉唯一害怕的人,就是尉遲恭,而尉遲恭又是隻服從李世民一人。如此玄武門李元吉碰上尉遲恭……真是天意讓李世民當皇帝啊!

李淵也完全被控制了,身邊站著一身血的尉遲恭,完全喪失了主動權,選擇認輸,承認了李世民的合法地位。李世民可能都沒有想到父親最終會認同了他的殺兄逼宮行為,感動的當中吸吮李淵的乳頭做出嬰兒狀。這樣就不用揹負殺父篡位的罪名,合理合法的繼承了皇位。

2. 李世民娶了四弟妹楊氏,李元吉的夫人

楊氏是隋朝望族的大家閨秀,長的漂亮,人又賢惠。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及他們的兒子,對女兒和其他家眷都沒有下狠手。還娶了四弟妹楊氏,後來生了兒子還過繼給李元吉,也算讓李元吉有後了。

3. 李世民雖有殺戮,卻是個重感情的明君

李世民殺了哥哥和弟弟,但是對功臣殺的並不多,算的上是一位明君。很可貴的是他啟用了李建成的謀臣魏徵,魏徵多次頂撞,李世民始終重用魏徵,傳為千古佳話。

李世民的皇后也是一個賢后,李世民有時被魏徵氣的發怒,和長孫皇后抱怨想殺了魏徵,但是長孫皇后多次勸阻李世民不要殺魏徵,要做明君。可惜長孫皇后壽命很短,李世民失去長孫皇后後非常痛苦和思念。

長孫皇后出殯,李世民親自為長孫皇后寫了碑文。之後李世民又做了一件前所未有之事,他認為只是在寢宮陵殿安奉皇后遠遠不能表達自己的思念,更要求人在元宮外的棧道上修建了宅舍,讓宮人居住在裡面,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

關注叄品姐姐的小幸福,叄品姐姐每天都會分享一段愛情感悟,幸福可以很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