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螞蟻金服和滴滴聯合14億美元收購ofo?

視界雲服務


ofo小黃車:不賣,我能養活自己!

  • ofo小黃車創始人兼CEO

其實談到ofo,作為它的創始人兼 CEO的90後戴威不得不提,對於戴威而言「 堅持獨立發展,探索行業未來 」是他給ofo定下來的原則,也正是因為這種堅持或者被外界解讀為的一種執拗和任性,才使得ofo能夠一路獨立運營到現在,沒有被資本市場綁架。至少到現在,ofo做到了!
  • ofo發佈關於滴滴收購事宜聲明(截圖)

ofo被收購的新聞其實自最大的競爭對手摩拜之後,就一直沒停止過,援引自共享單車行業內部人士和媒體爆料,滴滴與螞蟻金服將聯合出資收購ofo,作價14億美元,同時還將另外承擔ofo 2億美元的債務,且目前滴滴和螞蟻金服已經與ofo簽署了框架協議。消息不脛而走,但滴滴和ofo現在還都不予置評。
首先我們先看一組最新的共享單車業內的運營數據,根據Trustdata顯示共享單車依然是摩拜和ofo雙寡頭的天下,2018年6月ofo月活躍用戶量達到917萬,依然排在行業第一位,而摩拜,月活躍用戶數為870萬,排在第二位。相比較雙子星之一的摩拜27億美元的美團收購價而言,如果真的按照14億美元出售,ofo可是相當於摩拜收購價的一半啊,單收購價格而言ofo管理團隊恐怕是不會認可和接受的,雖然事實證明有時候即使賣身也要趁早!
  • 參閱自Trustdata

回顧下ofo的融資和發展過程(參閱自公開資料)
2015年3月—天使輪融資,融資金額數百萬人名幣,投資方為唯獵資本
2015年10月—Pre-A輪融資,融資金額900萬人名幣,投資方為唯獵資本和東方弘道
2016年2月—A輪融資,融資金額1500萬人名幣,由金沙江創投領投,東方弘道跟投
2016年4月—A+輪融資,融資金額1000萬人名幣,投資方為真格基金和天使投資人王剛
2016年9月—B輪融資,融資金額高達數千萬美元,由經緯中國領投、金沙江、唯獵資本跟投
2016年9月—C1輪融資,融資金額數千萬美元,投資方為滴滴出行
2016年10月—C2輪融資,融資金額1.3億美金,由美國對沖基金Coatue、順為資本、中信產業基金領投、元璟資本、著名風險投資家YuriMilner以及ofo的早期投資方經緯中國、金沙江創投等早期投資機構繼續跟投
2017年3月—D輪融資,融資金額4.5億美元,投資方為唯獵資本和東方弘道
2017年4月—D+輪融資,融資金額數億元,投資方為螞蟻金服
2017年7月—E輪融資,融資金額超7億美元,由阿里巴巴、弘毅投資和中信產業基金聯合領投,滴滴出行和DST跟投
2018年3月—E2-1輪融資,融資金額8.66億美元,由阿里巴巴領投,灝峰集團、天合資本、螞蟻金服與君理資本共同跟投,採取股權與債權並行的融資方式(包括把所有自行車抵押給阿里巴巴而換取的17.66億融資)
2018年5月,ofo創始人兼CEO戴威在一次百人動員大會上曾表態稱“ofo要保持獨立,他不想讓步,如果你們不想戰鬥到底,現在就可以離開公司。”而此時的ofo賬面上可用的資金不超過5億元,單月成本更高達2.5億元,儘管ofo企圖通過區塊鏈業務和(車體)廣告業務等為自己創收,但是顯然局面並不樂觀,時間成了ofo最大的敵人!
禍不單行,上海共享單車管理辦法草案徵求意見發佈,意見要求禁止在共享單車車輛上設置商業廣告,一旦意見確定實施後,ofo將無法在上海投放車身廣告,無疑對於ofo變現之路蒙上了一層陰影!
2018年7月,ofo也慢慢的撤出了海外市場,根據公開消息顯示,ofo此前入駐的20個海外國家市場目前已經逐漸一個一個的退出,包括澳大利亞、印度、以色列、中東、澳洲、德國、美國、西班牙等至少7個國家或地區,可以預測的是這個數量只會逐漸增多,不難猜測,ofo真的很缺錢!
共享單車的變現現在已經成為整個行業的難題!作為新四大發明之一的共享單車,無疑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創造了難以用金錢衡量的社會價值,但是資本市場畢竟不是社會公益的實驗田,現階段無論是摩拜、ofo還是緊追不捨的哈羅單車,都面臨著變現的難題,這已經不是單個共享單車企業的問題!

對於當下的ofo來說,如果資金鍊真的出現問題,“賣身”或許是難以逃脫的命運,再執拗堅持的戴威恐怕也很難避免成為資本的犧牲品!作為互聯網創業者而言,真心祝福這個90後年輕人和他身後的年輕團隊,砥礪前行,向陽而生!


視界雲科技


據我所知這是假消息,並不是因為ofo闢謠。但ofo的確在尋找合適的“接盤俠”,從經營策略上,迅速收攏業務,減少虧損,活下來就是勝利。作為前三的共享單車品牌,依然還是有機會的。

ofo賣身的消息像狼來了一樣傳了一次又一次,儘管ofo屢次否認,也不過是在ofo已經羸弱的現狀上掙扎一個好價錢。ofo是大面積鋪開最早的共享單車,一度跟摩拜形成對壘的局面,到現在這種困局實在讓人唏噓。

但很多人說ofo一手好牌打個稀爛,其實也不算,隱患從開始就埋下了。ofo車型從一開始好評“輕便、好騎”,到後來被私有化嚴重、運營成本高、大量被城管清退......反而增加了硬件成本和運營成本。再加上哈羅的成功打入,ofo海外佈局的冒進導致大範圍撤退,打擊都是致命的。


今年4月,東哥寫過一篇文章《美團收購摩拜,年輕氣盛的ofo戴威給自己和滴滴挖了個坑|李成東》裡面提到過,在2017年ofo虧了60-70億,摩拜20-30億,哈羅是虧損最少的,小几億,加上2017年底融資,哈羅手持現金最多的共享單車公司。

如果2017年年輕的戴威接受滴滴程維的建議,ofo和摩拜合併,那麼就不存在美團收購摩拜,然後在出行市場逆襲滴滴了。其次合併以後,減少內耗,商業模式更健康,哈羅也不會有機會“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反超摩拜和ofo。那麼摩拜和ofo未來作為獨角獸單獨上市,有更大的資本想象空間。其三如果ofo和摩拜合併了,滴滴也沒有必要自己去做共享單車了。

美團點評收購了摩拜,ofo最終可能面臨的選擇就是債轉股方式,低價讓阿里接盤。除了戴威及創始人團隊,直接損失數億美金,順帶遭殃的還有投資人損失十幾億美金。阿里已經明確全力支持哈羅了,哪個投資人願意繼續賭一把ofo?


【東哥解讀電商】—————————————

本文作者系《東哥解讀電商》,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


東哥解讀電商


針對此消息,ofo聯合創始人於信在朋友圈回應稱,“總想高大新聞,可惜是假新聞。官方聲明我都不想發,太假了,稍微動動腦子。”

關於ofo被收購的傳聞,屢見報端。但官方一直回覆,不是真的。但是以ofo目前的現狀來看,被收購的可能性真的很大。

ofo從2015年成立至今,經過多輪融資。E輪融資後,估值達到30億美元。但是,ofo的局勢在今年出現反轉。在3月獲得新的融資和借款後,ofo的財務危機一直未得到根本解除。此外,ofo創始人戴威一直都想要保持ofo獨立運轉,不想受資方控制。今年5月,在ofo百人動員大會上,戴威曾表示,ofo要保持獨立,他不想讓步,“如果你們不想戰鬥到底,現在就可以離開公司。”

除了財務危機,ofo還面臨業務收縮的危機,尤其是海外業務。在過去兩個月中,ofo被曝撤出或暫停部分業務的國家和地區至少有7個,包括印度、以色列、中東、澳洲、德國、美國、西班牙等。ofo的海外業在進行全面收縮。分析人士認為,海外業務收縮反映出ofo面臨嚴重的資金問題。

ofo危機纏身,雖然團隊不斷地在闢謠,但是其被收購的命運終難改變。


全天候科技


雖然在這件事情上ofo已經闢謠,但我認為ofo最後被收購依然是一個大概率事件,只是相對於摩拜的27億美元身價,14億這個數字少的有點假而已。

之前已經分析過,共享單車企業在目前「群雄爭霸」的格局中很難單獨生存,在盈利困難的情況下找一個有錢的「金主爸爸」進行輸血似乎是唯一能在目前激烈的競爭格局中活下去的辦法。雖然每個創始人都想獨立發展,但共享單車業務本身的格局決定了它也許只會變成巨頭的生態。

之所以在過去幾個月ofo有那麼多被收購的傳聞,其實是離不開它目前在經營中遇到的許多問題。之前《財新》就有報道稱,2018年5月ofo單月成本高達2.5億,而其賬面可用的資金已不超過5億元。而最近一家ofo的智能鎖服務提供商也向媒體透露,ofo已經超過半年沒有支付智能鎖通信服務費,服務商只能陸續停止所涉及的300萬輛單車的智能鎖服務。

不僅如此,在剛剛結束的7月,ofo連續宣佈退出了澳大利亞市場、德國市場以及裁減大部分在美國的員工。雖然ofo的官方回應稱這是公司的戰略決策,主要是為了優化海外市場運營,但不可否認的是,ofo似乎正在收縮戰線。

相比之下,ofo的競爭對手哈羅單車和摩拜的日子就好過多了。哈羅單車因為有了阿里的扶持,最晚入局卻完美逆襲,日訂單量接近2400萬,已居共享單車行業首位;而摩拜單車自從被美團收購加入騰訊系之後,資金緊張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不僅全國免押金,還推出了新款的單車和電動車,當然還少不了美團和微信對它的流量加持。

而現在以免押金起家的ofo卻玩不起了,根據摩拜免押金後公佈的數字,之前每個月有 200 萬摩拜用戶頻繁重複“交押金、退押金”兩種狀態,可以推測和摩拜差不多體量的ofo重新啟用押金政策後,可能也會損失百萬級的用戶。

ofo如果死撐到底,很有可能會另外哈羅和摩拜擠出市場,畢竟單車是個燒錢的生意,沒有資金就意味著只能坐吃山空。而被收購,可能是ofo更好和唯一的結局。


高挺觀點


收購也許是最後的出路,阿里巴巴和滴滴都持有大量股份,雖然ofo開始是反對的,但是攤子太大盈利模式找不清楚。一直是虧損狀態,估計其他投資人會不高興。 畢竟燒錢遊戲只有做到老大才能活下來,阿里巴巴收購可以打開流量入口,通過流量轉換廣告,再到淘寶系。真金白銀就出來了,收購也許是對ofo最大的好處目前來看。滴滴戰略來看和阿里巴巴是一個陣營的,通過打車出行,自行車行動軌跡,都是目前數據當面的受理,有客戶有數據盈利模式無非就差一個想法。天下之事都和錢又關,分久必和。總之一句話目前沒有錢解決不了的事情,有錢投資撮合事情就簡單多了,比如熱播西紅柿首富,投資夕陽產業也會獲得高額回報。相信阿里巴巴大刀闊斧改造後或者會有新的生機,對投資人,對股東,阿里巴巴滴滴都是共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