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贵如金”,一片茶叶,四十载匠心

“明前茶,贵如金”

“明前茶,贵如金”,一片茶叶,四十载匠心

经历了一个冬天的休眠后

鄞州万亩茶园迎来一年中

最忙碌的时节

茶香悠悠、回甘醇厚

每一片茶叶的背后

都承载着一片匠心

“明前茶,贵如金”,一片茶叶,四十载匠心

▲接下来的40多天,40名采茶人都要在这片数百亩的茶山上忙碌

茶场采摘制茶忙

茶叶

好山好水出好茶。昨天,在横溪水库旁的鄞州柯青家庭农场,近40名采茶人穿梭在绿油油的茶树丛中,专注地采摘着青叶。接下来的40多天,他们都要在这片数百亩的茶山上忙碌。

▲采茶忙

“摘取的青叶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还有‘一芽一叶’的说法,下面的根也不能摘掉。”采茶工王占苹从早上6时多就开始采摘,一上午摘取了近两斤青叶。

“总重1.2斤,放心,我马上记下来。“在验收处,三五个采茶工将采来的青叶递给农场主俞柯青的妻子。由于人手不够,她也来帮忙,负责验收和摊青。

▲摘取的青叶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有些青绿色的叶片外围有一圈红褐色,在验收时会被分离到一旁。“这说明已经被霜冻坏了。”俞柯青的妻子接过采茶工采摘来的青叶,细细挑选。“头几天的茶叶是最好的,一定得是碧绿色。”

验收后的第一道工序是摊青。将青叶均匀地铺撒在架子上,俞柯青的妻子说,摊多久,跟天气、温度、青叶采摘下来的时间都有关系。等到青叶略微发干,就可以杀青了,再晾凉后开始炒制。

▲摊青

现代机械设备的普及为茶场减轻了不少用工压力。在生产车间里,俞柯青的儿子俞超凡拿着一把刷子,看到机器上有茶叶遗留,就收集起来,待下一次炒制。“机器没那么智能,得有一个人看着,确保不出问题。”

▲摊开的茶叶

每台机器的第一锅茶叶,都需“手动”炒制。比如茶叶太圆了,压制时就要增加一些压力;温度不够,就得再加温……等第一锅“定型”后,之后的炒制就可以按照这些设置的数值进行,“这就可以保证同一批次的茶叶没有太大不同”。

虽然采摘时就注重“一芽一叶”,但经历了一次制作过程,还是会有几片显得不太一样,因此,在做成成品之后,仍需进行一次筛选,将过大、过老的叶子剔除。“过了这道关才算合格。”俞超凡说。

茶是最熟悉的朋友

茶叶

采摘、验收、摊青、杀青、整形、烘干……在俞柯青看来,一片青叶,从采茶人手中到最终压制成型,每道工序都至关重要。他们的茶叶从采摘到生产出来,要整整三天时间。“放在家里,在常温状态下,一年常绿。”

▲要将过大过老的叶子挑出来

从种植、制作到销售,俞柯青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我父亲就是个专业制茶人,所以我从小接触茶叶,涉茶已有40年。”俞柯青说,茶是他最熟悉的朋友,在制茶时,始终秉持着“对每一片茶叶负责”的态度与理念。“真正懂茶的人,连摊青用了几个小时、加工温度有哪些差别都能品尝出来。保证每一片茶叶的品质,就是对品茶人负责。”

“我们做得不只是商品,而是品牌。”俞柯青说,他的茶场想长久经营下去,品种必须不断更新、质量必须不断提升,价位也必须得到认可。

▲包装好的茶叶

现在,除了线下实体店销售,俞柯青也在推广线上销售。“这方面经验不够,技术也不足,还在慢慢摸索。”除了种、产、销一体化,他还将尝试把建设茶文化博物馆的构想变为现实,让更多人领略、体会到茶文化。

鄞州茶叶的品牌化

茶叶

鄞州自古以来就是茶叶的主产区,晋代的《神异说》和陆羽的《茶经》中均有记载。行政区划调整后,鄞州成立“太白滴翠”茶叶专业合作社,将规模茶叶企业整合并统一管理,推出“太白滴翠”这一全新品牌。

“明前茶,贵如金”,一片茶叶,四十载匠心

▲采茶

鄞州茶园主要分布在太白山、白岩山一带,太白山产茶始记于宋代,清代则作为贡茶进献朝廷。民国时编的《鄞县通志》记载:“以四明山、白岩山、太白山、福泉山等所产茶为佳。”太白山逶迤茫茫,山顶温润多雾,非常适合茶树种植。清代李邺嗣曾写到“太白尖茶晚发枪,濛濛云气过兰香”,描绘出太白尖茶味之异、香之奇。宋代史浩记载的“迸云佛塔金千寻,傍耸滴翠玲珑岑”,也正是对茶山翠绿欲滴、流晶玲珑如珠的写照。集太白之灵韵,成人间之滴翠,正是由此取名为“太白滴翠”,寓意不仅是历史贡茶,更是地域原创名茶。

如今,鄞州区可采茶园面积为1万余亩,品种涵盖乌牛早、龙井43、迎霜、浙农117、浙农139、白叶一号(白茶)、黄金芽、鸠坑等。多品种的早中晚搭配合理,季节错开,春季名优茶可采摘时间达两个月以上,品质优异。“鄞州茶产业将以‘太白滴翠’系列茶为基础,通过市场活茶、科技强茶、文化兴茶等方式,提升茶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一条品牌化发展之路。”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