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自刎的乌江在哪里?


要想了解乌江在哪里?就得先了解一下垓下之战后,项羽是如何逃走并自杀的。

刘邦和项羽经过近四年的战争对峙,双方精疲力尽,于是双方签署了一个暂时和平的协议---鸿沟协议,鸿沟以西归刘邦,鸿沟以东归项羽,双方以鸿沟为界,同时项羽交还刘邦的老婆吕雉和父亲刘太公等人质。



这个鸿沟就是今天河南省荥阳市黄河南岸的广武山中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当年楚汉相争时,项羽和刘邦就是沿这个鸿沟对峙的,双方议和后,项羽就率领大军向西撤退,刘邦也准备撤退,在听了张良的建议后,刘邦发动大军追击项羽。

双方在固陵大战,结果刘邦又战败了,在刘邦追击项羽的同时,也命令韩信、彭越等各路诸侯一起追击,刚开始韩信和彭越不来,后来刘邦将大片土地分封后,韩信与彭越开始率领大军前来。



固陵就是今天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项羽原本在固陵这个地方包围了刘邦,但由于刘邦的各路人马逼近,项羽不得不后撤,于是项羽就率军撤退到了垓下,垓下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宿州市灵壁县,当地现在还有个霸王城,也就是当年垓下之战的古战场。

垓下位于彭城的东南方,离当时西楚国都城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有130公里。



接下来就是垓下之战了,刘邦集合了五路大军近七十万人,对项羽率领的十万楚军进行合围,刘邦以韩信为前敌总指挥,率领三十万人迎战项羽,同时孔将军和费将军各率十万人分列左右两侧,刘邦的十万中军在韩信军后,刘邦的身后还有周勃等人的十万预备队。

最终结果就是项羽战败,退回垓下城中,汉军利用楚人唱楚歌的方法,瓦解了项羽和楚军的军心,当天晚上,项羽无心恋战,只率领800名勇士向东南方向逃走。



项羽在逃亡中渡过了淮水,淮水是发源于河南桐柏山的一条河流,流经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渡过淮水后项羽身边只剩下一百多骑兵了,之后项羽逃到了阴陵,阴陵是今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被一个当地人所骗,走错了路,被汉军追上,又是一番厮杀,身边只剩下28个骑兵了。

然后项羽继续向南逃,终于达到乌江,乌江就是今天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的东北角,这里地处安徽与江苏两省交界处,又紧靠长江,在长江的西边,从这里渡过了长江,就到了江东。




这里水网密布,河流纵横,乌江就是与长江并排的一条河流,当时的秦国在乌江边设置了一座亭,当时就叫乌江亭,亭是秦朝的一个行政单位,以十里为一亭,相当于一个村子一样,亭又设亭长,当时准备协助项羽逃走的,就是乌江亭的亭长,当时刘邦也做过亭长,和这个乌江亭长是相同的级别。

另外长江在安徽芜湖段到江苏南京段这一段的江面是由南向北流的,与长江原来的东西走向是不一样的,所以地处长江西边的乌江属于江西,而对岸地处长江东边的马鞍山市及南京市等在当时属于江东。



可以这么说,只要项羽渡过了乌江和长江,就能到达江东,就能到达项羽最后的根据地--江东,可是项羽偏偏自杀了,仅仅一江之隔而已。

从垓下到乌江相距250公里,项羽辛辛苦苦逃了这么远,到头来却还是在长江西边的乌江自杀了。但是若从鸿沟算起,项羽一路从河南逃到安徽,走了700多公里,纵横大半个中国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项羽自刎的乌江可不是今天贵州省的乌江,今天的乌江古时候叫黔江。

垓下在今天的安徽灵璧县,而那时的乌江在安徽马鞍山市和县。

安徽和县

安徽灵璧县

项羽是今天的江苏宿迁人,在江苏苏州起兵,死在了安徽马鞍山。因为这个乌江大体是南北走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里的江东就是说的乌江之东。

也有人质疑项羽并没有自刎乌江,而是战死在今天的安徽滁州。但自刎乌江的看法仍是主流。


过去即历史


顶羽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被刘邦包围,四面楚歌,项羽准备背水一战,项羽与八百壮士夜半骑马突出重围。黎明时汉军发五千追击,项羽军渡淮河时尚存百余人,至东城只剩下二十八骑。他对部下这样说:“这是上天要我死,并非作战有误。我起兵至今已经八年,身经七十余战,未尝败北,最终称霸天下。现在就让我们做最后的决战吧!”他们来到乌江这一长江渡口。乌江亭长驾船停于岸边,要他赶紧上船。并说:江东方圆上千里土地,数十万民众,在那里称王不也足够吗?亭长的话使项羽想起,当初率江东子弟八千渡长江,如今没能带回一人。即便为王又有何脸面去见江东父老。于是,项羽将爱马送与亭长。徒步持剑与汉军接战。一身是伤,还坚韧作战,最终力尽自杀。




项羽是一位可歌可泣的乱世豪杰,项羽自刎而死的地方在今安徽和县的乌江镇,当地有项羽自杀的地方乌江亭,当地还有纪念项羽的霸王祠。对于西楚霸王项羽的悲壮之死,宋代词人李清照有诗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唐代诗人杜牧有诗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武陵郡王逍遥游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被称为是千古第一勇士,当然也是最悲情的勇士。上面这首诗里面里面的江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乌江,霸王自刎于乌江也是我们知道的。但是很多人确实不知道乌江到底在哪里,

现在也是有乌江这一条河的,他就在贵州,还是贵州的第一大河流,长江的支流,在重庆涪陵注入长江,乌江涪陵榨菜是不是很多都听过呢?现在估计很多人一说到乌江就会想到这个乌江涪陵榨菜,那么这个乌江是不是就是项羽自刎的乌江呢?

答案肯定不是的啦!垓下之战,项羽的谢幕之战,项羽带领八百将士突围,最后乌江决战项羽以二十骑战汉军,项羽一人斩杀汉军数百人,项羽本来有机会过河的,但是奈何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自刎于此。

垓下就是在今天的安徽灵璧,所以项羽怎么会跑到贵州去自刎呢,所以说项羽自刎的乌江肯定不是今天的这个乌江了,那么项羽自刎的乌江在哪里呢?

其实就是在今天的乌江镇(现在有五个乌江镇,安徽,江苏,江西,甘肃,贵州都有一个乌江镇),今天我们说的就是安徽和县的乌江镇,江苏南京浦口区的乌江镇其实和安徽和县的乌江镇以前是一个地方,后来被分裂的。安徽和县的乌江镇这里有霸王祠,就是专门纪念项羽修建的,千年古镇,西楚乌江。

因为在这里长江的走势基本上就是南北走势,所以才说不肯过江东。


中国历史研究所


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起义推翻了秦朝,然后又发生了“楚汉相争”的战争。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带领少量残兵溃退“乌江”,因见大势已去,项羽便拔剑自刎于乌江。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曾有诗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此段历史在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这样记载:“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以上文言翻译成白话文为“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了“项王乃欲东渡乌江”,给读者造成了“乌江”就是一条江的误解。实际上,项羽在垓下失败溃退乌江,这里所说的乌江并非水名,是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东北的乌江镇,长江在此称为“皖江”,此段长江因由南向北流,古代便把江南地区称为“江东”或“江左”。楚霸王因从江东带出八千子弟无一回还,便无颜见江东父老,就自刎于长江西岸的“乌江”镇了。因此,项羽自刎的乌江不是一条江,而是一个小镇。

不过,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一句中,可理解为“项羽想从乌江这个地方东渡”,或者秦朝以前这个地段的长江就被当地人称为“乌江”也未可知。但是,一直以来,项羽自刎于“乌江”,的确误导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很多不懂历史的人都误认为是贵州遵义的乌江。实际上,此乌江非彼乌江。楚汉相争在中原,项羽怎么会跑到贵州遵义去自杀呢?


若愚趣谈


已破章邯势莫当,八千子第赴咸阳。

新安何苦坑秦卒,坝上焉能杀汉王。

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

乌江水冷秋江急,寂寞野花开战场。

一一[清]郑板桥《项羽》

乌江,长江流经安徽省和县一带。楚霸王项羽垓下兵败自刎之地。

项羽(前232年一前202年),名籍,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秦未天下大乱,他随叔父项梁在吳地(今江苏苏州)聚精卒八千起义。后项梁战死,项羽杀宋义继续统兵。“破釜沉舟”在巨鹿大败秦将章邯。又率军西进,平定秦境,并弑杀秦王子婴、火烧阿房宫。自封为西楚霸王,分封诸王。可惜在鸿门宴上,项羽不听亚父范曾之计,放过了刘邦。四年后,楚军被汉军击溃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县),项羽在乌江自刎身亡。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诗中叹曰: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后世对项羽评论不一,下二首诗最具代表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一一[唐]杜牧《题烏江亭》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

一一[宋]王安石《烏江亭》

項羽出身貴族,身高八尺有餘,力能扛鼎,武藝高强,有萬夫不當之勇。但他過分崇尚武力,妄想力征天下。坑降卒,屠咸陽,燒阿房,杀義帝,殘暴無比。他逞匹夫之勇,始终缺乏政治家的頭腦。項羽自言一一富不歸鄉如衣锦夜行,最終不遇“沐猴而冠”罷矣!這正是:

秦失鹿蹤誰得手,八千子弟出江東。

沉舟破釜秦關定,坑卒弑王列國同。

虚摆鴻門留祸患,歌聞垓下弃前功。

烏江不渡魂歸否?多少來人嘆鬼雄。





白溪釣客


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终于决战于垓下。韩信率30万大军独挡正面,孔将军、费将军分局左右两侧,刘邦居后,周勃、柴将军殿后。潍水之战,韩信消灭龙且20万楚军,此时的项羽只剩下10万楚军。

在韩信与左右两翼的轮番进攻下,楚军不敌,退入壁垒。夜半时分,汉军高唱楚歌,楚营军心动摇。虞姬无奈自刎,项羽挥泪洒别。身陷四面楚歌的项羽以为汉军已经占领楚营,只得率800精锐突围而去。

拂晓,汉军方知项羽已去。于是,大将灌婴奉命率5000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水,只剩下精兵百余人。到达阴陵后,被农夫欺骗,向左误入沼泽地,被汉军追上。

项羽向东逃至东城,还剩精兵28人,心中一阵悲凉:“既然上天要亡我,不如战死沙场!”于是,一边向南疾驰,一边奋力与汉军厮杀,斩首百人。

这时,项羽已抵达长江之畔的乌江亭,乌江亭长催促项羽赶紧过江。项羽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便引剑自刎。

那么秦朝末年的乌江亭便是如今的乌江镇,位于长江北岸。后因行政规划被一分为二,一部分属于南京市的浦口区乌江镇,另一部分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

而和县乌江镇保留了项羽的许多古迹,西楚霸王灵祠坐落在乌江镇东南的凤凰山上,其中墓葬了项羽的残骸和血衣,故称“衣冠冢”。后人于此建亭祭祀,名曰“项亭”。唐初上元三年(762年),建造西楚霸王灵祠。经过历代恶扩建,有正殿、青龙宫、行宫、水灵宫等共99间半。项羽虽功高但未成霸业,故较皇帝少建半间。殿内置有项羽、虞姬、范增等人塑像。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句中提及的江是指长江,而非乌江。只因乌江镇所处的该段长江呈南北走向,故称江的对岸为江东。


史海觅踪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项羽自刎的乌江?咋一听,我的第一反应是乌江榨菜。当然这是句玩笑话,这两者没什么关联,不过乌江也正因为西楚霸王项羽而得名。

想当初,西楚霸王是何等的意气奋发,巨鹿一战,破釜沉舟,一举击溃了章邯的秦军,消灭了秦军最后的主力,从此,项羽一战扬名。可是那时候的他没有料想到,四年后,他会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自刎,而这个地方就是乌江。


乌江,据史料记载,加上现在的探查,基本上确定了它目前的位置。大约是在今安徽和县的乌江镇,而且现在还有霸王祠,所以应该是错不了了。

而且几千年来,这里依然叫做乌江,可能是自项羽自刎后,后人为了纪念他,所以也就没有改掉这里的地名,让后来的人来到这里,自然而然地缅怀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项羽了。

至于为什么项羽会在乌江决定自刎?这没什么好怀疑的,可能是巧合吧,或者是韩信故意为之。垓下之围,项羽和他残余楚军被重重包围,不过韩信特意留出了一个缺口,让他们逃往韩信指定的路线,也就是项羽的终点站:乌江。韩信和刘邦很清楚项羽的性格,如果要活捉或者是杀死他,那代价太大,唯一的办法就是令他自杀。



因此韩信和刘邦给他留出了一个缺口,让他逃往乌江,逼他在心灰意冷之下,自刎乌江。果不其然,项羽在多次打击之下,自刎身亡。成王败寇,自古皆如此。


青史回声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的乌江镇,对岸就是南京的浦口。真的是离江东很近很近。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毕竟英雄以悲剧谢幕。

项王为何不过江东,或是根本已被围的无路可逃,都已经不重要。

对后人来说,这俨然成了一个悲情的故事结局,传奇的小说结尾。

我想人们之所以记住他,缅怀他,敬重他,崇拜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的直男性格。

一根经,一条路走到黑,喜怒哀乐永远挂在脸上,豪侠心,为人义气,重感情。

类似人们对关羽的崇拜,勇猛刚毅。

乌江边,霸王祠,虞姬虞姬今若在,会否同泪?


芜湖小吃平生君


楚汉相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精彩绝伦的篇章,西楚霸王项羽最终败在小小亭长刘邦之手,是因为他的自负,也是因为自负,项羽在最后选择了自刎。

司马迁写《项羽本纪》,开篇就写了项羽是什么样的人。

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羽力能扛鼎,是一等一的猛将,也很有天赋才气,有志气,很骄傲,却是个没耐心学习的人,凭着天赋,他打下了一片辉煌,也让他更相信自己的能力,所取得一切,靠的即不是学习,也不是团队,靠的是自己的智力和武力。

而刘邦他们了?基本上都是从小人物开始,他们在征战过程,各自发挥自己能力,认识自己的不足,一步步做大,一步步学习。

十年前,项羽才气过人,对面是一群乡巴佬。五年前,项羽才气过人,对面是一帮创业党。现在,项羽依然是才气过人,对面却已经是专业团队。用人,他不如刘邦;用兵,他不如韩信;用谋,他不如张良。


项羽很不服气,单挑,他天下无敌。打仗,他正面刚所有。他也讲仁义,关心下属,破釜沉舟解救盟国危难,他也深得人心,在他死后鲁地人民在没见到他的人头之前一直在战斗。

他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会输,于是将这一切都归为天要亡他。

在项羽兵败后,先是四面楚歌,与虞姬来了一场千古绝唱,英雄美人相惜别。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随后虞姬自杀,项羽就带着八百壮士逃跑,后面灌婴带着五千骑拼命追击,这一路追杀下来,到了东城,项羽只剩下二十八骑了。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为了证明是天要亡他,不是他不会打战,不够神武 ,临时策划了一场反击战,他没有急慌慌如丧家犬,而是杀出东城,在汉军中杀进杀出,尽情展示自己的盖世无双,和自己的子弟兵汇合后,问他们:“怎么样,我说过要斩杀汉军的一员大将,现在你们看到了吧。”再次表达自己当世无敌,落此困境只是运气不好。


突围到乌江边的时候,绝处逢生,江东父老来接他了,但是项羽这时候已经没想着要活着回去,天要亡他,他回去还有什么用?

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无愧於心乎?”

拒绝了乌江亭长的请求,重新杀入汉军,最后自刎而死。


项羽“乌江自刎”的这个乌江,应该是位于安徽和县乌江镇的一段长江支流,是和县与马鞍山市之间的一条大河,在古代这条河流的名字很可能就是叫乌江。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项羽与刘邦在垓下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战,而这个垓下遗址就是现在安徽固镇县东、濠城集北、沱河南北两岸。

项羽在东城搞了一次反击战,秦代东城是今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南二龙乡境内。

虽然贵州有个乌江,但是可以排除掉,项羽与刘邦的决战是在安徽这里,不可能跑到贵州去。

项羽虽然失败,却依然被称为英雄,历史上对项羽的评价是“羽之神勇,千古无二”,李清照说:“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留下了盖世无双的形象千古传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