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太子朱標不死,朱棣還會造反嗎?

史海鉤沉


觀點:不會造反。

概括理由:

當個大明的燕王不香嗎?非要到南京大牢裡喝稀飯?!

理由1:朱標的優勢太多

朱標和朱棣一樣,經受過戰火的洗禮、飽受朱元璋的教育,故而朱棣沒法像指責侄子那樣,說自己的哥哥資歷不如自己,也沒有理由以此為造反的談資。但二者不同的是,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繼承皇位是一件實至名歸的事情,朱棣則是小兒子,從他生下那一天起,只要哥哥們沒死、只要自己的父皇有其他想法,他就註定只能是一位像其岳父一樣的大帥、大明王朝的親王,故而朱棣與太子朱標相比差了太多太多。

理由2:朱標若在,朝中猛將如雲,燕王造反只能想想

我們不說因藍玉案牽扯的其他名將和謀士,我們就單說藍玉。藍玉的威名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儘管北元政權在沙漠中藏的好好的,安全到蒙古人自己都以為明君找不到自己了,卻硬是被藍玉這個生猛大將給找到並突襲了,所以我們由此可看出藍玉的戰鬥力有多生猛。

而且大家要知道,朱元璋之所以在後來誅殺藍玉,設法讓藍玉從他們大明王朝中消失,就是因為朱標去世,朱允炆即將繼位,太祖害怕自己的小孫子駕馭不了藍玉,故而才有了後來的藍玉慘案;如果要換一個簡單明瞭的說法來闡述:“藍玉的死是因為朱標的去世,如果朱標未死,藍玉便也不會被朱元璋殺掉。”

所以,如果朱標未死的前提成立,那麼藍玉和其手下的一票猛將便不會死:藍玉未死,就算給朱棣十個膽子、兩個姚廣孝,他也不敢反。

理由3:以上述理由為依據、闡述燕王思想:好好的當個親王不香嗎?

如果朱標還在,手下又有猛將,就算姚廣孝如何煽動、他手下的人如何煽動,朱棣也不會鋌而走險去幹這賠本的買賣。沒有造反前,自己好歹是一個親王,手裡有兵有權,經管在後來朱標也會和兒子一樣削藩,但朱標頂多會弱化兄弟們的權力,不會像他兒子那樣做事決絕,朱標也明白做事留一線的道理,畢竟這些兄弟都是他的摯愛,在自己能駕馭他們的前提下,是不會採取什麼極端的手段。而且,如果朱棣硬是要不可為而為之,面對猛將如雲、智囊充實的中央朝廷,他根本沒有贏的希望,兵敗後便只能在大牢裡喝小米粥了。

故而在朱標未死的前提下,朱棣是不會造反的,畢竟當個親王,總比階下囚強。

我是史廖未籍,一個喜歡明史的漢子!


史廖未籍


不會!有三點原因:

一、首先,朱標是老大,朱棣是老四,按古代的長幼次序,也是朱標應為太子,是要繼承皇位的最佳人選。這是從倫理的角度上來講。

二、朱標在朱元璋心裡的地位。大家都知道,朱標是由朱元璋和馬皇后所生,又是朱元璋的第一個兒子,所以朱元璋很是在乎這個兒子。從小就是把朱標當成自己的繼承人來培養。朱棣是老四,雖然他也是朱元璋的兒子,但是他在他父親的心裡的地位並沒有他大哥重要。有一次朱元璋正在外面行軍打仗,打了一個勝仗,興沖沖的回來,得知他的夫人剛剛給他生了一個兒子。想一下,他能不高興嗎?簡直可以說是雙喜臨門的喜事了啊。他特別高興,甚至還在自己剛剛打下的那座山的石頭上題了一首詩。所以由此可以推斷出,朱標在朱元璋心裡的地位有多麼的重要。

三、就是與朱標自己有關了。朱標去世的比較早,所以歷史上並沒有過多的記載有關他的事件,只知道朱標是一個敦厚純良,友愛兄弟的一個人。曾經有書上記載,當朱元璋要懲罰朱棣的一母同胞的弟弟時,是朱標攔著父親,為那個弟弟求情,最後那個弟弟不被懲罰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由於朱標的求情。因為那個弟弟是朱棣最疼愛的一個,而大哥朱標又為他求了情,所以朱棣心裡應該很是感激朱標,這只是其中的一層原因。另一層原因就是朱元璋很重視朱標,一開始朱元璋就把他當做自己的繼承者來培養,對他特別的嚴格。在後面就開始讓朱標跟著自己處理政務,而且朱標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溫和敦厚,因此朱標不僅很受百姓們的愛戴,也深受朝中大臣的喜歡。然後再說朱棣,他雖然是一個英勇善戰的將軍,戰功赫赫吧,但是他的見識以及處理政務的能力遠不及他的大哥朱標,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也遠遠不及朱標。況且朱標身邊還有一些猛將,藍玉等人,對付朱棣身邊的人也是綽綽有餘了。所以就算朱棣再有野心,他也是無能為力。宗上,朱棣是不可能反的,就算反了也會失敗。


燕子清


如果朱標不死,朱棣不會造反的。

為什麼朱標不死,朱棣就不會造反,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朱標威望較高,明廷內部風評較好。

歷史記載,朱標性格醇厚,同時,對弟弟們友愛有加,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犯錯,朱標都會想盡辦法從中調和求情,使他們免受父親洪武帝的責罰,因此在諸王中威信最高,最受弟弟們愛戴。

在朝政方面,朱標曾受洪武帝的細心教導,為君為人處世有道,又師承明朝儒學大家宋濂,在明廷內部,風評頗高。

歷史上曾有風聞說,洪武帝之所以立朱標為太子是因為看上了孫子朱允炆,此言差矣,其實,是因為朱元璋愛朱標,所以才愛屋及烏,捎帶著喜歡上繼承了朱標仁厚性格特點的孫子朱允炆。

所以,朱標不死,朱棣是不會造反的,甚至會一直為大明守衛北疆。

二、朱棣之所以造反,是被朱允炆逼反,若朱標在,削藩會以更溫和的方式進行,他的兄弟們也會更容易接受些。

縱觀靖難之役前朱允炆削藩時燕王朱棣的一些列做法可知,在朱允炆前期,燕王朱棣是沒有造反想法的,反而是朱允炆為了君主集權,不停地咄咄逼人,最終惹怒了朱棣。

試想一下,若朱標在世,就算想削弟弟的藩王地位,也不會做的這麼過激吧,另外,哥哥削弟弟的藩總比被侄子逼迫削藩更容易接受些吧。

所以,朱標若在,可能就不會有靖難之役了。

三、朱允炆軍事指揮能力太差,如果是朱標,燕王朱棣造反分分鐘被秒殺。

看歷史上的靖難之役讓人感覺很奇怪,朱允炆對燕王,那是用石頭砸雞蛋啊,可惜最後蛋沒被砸破,石頭倒自己碎了。

說到底,一是朱允炆威望不夠,人心不在他這邊,二是朱允炆軍事能力太差了,換做朱標,恐怕燕王朱棣分分鐘就被滅了。

如此,燕王朱棣又怎麼會謀反。


文史鉤沉


我曾回答過這個問題,太子朱標在朱棣不會造反。洪武朝文武大員都是都在太子府任職,實力僅低於朱元璋。朱標又是朱棣親長兄,威望也比朱棣大的多,兄弟關係和睦。朱標繼位,也不會在削藩問題上採取激進措施,會策略的處理,不會把親弟逼上牆角,因此朱棣不會造反。而會真心實意鎮守北平,保衛大明王朝,成為屏藩的表率。即使想謀反,北平明軍將領也不會服從他的指揮,實力懸殊太大,明擺是必敗無疑,滅九族的事誰敢謀逆?燕王成功主要得益於李景隆,他並不想把燕王置於死地,在滄州一帶激戰時,有意放朱棣一馬。燕兵圍南京,他開門迎燕王入城。如果朱標繼位,這一切都不可能發生。


東方鉞


提問者這如果用得好,如果朱標沒有死,朱棣還會造反嗎?

其實這問題,小編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不知道,提問者是否滿意。

1. 朱標如果沒有死,那麼藍玉案就不會發生,因為藍玉等一批武人集團是朱元璋為朱標組建的,而武人集團的人才已被朱標所征服。並已在為朱標效力。

2. 朱棣與朱標雖為兄弟,在皇權問題,不會相讓的,只要有機會,像朱棣這樣有野心勃勃的人,在作燕王期間,兵強馬壯,不為了爭奪皇位,他這麼努力的培植自己的勢力,是用來做什麼,抵禦外敵的入侵嗎?顯然不是,朱棣非常的聰明,政治意識很強。如果沒有外敵的存在,那麼他們這些藩王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3. 朱標如果沒有死,只要給朱棣機會,同樣也會造反。即使朱棣叛亂,會落得身死的下場。因為藍玉等一批大將為朱標保駕護航。

4. 朱標如果沒有死的話,明朝可以不會發生藍玉案,也不會有朱棣成為皇帝的機會。當時朱元璋在位時,開始將權力轉移給太子朱標。朝廷裡的大小政務,都已經是朱標在處理。朝野上下都是支持朱標,人心所向。

5. 雖然與朱元璋在執政措施和方法上略有不同,但也是為了治理國家。朱元璋還是極力支持儲君朱標的所實行的措施。減輕賦稅,降低刑罰。深得朝臣的支持,也得到了百姓的愛戴。

可惜的是世界上沒有如果,所以小編說,提問者的如果用得好。如果朱標沒有死,朱棣想叛亂,也不敢輕舉亂動。


小陳說歷史


如果太子朱標不死,朱棣不會造反。

先說朱棣,朱棣為什麼造反?其一朱元璋晚年,長子太子朱標、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晉王朱楓先後去世,這樣四子燕王朱棣就成了實際意義上的諸王之首;其二1399年朱允炆即位後,因朱元璋將功臣宿將誅殺殆盡,分封的諸王成了北方軍隊的實際掌控者,均擁兵自重,多行不法,朝廷孤危,朱允炆決議削藩,自朱棣同母弟周王始,周、代、岷、湘、齊諸王先後削奪,湘王自焚,餘皆廢為庶人。使得朱棣心生恐慌;其三,建文元年六月,朱允炆下令逮捕燕使鄧庸,誣陷燕王造反,並逮捕燕王官員,再密命張信逮捕朱棣,張信是燕王舊部,偷偷投降朱棣,這才導致燕王發起靖難之役。

朱棣造反倉促,勝利的很僥倖。當時,朱棣雖然打了很多勝仗,但是自己也損失慘重,朝廷兵源廣闊,燕軍在山東、河北一帶攻下的城池,無兵據守,退走後又被朝廷兵佔領。建文三年底,南京城有內臣向朱棣告密,說南京城空虛,四年初朱棣於率師南下,連續攻破泗州、揚州,至鎮江,直逼南京,谷王朱橞與李景隆開金川門降,南京城陷,朱允炆不知所終。

再說朱標,朱標是朱元璋的第一個兒子,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為皇太子,正式確立他為接班人。洪武十年,朱標22歲,朱元璋要求朱標"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從此,朱標開始學習並協助朱元璋處理國事,朱標希望之實行"寬通平易之政",勸說朱元璋殺人太多,會傷了和氣,宋濂就是在馬皇后和朱標的勸諫下留下性命的。另外,朱標性格仁慈寬厚,對弟弟們十分好,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過錯,朱標從中調和求情,使他們免受責罰,在諸王中威信最高。

假如太子朱標沒死,朱棣不會造反。

首先,朱標實行"寬通平易之政",會規勸朱元璋,功臣勳貴不會被弒殺殆盡,朱棣等諸王就不會有機會控制北方軍隊,沒有造反的根基;其次朱棣等人不會也不敢擁兵自重,朱標更不會倉促削藩,使得弟弟們紛紛擁兵自保;最後,朱標是朱元璋明確指認的太子,多年輔佐朱元璋處理政務,在群臣中有莫大的聲望,在諸王中的威信也是最高的,其他皇子只會輔助朱標,安心守衛邊疆,不敢有絲毫反叛之心。


朱君子看


之前回答過一個一模一樣的問題。

首先,歷史沒有如果。

我覺得,如果太子標真沒死,朱棣一樣會造反。

為方便分析,我只說幾個關鍵人物,各位看官自己分析。

一、姚廣孝

大家知道,姚廣孝是洪武15年,被明太祖挑選,以“臣奉白帽著王”結識燕王朱棣的,他主持慶壽寺,成為朱棣的主要謀士。

而洪武15年時,太子標活的好好的,朱老先生身體也倍兒棒,十年後太子標才去世,可見,當年朱棣把姚廣孝選走,或者姚廣孝選擇朱棣,就是為了走當皇上這條路的。兩個人這才叫情投意合。

這點不是揣測,明史中記得清清楚楚。姚廣孝跟朱棣說的最多的事,就是謀反,太子標活著的時候,朱老先生在大殿龍椅上坐著他都敢跟朱棣說,難道在燕王府裡就不說了?

二、朱元璋

老爺子是非常疼愛兒女的,也非常重視兒女得發展。兒子全部封王,且有屬地和護衛。但他怕兒子們謀反,所以規定兒子不能出屬地,但又怕後代當皇帝的子孫出事了,沒人照應,於是又說皇帝有難,可以勤王。

朱棣就是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勤王的。

史載,太子標過世,朱老先生悲痛欲絕。但他未立長子為儲,卻立朱允炆為皇太孫。大家知道,當時朱允炆是庶出次子,朱允熥才是嫡子(朱標嫡長子於洪武十五年去世)。為啥立朱允炆?其實和後來朱棣認同的‘’好聖孫‘’如出一轍。

朱標去了,朱元璋為了鞏固朱允炆的地位,可是花了大力氣的,一邊敲打藩王,一邊為朱允炆網羅人才,一邊把有威脅的人都幹掉,留下的,忠誠度那是相當高了。

如果朱標沒去世,以太子標的仁和,朱老爺子可能不會殺那麼多人,但這些人真的會跟朱標一條心嗎?朱棣就不會暗中和那些人聯繫共成大業嗎?

從李景隆那我們就能看出,朱棣不是一個閒的住的人,如果朱標不死,跟他擰在一起的人可能更多。

因為,朱棣是真刀真槍幹出來的,鐵哥們兒還是有一批的。

三、齊泰、黃子澄

如果太子標不死,這二位大哥會不會走上仕途巔峰,會不會先發制人削蕃,會不會刺激藩王,這個也很重要。

如果太子標未死,上位後也走這個路線,估計結果不會改變。加之前面說過,老朱可能不會殺那麼多人,也許朱棣造反貴更容易。

四、朱棣

來,請我們的主角隆重登場。

朱先生你好,請問,你當時為啥造反,咋想的呢?你標哥不死,你會造反嗎?

我估計朱棣會轉過身,把刀從刀鞘裡拔出來,用鮮血說明一切。

之前說過,朱棣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因為論戰功,他有,跨在馬背掄起大刀和蒙古人狂砍,就像家常便飯,直到死前還親征,何等豪邁!論能力,也不差。論文化,差點,額,不是,差得很多,毛主席評價他是半文盲,但是有文化不能代替砍人啊。他選擇姚廣孝,就是準備成大事的。

還有一點十分重要的是,朱棣是很難不擁兵自重的,因為他要經常和蒙古人對砍,他要保家衛國。雖然明朝調兵制度非常嚴格,但他自己的護衛非常強大,而且忠誠。

所以,這些我們都得考慮進去,不能單憑朱標是名正言順,就斷定朱棣不會造反。名正言順,重臣擁之有參考價值,但不絕對。朱允文繼位也明正言順,重臣也擁之,關鍵是沒打過人家,說啥都沒用。

以上是個人看法。

永樂大帝——朱棣

黑子宰相——姚廣孝


輔導員範兒


這個難說。關鍵看太子朱標怎麼處理未來。

①削藩是直接導火線。

歷史上削藩事件層次不群,而結果卻不盡相同。最典型來自漢朝,削藩說白了收繳兵權,抽空幕僚賢士。減弱對皇權的覬覦。

雖然措施利於朝庭,但做起來不易。漢朝劉氏眾王最終那個落的好下場。

→權力和金迷是人最不能捨去的。一旦擁有,難以放下,捨得。

②就看太子朱標想法了。

收繳兵權,相應賞金封地。緩圖也許可行。反之,厲拔雷行,造反的也不是朱棣一人。

③朱棣只是明朝當時造反的一個代表性人物而已。

而朱棣成功了,還成一代雄主。明太祖朱元璋據說有三四十個兒子。雖說造反不可能人人成功,但在朝庭逼壓下,誰敢保證朱元璋其它兒子不造反呢?

④政治與權利為一體的。

互不分割。有權利,有地盤就有造反的基礎。況且政治佈局就是分割權利的。誰人願意輕鬆地交出權與利,除非一種可能:那人不是皇子,藩王。

→歷史是永遠的相似。政治上的人物一定與權利在玩遊戲,至於玩的好壞,生死,看個人造化,歷史付於的使命。

↗太子朱標之死,與朱棣造反只不過是歷史上眾多皇室家族的一個政治與權利縮影罷了。





我的小悟


不管朱標死不死,朱棣命中註定都會造反。他就是為戰爭而生,他的沙場生活伴隨了他的一生,他的聰慧遠超朱元璋的其他所有兒子。

他跟隨朱元璋打過不少仗,朱元璋打下的江山有他的微薄之力。其實朱元璋內心裡還是喜歡朱棣的,也曾有過動搖太子之位,但是歷來皇位都立長不立幼。

如果改了太子,天下又將不太平,為什麼呢?因為一定會引起其他皇子的自相殘殺。而立長,他們雖然說不服但也沒有辦法。除非他是命中註定改做皇上的。

朱棣是文武雙全之人,也很會用人,他每一次都打仗都是拼了命在幹。每次都以為他會失敗的時候,老天爺都在幫他力挽狂瀾,借他風沙雪等,在他反敗為勝。時常都弄得他的敵軍嘆氣,天要幫他,無可奈何。

而且朱棣當皇上之前,把自己的身世都改了,她的母親並不是皇后,而是宮女。但為了當皇上,他把自己改成了皇后的兒子。


提子絳


不僅是不會,他連想都不敢想

首先,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至於是不是嫡長子這個說法不一,但是馬皇后對他很認可是真的,在朱元璋起家階段出生,陪著父親共患難,朱元璋這個苦娃歷經磨難,有了自己第一個孩子所以對他很重視,很疼愛,從小對他格外培養,全天下最好的文臣武將圍繞在他身邊,徐達,李善長是他的太傅,少傅,宋濂這個大儒是他的老師,稍微長成以後就在朱元璋身邊幫他處理軍國大事,這個時候老四還是一個不受朱元璋重視的小娃娃呢,長兄如父論資排輩,朱棣都看不見朱標屁股後面的煙,對朱標他只能有敬畏尊重。

其次朱標處理軍國大事,政務的能力很強,朱元璋很早就讓太子監國了,很多的政務都是朱標一手處理的,並且處理的很好,全國上下政通人和,得到大臣們的一致讚譽,難得的是朱元璋也很認同朱標的處理能力,完全放心的把權利放在他的手裡,與朱元璋的殺伐果決,殘忍心黑不同,朱標得到了寬厚仁慈的美名,其實也不是朱標柔弱,只是朱元璋與朱標都明白,有人唱黑臉就得有人唱紅臉,一陰一陽謂之道,一鬆一馳才能長久,倆人配合著就把大臣們耍的團團轉,朱元璋殺人,朱標就求情救人,不管最後人有沒有救成功,太子仁愛愛人的名聲反正是出去了,大家熬熬吧,老朱早晚都得死,到時候跟著朱標好好幹,以後會好的,就這麼既把該殺的人殺了,又讓太子得了人心,這手段真叫人歎為觀止。

最後在朱標身邊圍繞著一群能征善戰的名將呢,老朱後來大殺功臣武將,是朱標死了之後的事,像藍玉這種名將悍將都是太子朱標死黨,被朱標拿捏的死死的,朱標在對於淮西勳貴,名臣武將都壓得住,畢竟參加工作也早,威望也夠,還有很多人捧。這些人都是朱標的左膀右臂,朱標政治能力相當成熟,不是被朱棣黑的那樣懦弱無能的人,無論是政務還是軍事都是一把好手,朱棣敢造反,藍玉就把他平了,給他一萬個膽子他也不敢啊,也就是建文太年輕,水平有待提高,才被朱老四這個腹黑男得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