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基金养老论坛二:有办法解决养老问题却很难做到

尽管本次论坛中的专家摆出了很多数据证明养老在未来确实是个比较严峻的问题,但是实际上这并不是什么新问题。早在数年前,一本叫做《三十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的畅销书就已经风靡一时,该书的作者是一名韩国的理财师,所讲是韩国人关于养老问题的焦虑,而之所以在国内能够风靡一时,大概也是在国内准确的找到了共鸣。“人还没死,钱花没了”,赵本山春节小品中的一句台词,非常形象的描述出了焦虑的原因。

解决养老问题的方法其实很简单

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女士致辞的时候就表示,实际上关于如何利用基金解决养老问题的方法的投资者教育活动已经做过无数次了。而现场来自美国富达投资的郑任远先生,更表示,每年富达基金都会在北美投入2亿美元去做投资者教育,教美国投资者关注养老问题。笔者在2014年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讨论过利用基金解决养老问题的方法。很显然,在养老这个问题上尽管整体上面临的形势很严峻,但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有的。

华夏基金养老论坛二:有办法解决养老问题却很难做到

华夏基金副总经理、研究总监杨昆在现场展示的养老金解决方案——攒钱

其实这个方法所有人都懂,既然老年的时候除了养老保险提供的养老金,老人很难有其他收入。那么只要确保年老的时候手头还有大笔的资产,其实一切问题也就解决了。做个有钱人为什么要担心老了没钱花?

所以,养老问题解决之道中国人都很熟悉,其实就是多攒点钱就成了。但是问题是效率,笔者2014年的那篇文章中曾经做过一个比较。为了达到让一个35岁的人在60岁退休的时候可以维持相当于现在3000元的月收入的支出水平,并维持到76岁,需要储备161.6万,一个家庭需要储备323万。如果利用现金完成这项储备,该家庭需要在未来的25年每个月攒下1.08万元;如果利用货币基金等年化收益在3.5%左右的低风险基金产品储备,在复利的作用下,每个月的储备可以降低到6667元;而如果利用同样低风险,但流动性较低的年化收益5.5%左右的银行理财类产品进行储备,每月储备可以降低到5000元。而使用年化收益率在14%左右的高风险基金产品,每个月仅需要储备1292元就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高收益必然面临高风险,所以在当年那篇文章中,笔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常用的方法去解决风险的问题。那就是在最初的15到20年的时间利用高风险基金获得更高的资金使用效率,而在临近退休前的5到10年逐步降低风险力求锁定收益。这样尽管每个月需要储备的资金上升到了2250元,但是还可以接受。当然很多人会质疑14%年化收益的基金产品根本不存在,比如最近明明所有的股票基金都在跌。关于这个问题需要用长期的眼光去理解,在历史上我们经历了多次的牛熊转换,其周期通常在7、8年,所以在养老金的20多年的储备过程中是有足够的机会挺到一两次牛市周期的。而在过去的20年中,有统计显示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确实达到了14%左右。

华夏基金养老论坛二:有办法解决养老问题却很难做到

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展示的成立于2003年的华夏回报基金历史年化收益率达到18.16%

现实问题:知易行难 能做到的人凤毛麟角

当然说起理论可以一套又一套,但是实施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首先是自律的问题,在漫长的25年到30年间,雷打不动的坚持为了看不见摸不着的养老问题去储备,这显然是违背人性的。居家过日子,用钱地方太多了,时不时挪用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哈;这个月手头有点紧,下个月再存哈;诶呦,上个月忘存了;算了,明年再开始存……有人说,靠自己坚持努力一件事情,努力三十年怎么也会有所成就,但是我们看到的有成就的人并不多,所以自律这件事情并不容易。在十几二十年前,所有的80、90后都在中小学老师的高压管理下,表现出的高度纪律性,在大学以后就几乎全盘崩溃了,除了少数的真牛人,恐怕没有多少人还保持着高考前的自律状态。

于此同时,投资是个很复杂的事情,需要花时间研究,花时间操作。领导叫去谈个话,错过了进场时机或者出场时机的事情还是很常见的。睡觉前的一小时,是打王者荣耀更好呢,还是追个剧?泡基金论坛,读《老编辑聊基金》,别逗了!我就喜欢货币基金,别跟我谈风险!股票太刺激了,哪有钱买货币基金……

华夏基金养老论坛二:有办法解决养老问题却很难做到

“目标日期基金之父”,美国富达投资郑任远先生吐槽多数美国投资者也坚持不下来

让人内心感到平静的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的美国人民,居然也一样坚持不下来。“目标日期基金之父”,美国富达投资高级研究顾问郑任远先生表示,尽管富达投资每年花费超过2亿美元在北美搞投资者教育,但是美国人民就是听不进去。

华夏基金养老论坛二:有办法解决养老问题却很难做到

郑任远先生将原因归结为“惰性和人的行为”

看起来“惰性”这种东西,完美的跨越了种族和国界,很早就实现了世界大同。

直播总结:知行合一需要修为,更需要创新的方法

养老问题很紧迫,解决的办法现成的,实施起来太难了,所以无解。这恐怕是之前很多年,在投教活动中难以取得有效成果的最主要因素。所以本次论坛的终极目标是探讨如何利用创新服务来解决这个问题,篇幅关系相关内容将在下一期《老编辑聊基金》展示。(文/金牛理财 田立夫)

华夏基金养老论坛二:有办法解决养老问题却很难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