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惠民實在給力 藍十字「帕友」 聚首笑迎 「新生」

“陳阿姨儂好,今天那麼早就來啦”,“趙阿姨好呀,哦喲,儂看上去又胖點了嘛”……最近,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3樓功能神經外科病區分外熱鬧,三位同期進行了腦深部電刺激手術(以下簡稱“DBS”)的帕金森病患者,又相約一同來完成腦起搏器開機調試。這一天是如此重要,他們在飽受帕金森病漫長的折磨後,終於將迎來人生的新篇章。

醫保惠民實在給力 藍十字“帕友” 聚首笑迎 “新生”

藥物療效明顯衰退後應考慮DBS手術

提起帕金森病,不少人對其已有了一定了解。作為發病率僅次於阿茲海默症、排名第二位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的可怕之處在於,它會逐漸剝奪病人的活動、語言等日常行為能力,還可能會讓病人焦慮、抑鬱甚至有放棄生命的念頭。

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專家劉偉欽介紹,藥物在帕金森病的治療中貫穿始終。但隨著病情的進展,藥物的療效逐漸衰退,副作用逐步顯現。

很多帕金森病患者在常年服藥後,藥物已經沒有了一開始明顯的療效。如果不間斷服藥,還可能出現藥物副作用。針對這部分病人,就需要考慮通過腦深部電刺激手術(DBS),安裝腦起搏器改善症狀。

劉偉欽主任表示,DBS是利用腦立體定向技術將電極植入大腦深部特定核團,通過脈衝發生器連續釋放高頻電刺激,抑制了這些因多巴胺能神經元減少而過度興奮的神經元的電衝動,減低了其過度興奮的狀態,從而減輕帕金森病症狀,使病人儘可能恢復原有活動能力和自理能力,達到治療的目的。因其相對無創、安全和可調控性而成為目前中晚期帕金森病治療的主要選擇。

為重拾希望三“帕友”相逢藍十字

都在今年5月底入院,都在6月初完成DBS手術——陳阿姨、趙阿姨、王老伯,這三位原本素不相識的帕金森病患者,就在住院治療期間漸漸相識相知。日常,他們會交流患病症狀和手術後的感受,也會嘮嘮家常,和諧愉快的氛圍,是3A病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三位患者中,年紀最大的王老伯曾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導主任,2013年開始出現帕金森病症狀後,藥物治療難以有效控制病情進展。藥物作用失效時不僅四肢僵硬,“面具臉”症狀也相當嚴重。

趙阿姨則在5年前接受了立體定向手術,近年來帕金森病症狀有加重態勢,站立行走時向右側傾斜並時常摔倒,而她又特別閒不住,一有空閒就想往外跑,讓家人操碎了心。

陳阿姨是一位已經被帕金森病折磨超過13年的患者,這些年隨著藥物治療效果越來越差,她不得不加大用藥量,結果出現了肢體異動症等嚴重的藥物過量反應,幾乎沒有生活質量可言。

憑藉高超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劉偉欽主任為三位患者成功手術。一個月後,經過腦起搏器開機調試,三位患者的肢體僵硬、震顫等症狀消失了,並當場能夠獨自站立行走。經過一段時間適應後,他們還將能實現基本的生活自理。

醫保惠民實在給力 藍十字“帕友” 聚首笑迎 “新生”

除了在藍十字腦科醫院獲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大幅減少的治療費用,也讓三位帕金森病患者和家屬們倍感驚喜。

原來,為進一步減輕帕金森患者的醫療費用負擔,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上海市醫療保險辦公室決定:自2018年4月1日起,腦起搏器(DBS)納入上海市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本市參保人員安裝腦起搏器實行定額支付。其中,單通道腦起搏器最高支付標準為3萬元、雙通道腦起搏器最高支付標準為5萬元。

趙阿姨的女兒坦言,原本一直想讓母親做DBS手術,高昂的費用讓她一直猶豫不決。當得知腦起搏器納入醫保報銷後,便立即決定前來藍十字腦科醫院進行手術。“結賬下來醫保報銷了很大一部分的治療費用,是一項真正的惠民政策。這裡專業的醫療服務水平也非常令人滿意,應該讓更多帕友瞭解。”她激動地表示。

符合醫保支付條件的陳阿姨和王老伯,也同樣從這項新醫保政策中受益。筆者瞭解到,自4月1日以來,前來諮詢就醫的帕金森病患者數量明顯增多。劉偉欽主任提醒,對於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只要符合手術指徵,越早進行DBS手術,手術效果越好,受益年限也越長。建議服藥5年以上出現療效減退的帕金森病患者,可以到專業醫院評估下是否可進行手術。如果等到服藥一點反應都沒有了,此時已經錯過了最佳手術時機,即使做了手術,也可能無法達到滿意的效果,因此建議不要過度推遲手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