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的好,或者,记住我就好-17年至今逝去的国宝科学家(上)

在祖国的大地上,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居功至伟,而又默默无闻~

他们一生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却不被人们所知~

2017年以来,我们国家失去了许多国宝级的科学家:

他们无一不为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悄悄地离开

没有打扰公众半分

太多的人对他们一无所知

然而他们却是当之无愧的“大国脊梁”,实至名归的“国家宝藏”

同时也是最不该被遗忘的存在

1、小麦育种专家、农科院原院长—卢良恕 (1924.11.03 -2017.01.04)

卢良恕是新中国早期的小麦育种与栽培学家,推动了我国作物育种和耕作栽培科学的发展;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现代食物安全”等重要战略观点,开拓了我国现代食物研究的新领域;他始终关注现代农业和区域农业发展以及农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发展问题,是我国农业科技界德高望重、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当代著名农学家。曾获中国工程科技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被授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荣誉称号。

2、战略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19580.8.28—2017.01.08)

黄大年教授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无私的爱国者、吉林大学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新兴交叉学部学部长,作为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深探专项装备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目首席科学家,黄大年教授负责协调和组织管理我国跨部门和跨学科优势技术资源和团队,充分挖掘我国在超高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纳米和微电机技术、高温和低温超导原理技术、冷原子干涉原理技术、光纤技术和惯性技术等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成果并形成了技术能力,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攻关技术瓶颈,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是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

他让我国在航空重力梯度仪的研制上实现了从无到有,且让数据获取能力和精度与国际的差距至少缩短了20年理论算法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记得我的好,或者,记住我就好-17年至今逝去的国宝科学家(上)

3、中国预应力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吕志涛 (1937年11月4日-2017年1月11日)

吕志涛是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结构工程专家。完善了混凝土结构计算理论,如:提出了两类斜裂缝理论,建立了钢筋混凝土双向偏拉构件计算及抗剪设计、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并列入设计规范。提出了预应力结构抗震设计、裂缝控制和超静定预应力结构计算方法,为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发展了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包括高层大跨结构、转换层结构和巨型结构体系等。

记得我的好,或者,记住我就好-17年至今逝去的国宝科学家(上)

4、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李佩 (1917年12月20日-2017日1月12日)

李佩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的夫人。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曾长期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英语教授。李佩先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许多知名院士和学者都曾是她的学生,为外语教学和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7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李佩星"。

记得我的好,或者,记住我就好-17年至今逝去的国宝科学家(上)

5、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

周有光的一生先后经历了晚清、北洋、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代,有人称他为"四朝元老"。

周有光横跨经济、语言、文化三大专业,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参与《汉语拼音方案》制定,他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他参与主持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编译,他还是为数不多的曾与爱因斯坦谈笑风生的中国人,评价爱因斯坦"没有架子,衣服穿得还没我好。"

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专著30多部,论文30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记得我的好,或者,记住我就好-17年至今逝去的国宝科学家(上)

6、中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叶惠方(1917年1月17日-2017年1月17日)

叶惠方是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奠基人。她从事医学工作以来,培养出了近百名业务骨干、研究生和知名专家。她在国内首次推行了"无痛分娩法",率先实行了"产科休养室主任负责制",建立了"产前门诊分段预约制",使妇产科的医、教、研一步步走向正规。她主编及翻译的医学书籍有10多本,参加编著的《更年期保健培训教程》一书,现被全国作为教材使用。

7、固体火箭推进剂与发动机专家—崔国良 (1931.7.7-2017.1.18)

国良是固体火箭发动机及推进剂技术专家,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对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负责研制成功多种推进剂,广泛用于战略、战术和宇航发动机,有3项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研制成功含铝推进剂,根除了发动机不稳定燃烧;提高推进剂力学性能,解决了大型药柱裂纹;提出人工脱粘方案,保证了药柱结构完整性。任某高性能推进剂联合攻关组组长,负责制定总体技术方案,解决了许多重大技术难题,经验证达到了高比冲、高密度、高力学性能、高装填分数的目标,使我国成为拥有当今最先进推进剂的国家之一。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8、著名的动物遗传育种学家—熊远著(1930年7月8日-2017年1月30日)

熊远著是我国著名的动物遗传育种学家。他长期致力于动物遗传育种特别是猪遗传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我国畜牧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我国运用数量遗传学理论进行瘦肉型猪杂交育种的开拓者之一,上世纪80年代,熊远著团队就培育出我国自己选育的第一个高瘦肉率的猪母本新品种--"湖北白猪"及其品系,又优选出瘦肉率高、质优味美的杜湖猪,运抵香港后名噪一时。

9、土木建筑结构工程学家—赵国藩(1924.12.29-2017.2.1)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结构工程专家、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教授赵国藩赵国藩院士是国内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早在上世纪60年代,赵国藩便在国内首次提出用一次二阶矩法计算安全系数,并提出了结构可靠度计算的实用解析法及荷载、抗力统计模式,在学术界颇具影响,被世界所公认。该方法有效解决了以往靠经验靠人为判断结构可靠度的不科学和工程建设不安全、不经济的问题。

赵国藩同时也是我国钢纤维混凝土研究的开创者,他从断裂力学原理出发,将用于解释钢纤维对混凝土增强的复合力学理论和纤维间距理论统一了起来,为中国乃至世界工程结构研究作出了贡献。

10、高分子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于同隐(1917年8月6日~2017年2月6日 )

于同隐院士是我国高分子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复旦大学高分子学科的创建人与学科带头人。他长期从事高分子粘弹性和高分子合金研究,研制了取得重大社会效益的人工肺,开拓了蚕丝等天然大分子研究新方向,为我国高分子化学和物理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1951年于同隐和爱人蔡淑莲冲破重重困难,从美国回国,回国后在浙江大学任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于同隐从杭州来到上海任复旦大学教授。

于同隐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其独到的人才培养方式。中科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中国第二代高分子科学代表人物沈家骢将其称为"于同隐模式"。他的研究生张炜曾将"于同隐模式"总结为八个字:学术自由、百花齐放。

11、两弹一星元勋 —任新民 (1915年12月05日-2017年2月12日)

任新民是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导弹固体和液体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和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并称 "中国航天四老"。任新民是国家六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被亲切地誉为是航天的"总总师"。

任新民是我国火箭总体设计第一人;在导弹副总设计师兼发动机总设计师任上,完成中国仿制导弹的成功发射;在国防部五院火箭分院副院长兼任导弹型号副主任委员任上,率队自主研制成功火箭发动机,接着在兼任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所所长任上对发动机挖潜改造,提高导弹的射程,研制成功了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成为中国导弹发动机第一人;1970年4月24日,任新民担任"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技术总负责人,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成为中国运载火箭第一人;以后,他出任中国试验通信卫星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实用通信卫星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发射场区总指挥,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工程总设计师,新型返回式遥感卫星工程总设计师,发射外国卫星工程总设计师……

任新民见证了中国航天发展迄今的全过程。他100岁生日时说过一句话:"这辈子我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中国航天。"

12、勘查地球化学事业奠基人—谢学锦(1923年5月21日-2017年2月24日)

谢学锦是世界著名勘查地球化学家,中国勘查地球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所名誉所长、中科院院士。早年参与发现了铜矿指示植物--海州香薷,与苏联学者各自独立地同时发现了金属矿床的原生晕分带特征。他提出并全面部署和系统指导了中国的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他的《区域化探》一书是执行该计划的指南,使中国的地球化学填图化探在若干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主任医师—郑成竹(1959年6月-2017年02月27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郑成竹教授是著名外科学者、中国微创外科事业先驱、减重代谢外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致力于外科学,尤其在微创外科、减重代谢外科方面造诣高深。完成国内首套国产腹腔镜的开发研制,在国内率先开展多项新型手术治疗,拓展微创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范围,率先改进腹腔镜胃肠手术操作步骤和技术。

在很多热点新闻中,他们的光芒永远敌不过那些美艳的明星。然而当尘埃落尽,镌刻在历史丰碑上是他们的名字,是他们让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发生过巨大的变化。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