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家竹筒饭 竹香入味来

黎家竹筒饭 竹香入味来

黎族竹筒饭吃起来口齿留香,香味四溢。

用刀子划开一节短竹筒,取下一片山竹,映入眼帘的是粒粒饱满的大米,泛着油光,晶莹剔透,点缀着五花肉、胡萝卜、香菇、腊肠粒,香味直扑鼻孔。轻轻咬一口唇齿留香,让人食欲大开,这就是海南黎族传统美食——竹筒饭。米香、肉香、竹子的清香混合在一起,成就了黎家竹筒饭的口碑。

黎家竹筒饭 竹香入味来

这竹筒里的美味

前几日,海垦花园夜市里食客云集,靠近停车场入口一侧的A区一家店铺内,电饭锅内藏着不可多得的美味。36岁的卓丽群掀开锅盖,一股香味迎面扑来,里面摆放着六七节长12厘米左右的竹筒,竹筒两端用芭蕉叶封口,再用线绳扎紧。

想要吃到竹筒里的美味,要先用刀子将竹筒“开膛破肚”,米粒上粘着五花肉、胡萝卜、香菇和广式腊肠粒,颜色搭配鲜艳,看着十分诱人。香味混着竹子的清香直窜人鼻孔。米粒入口香醇;黑猪五花肉肥瘦相间;胡萝卜清甜;广式腊肠味道奇特。这些食材搭配在一起,让竹筒饭色香味俱全。

前来逛夜市的河南游客王晓林迫不及待品尝起来,一口咬下去,香味瞬间溢满口腔。

成就独特口感

“庇者竹瓦,载者竹筏”,跟苏东坡所述类似,黎族人的生活离不开竹子,竹筒饭就是竹子跟美食相结合的产物。竹筒饭一般是黎家人出远门、上山打猎或在家里招待客人时才做,但现在已演变成黎家的一道家常菜。卓丽群老家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抄方上村家家户户都做竹筒饭,她从小就跟家里的长辈学习做竹筒饭的手艺。

传统的竹筒饭是用炭火将绿竹烤焦制作而成,考虑到环保等因素,卓丽群因地制宜将制作方法进行了改良,用蒸笼蒸出来的竹筒饭别有一番滋味,揭开锅盖的瞬间雾气腾腾,房间内弥漫着香气。

每天下午1时许,卓丽群就从滨涯村的住处早早来到店里,忙碌三四个小时后,食客就能吃到新鲜出炉的竹筒饭。米粒柔韧可口,香味中既有竹子的清香,又有米和肉夹杂在一起的浓香,吃起来香醇可口。

制作工序繁杂

卓丽群说,传统的竹筒饭以山兰米为原料,现在发展成可以用大米或者糯米代替。竹筒饭制作工序繁杂,需要准备的材料多,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

做竹筒饭之前,先要将大米淘洗干净,浸泡四五十分钟。山竹要切成一节节的竹筒,皮薄的竹筒上蒸笼时竹子的清香更容易融入到食材里,是最佳选择。卓丽群把从老家运来的新鲜竹筒和芭蕉叶分别放进冰箱冷藏保鲜和晾晒储存。等到要用的时候,她再把竹筒刷洗干净,把芭蕉叶用清水浸泡洗净。

竹筒饭的配料也要精心准备。洗干净的黑猪五花肉切成粒,再用料酒、酱油等七八种调料提前腌制二三十分钟,保证入味。香菇由干香菇泡发而成,再将胡萝卜、腊肠、香菇切成一粒粒,倒入锅中跟五花肉一起炒熟。卓丽群最后将食材装入竹筒,经过四五十分钟的大火蒸煮,竹筒饭便出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