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藝術之都演繹文化傳奇

說起城市的版圖,青島的確是不大的。但要論起城市的文化與藝術,看一看骨子裡的精緻、婉轉、昂揚,數一數活躍在全國乃至全球藝術舞臺上的青島籍明星,卻真的不同凡響,這座城市裡的人們淋漓盡致地演繹出許許多多令人刮目相看的傳奇。

青岛:艺术之都演绎文化传奇

青島作為藝術之都,是當之無愧的。青島與電影結緣,是在正式建置後的第七個年頭,世界第一部電影誕生後邊的第七個年頭,即1898年,某種程度上,青島是和電影一起成長的城市。太平路上亨利王子飯店音樂廳和湖北路上的水師飯店禮堂,是青島最早放映電影的地方。著名戲劇家洪琛在青創作 《劫後桃花》,並由胡蝶主演,更奠定了青島在中國電影史上的地位。曲藝界的馬三立、侯寶林、駱玉笙,電影界的趙丹、崔嵬等,都多次來到青島演出創作,足以印證青島的藝術吸引力。如今的青島,公立、私人美術館雲集,重量級音樂比賽、演藝活動頻頻落地,大量的電影選擇在青島拍攝,更有45位青島籍明星聯袂演出的城市公益電影《尋找微塵》引發全國矚目。所有這一切,都是許多城市望塵莫及的。

青岛:艺术之都演绎文化传奇

藝術青島,一脈相承。從早期的諸多開藝術領域先河之舉,到如今成為國內外聞名的藝術之都,成為藝術人才的輸送地和藝術產品生產的熱土。儘管歷經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但青島藝術之脈從來沒有“斷片”,不得不說,青島的藝匠、藝師、藝術大家們,有著自己的拼勁兒和闖勁兒。

藝術青島的成長、藝術走近百姓,離不開市場的孕育,更離不開政府的呵護。近年來,群眾藝術活動在青島勃興,文化進社區更是如火如荼,青島市民真正享受到了藝術的饕餮盛宴。在藝術氣息濃郁的市南區,文化不僅僅紮根社區、紮根群眾,還通過不斷提升,登上大雅之堂。市南區政府通過不斷嘗試,開啟文化藝術服務的新途徑。在剛剛過去的11月,市南區“五王大賽”落下帷幕;由市南區文化局打造的“啡閱青島”品牌入圍山東省政府文化創新獎;由市南區選送的膠東大鼓《“雞”不可失》、小品《我相信你》拿到了全國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群星獎”的入場券。

青岛:艺术之都演绎文化传奇

文化與藝術總是源遠流長的,它流淌過街巷,流淌過老建築的磚瓦縫,曲曲折折抑揚頓挫地前進著。正是因為不斷的打磨,才煥發出海水一樣澎湃的活力。在青島,我們有幸與藝術同行。

百年城市書香漸濃

位於市南區的島城第一家24小時書店明閱島的開幕,掀起了傳統書店轉型的浪潮。如今,閱讀已經成為青島市民新的時尚話題,青島文學館也成為島城文化新地標。圖書漂流、獨立書店,在青島市民的耳中都已經不再是新鮮事。在青島,如何能為閱讀開闢更大的陣地,才是很多人所關心的。

除了瀰漫街巷的書香氣息,青島的文學藝術成就同樣的令人矚目的。《敢想敢做的人》編劇王命夫、《巴山夜雨》編劇葉楠、《布穀催春》編劇尤鳳偉、《門第》原著連諫等,數不勝數。

位於郵電博物館四樓的塔樓1901咖啡館,老洋房和咖啡的組合,訴說著時光的流轉。書架上擺放著的書籍,或是講述歷史,或是描繪城市,又或許只是虛擬的文學故事,都足以讓人探及心靈的深處。事實上,這些貼有條碼的書籍,都是由市南區文化新聞出版局提供的。為了讓更多的市民和遊客享受觸手可及的身邊閱讀,市南區在全市率先啟動了“啡閱青島”品牌活動,通過為咖啡館免費提供圖書配送和更換服務,充實咖啡館現有圖書,將咖啡館變身為“迷你圖書館”,滿足市民遊客,尤其是青年人的讀書需求。近期,市南區又創新在位於大學路的“橙橙書院”咖啡館和星光線咖啡館實現全市公共圖書館圖書通借通還,讓讀書多一點便利,少一些繁瑣。

青岛:艺术之都演绎文化传奇

當然,除了書香飄進咖啡館,更多的藝術講座、畫展也進入到了咖啡館之中。位於安徽路的良友書坊,把音樂沙龍、美術沙龍、服裝沙龍、讀書沙龍都請進了咖啡館,讓市民和遊客盡情領略海派文化的新涵。

林林總總的新型書店,顛覆了人們的傳統印象,無不以張揚個性為己任。這其中潛藏著最可貴的創新,也預示著一個可期的未來。

藝術之手描繪斑斕城市

來到青島,若要帶走一份禮物,描繪島城歐陸風情的畫作一定會是一個絕佳的選擇。據青島藝術研究院院長遲濤介紹,20世紀50年代青島水彩畫界便出現了寫生熱潮。2015年4月,“百華華彩”中國水彩藝術研究展在青島開幕,這是百年來中國水彩史上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一次盛會;7月,青島國際水彩藝術節粉墨登場;10月,“東亞文化之都”暨中日韓三國水彩畫邀請展開幕青島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國水彩之鄉”。

水彩畫起源於歐洲,尤其適合景色的描繪。青島這座帶有濃郁歐陸風情的城市,也使得很多誕生在這裡的水彩畫展現的景色頗有歐洲城市的恍惚感。徜徉於市南區街頭的青島市美術館、嘉木美術館、贊一美術館等的水彩畫展裡,有時候真的難以辨別這是何處的景色。無論是徐詠青、呂品、晏文正、陶天恩、宋守宏等水彩名家,還是初出茅廬的美院學生,市南老城區裡碧海藍天的風光、五彩斑斕的金秋八大關、石牆斑駁的德日老建築,難以覓見的波螺油子老路,都是他們鍾情的主題。隨著藝術教育的普及,青島市民也開始接受這些高雅的藝術形式,成為中國美術的先鋒陣地。

青岛:艺术之都演绎文化传奇

其實,在青島的街頭還有一道景色不容錯過,那就是青島的城市雕塑。 1998年,青島市政府投資在東部海濱修建了一條旅遊觀光景區。該景觀帶以東海路為紐帶貫穿東西,西起太平角六路,穿過浮山灣沿海景觀帶,東抵石老人國家旅遊度假區。這些以中華文明和海之情為主題,以華夏曆史文化和齊魯文化為素材,由國內著名院校、設計單位的藝術家廣泛參與,11個園區的主題雕塑與數不勝數的園林小品融會在一起,掩映在鮮花綠草中,爭芳鬥豔,美不勝收。巨大的手和腳縱向連接在方柱與球體之間,象徵著人類的美好理想和建設理想世界的力量的《天地間》,高30米,直徑27米的大型城市標誌性雕塑《五月的風》等,是這些雕塑作品中最為市民所熟知的。

音樂之島演藝之城

在當紅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中,青島音樂廳和青島交響樂團的亮相,讓無數的青島市民倍感親切。一個美食紀錄片,也注意到了青島音樂之島的秉性。第一把“中國造”小提琴在青島誕生,中國著名音樂教育家譚抒真祖籍青島,合唱指揮家吳靈芬和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從青島走向國際。在青島無人不知“琴女”、“琴島”,青島始終與音樂分不開。更有數據顯示,我市學習音樂的學生超過了10萬人。

青岛:艺术之都演绎文化传奇

中國國際小提琴比賽、中國國際鋼琴比賽、中國國際聲樂比賽並稱為中國三大國際音樂賽事。 2005年,由文化部主辦、青島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一屆中國國際小提琴比賽花落青島,之後,中國國際小提琴比賽永久落戶島城。市南老城區的青島音樂廳、青島市人民會堂,低價高質的演出,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大師級音樂家的現場演奏,打開了心靈的藝術之門。

作為藝術之都,青島的演藝文化同樣領先。今年,青島演藝集團出品的舞劇《紅高粱》再掀“紅色風暴”,繼拿下國內最高政府獎項“文華大獎”以及“五個一工程獎”之後,又成為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全國巡演劇目,讓全國觀眾看到了青島的品質。

其實,耀眼的青島從來都不缺光環。從《劫後桃花》開始,青島頻繁成為影視作品的取景地,近年來《門第》、《父母愛情》等取材於青島,拍攝於青島的作品也大放異彩,青島籍明星更是可以撼動半個娛樂圈。但是,青島的藝術從來不是浮華下的泡沫,在歷史與現實的砥礪中才逐漸綻放。目前在央視熱播的電視劇《青島往事》,就為很多人瞭解青島打開了一扇窗戶。該劇以青島開埠到抗日戰爭的事件為背景,講述青島第一代移民的奮鬥史。青島籍明星黃渤對於主角滿倉的演繹,讓很多觀眾流下了淚水。

青島是一座有熱度的城市,需要多樣的語言來訴說。藝術是城市的鑰匙,也是城市的暖房,讓我們找到家,在冬日裡圍爐夜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