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故事:苏东坡PK柳永,谁更胜一筹?王和尚解读苏轼词(下)

和尚有话说

宋词故事:苏东坡PK柳永,谁更胜一筹?王和尚解读苏轼词(下)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苏轼经典词作解析(下)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王和尚解词

这首咏物词,当作于苏轼贬黄州时期。其间,诗人的好友章质夫有咏杨花词《水龙吟》一首,盛传一时,诗人因依原韵和了这首词寄去,并嘱“不以示人”。词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拟人化手法,把咏物和写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物即人,两不能别”。全词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宋词故事:苏东坡PK柳永,谁更胜一筹?王和尚解读苏轼词(下)

王国维《人间词话》: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

朱弁《曲洧旧闻》:章质夫杨花词,命意用事,潇洒可喜。东坡和之,若豪放不入律吕。徐而视之,声韵谐婉,反觉章词有织绣工夫。

魏庆之《诗人玉屑》:章质夫咏杨花词,东坡和之,晁叔用以为:“东坡如王嫱、西施,净洗脚面,与天下妇人斗好,质夫岂可比哉!”是则然也。余以为质夫词中所谓“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亦可谓曲尽杨花妙处,东坡所和虽高,恐未能及,诗人议论不公如此。

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本词是和作。咏物拟人,缠绵多态。词中刻画了一个思妇的形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随风万里,寻郎去处,是写杨花,亦是写思妇,可说是遗貌而得其神。而杨花飞尽化作“离人泪”,更生动地写出她候人不归所产生的幽怨。能以杨花喻人,在对杨花的描写过程中,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比章质夫的闺怨词要高一层。

宋词故事:苏东坡PK柳永,谁更胜一筹?王和尚解读苏轼词(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弩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lèi)江月。

宋词故事:苏东坡PK柳永,谁更胜一筹?王和尚解读苏轼词(下)

宋词故事:苏轼PK柳永

柳永和苏轼,一个是“婉约派”的领军人物,一个是“豪放派”开山鼻祖。俗话说“文人相轻”,那么这两人PK,究竟结果如何呢?

当时,柳永已经名满天下,是影响力最大的流行歌曲制作天王,在民间有相当大的市场和“粉丝”。于是,苏轼也未能免俗,他在《与鲜于子骏书》中写道:“近颇做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成一家”。就是说,苏轼年少时也曾以柳永为偶像,偷师其作词风格,算是柳永的“粉丝”。

此后,苏轼发觉自己再婉约也婉约不过柳永,就产生了另辟蹊径的想法,于是,以“豪放”词风自立门户,结果青出于蓝。至此,苏轼已经与柳永各领风骚了。

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记载:苏轼官翰林学士时,曾问幕僚:“我的词跟柳永的词相比,如何?”这位幕僚说:“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小女孩,执著红牙板来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老大您的词,就得是关西大汉,拿着铜琵琶、铁绰板来唱‘大江东去’了。”苏轼哈哈大笑。

事实上,柳永词也不尽是婉约,有些词句的豪迈和大气让苏轼也叹为观止。苏轼的词也不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婉约凄怆。因此可以和稀泥地说,各有所长。

宋词故事:苏东坡PK柳永,谁更胜一筹?王和尚解读苏轼词(下)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王和尚解词

这首词写于元丰元年(1078 )苏轼任徐州知州时。词中即景抒情,情理交融,状燕子楼小园清幽夜景,抒燕子楼惊梦后萦绕于怀的惆怅之情,言词人由人去楼空而悟得的“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之理。

作者在题记中提及的盼盼,乃唐代张尚书之爱妾,能歌善舞 ,风情万种。张氏死后,盼盼念旧情不嫁,在张尚书为其所建的燕子楼独居了十多年。作者声称自己夜宿燕子楼,梦到盼盼,因作此词。

这首词深沉的人生感慨包含了古与今、倦客与佳人、梦幻与佳人的绵绵情事,传达了一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空幻、淡漠感,隐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词中“燕子楼空”三句 ,千古传诵,深得后人赞赏。此三句之妙,正如郑文焯手批《东坡史府》云,“殆以示咏古之超宕,贵神情不贵迹象也。

宋词故事:苏东坡PK柳永,谁更胜一筹?王和尚解读苏轼词(下)

洞仙歌

序: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宋词故事:苏东坡PK柳永,谁更胜一筹?王和尚解读苏轼词(下)

宋词故事:花蕊夫人

苏轼在词中提到的“花蕊夫人”,是后蜀主孟昶的一位艳绝尘寰的妃子,苏轼不吝以“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来表达对她的赞美。

然而作为王妃,美色有时候也会带来史学家“红颜祸水”的指责,怎么破?

后蜀主孟昶继位时,蜀地久不见烽火,歌舞升平,蜀主也就将心思放在美人美酒上了。访查找到了本是青城一沦落风尘的徐姓美女,纳她入宫,非常宠爱,因其貌美如花而称为“花蕊夫人”。

就在蜀主孟昶与花蕊夫人醉生梦死之时,宋太祖赵匡胤率军进逼蜀地,不到六十天就兵临城下,完全没准备的孟昶自缚出城请降,被迁往汴梁,封为秦国公,但不久即暴亡。

孟昶死后,宋太祖召花蕊夫人入宫。此前太祖早已闻知其美色与才名,假装厉声指责说:“人说女色是亡国祸水,你倚仗美貌,使孟昶沉溺于游乐,败了国家,该当何罪?”

这位亡国美女沉思片刻,诵成《述亡国诗》一首:“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人家君臣正主、大好男儿都不肯奋斗抗争,自个儿配角、一介女子又能做什么呢?这首诗悲愤婉转而又不亢不卑,表达了一个亡国之女无助而又被诬的悲哀。

赵匡胤大悦,不久就封其为贵妃,收进后宫……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宋词故事:苏东坡PK柳永,谁更胜一筹?王和尚解读苏轼词(下)

宋词故事:惠州女与苏轼据

宋词故事:苏东坡PK柳永,谁更胜一筹?王和尚解读苏轼词(下)

《宋六十名家词·东坡词》记载,此词原本还有一序,讲的是一个美丽而凄凉的故事:“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坡回惠,为赋此词。”

这段小序讲的是,苏轼曾寓居在黄州的定惠院,每到他深夜吟诗时,总有一位美女在窗外徘徊。当推窗寻找时,她却已经飘然远去。这个年方16的少女是当地温都监之女,也是位对苏轼痴迷的粉丝,颇有“非东坡不嫁”的志气。然而此时的苏轼已经年介花甲,于是他劝告这少女说:“别再想着我了,寻个好人家嫁了吧。”然而,在苏轼离开惠州后这女子就死去了,葬在沙洲之畔。

当苏轼再次回到惠州时,只见黄土一抔,个中幽愤可想而知。于是,就赋了这篇著名的《卜算子》词。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王和尚解词

宋词故事:苏东坡PK柳永,谁更胜一筹?王和尚解读苏轼词(下)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宋人笔记中传说,苏轼作了上词之后 ,“挂冠服江边,拿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 ,急命驾往谒 ,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根本未去“江海寄余生”。这则传说,生动地反映了苏轼求超脱而未能的人生遭际。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古人评注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 。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宋词故事:苏东坡PK柳永,谁更胜一筹?王和尚解读苏轼词(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宋词故事:苏东坡PK柳永,谁更胜一筹?王和尚解读苏轼词(下)

宋词故事:十年生死两茫茫

“诗言志词言情”,宋词的题材一直以来都以言情甚至艳情为主,用词写悼亡是苏轼首创。

1054年,当时的东坡先生刚19岁,与年方16岁的王弗结婚。二人恩爱和睦,感情笃厚。王弗貌美、聪慧而又内敛,侍翁姑恭谨,尤其是在一些为人处世和生活细节方面对苏轼帮助很大,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等多方提醒、嘱咐,从中也表现了她对夫君的深情关切和远见卓识。

当苏轼书房读书吟诵时,王弗陪伴在旁;当苏轼第一次为官,王弗提醒他要处处小心;当苏轼结交宾朋时,王弗在屏风后面倾听谈话,事后告诉苏轼对某人性情为人的看法,无不言中……

在亡妻的墓志铭中,苏轼一往情深地记载了这一幕幕感人的情景。可见,王弗既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也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

宋词故事:苏东坡PK柳永,谁更胜一筹?王和尚解读苏轼词(下)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王弗随苏轼官居京师后不幸亡故,年仅27岁。这对苏轼是个很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不言而喻。十年后,抑郁不得志、被贬到密州为官的苏轼,夜中梦见了还是新婚燕尔的结发妻子王弗,仍在小轩窗边梳妆打扮……

梦醒之后,苏轼写下了这首《江城子》,他对王弗爱之深、情之笃、思之切、念之久,在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使得这首词成为传诵千古的婉约悼亡词代表作。

江神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

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王和尚解词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 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

宋词故事:苏东坡PK柳永,谁更胜一筹?王和尚解读苏轼词(下)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鞦韆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王和尚解词

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这首《蝶恋花》,代表了他词作清新婉约的一面,表现诗人创作上的多方面才能。这首词借惜春伤情,抒写诗人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

上片惜春,下片抒写诗人的感伤。面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景色,诗人惋惜韶光流逝,感慨宦海沉浮,把自己的身世之感注到词中。艺术构思新颖,使寻常景物含有深意,别有一种耐人玩味的情韵。

王士祯《花草蒙拾》:“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东坡但解作“大江东去”。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下阕墙内外之人,干卿底事,殆偶闻秋千笑语,发此妙想,多情而实无情,是色是空,公其有悟耶?

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

本词是消春之作。不过,作者还借“何处无芳草(知音)”以自慰自勉。“多情却被无情恼”,也不仅仅局限于对“佳人”的相思。

宋词故事:苏东坡PK柳永,谁更胜一筹?王和尚解读苏轼词(下)

西江月 黄州中秋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西江月

春夜行蕲水山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词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攲枕绿杨桥。

杜宇一声春晓。

宋词故事:苏东坡PK柳永,谁更胜一筹?王和尚解读苏轼词(下)

满庭芳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待閒看,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古人评注

这首词,于平直中见含蓄婉曲,于温厚中透出激愤不平,在依依惜别的深情中表达出苏轼与黄州父老之间珍贵的情谊,抒发了作者在坎坷、不幸的人生历程中,既满怀悲苦又寻求解脱的矛盾双重心理。

宋词故事:苏东坡PK柳永,谁更胜一筹?王和尚解读苏轼词(下)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王和尚解词

此词作于元祐六年(1091)苏轼由杭州太守被召为翰林学士承旨时,是作者离杭时送给参寥的。

参寥是僧道潜的字,以精深的道义和清新的文笔为苏轼所推崇,与苏轼过从甚密,结为莫逆之交。苏轼贬谪黄州时,参寥不远两千里赶去,追随他数年。

这首赠给参寥的词,表现了二人深厚的友情,同时也抒写出世的玄想,表现出巨大的人生空漠之感。整首词达观中充满豪气 ,向往出世却又执着于友情 ,读来毫无颓唐、消极之感,但觉气势恢宏,荡气回肠。

此词以平实的语言 ,抒写深厚的情意 ,气势雄放 ,意境浑然。郑文焯《手披东坡乐府》说 ,此词“云锦成章,天衣无缝”,“从至情中流出,不假熨贴之工 ”,这一评语正道出了本词的特色。词人那超旷的心态,那交织着人生矛盾的悲慨和发扬蹈厉的豪情,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启迪。

宋词故事:苏东坡PK柳永,谁更胜一筹?王和尚解读苏轼词(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