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後,成國公既大批明朝貴族沒有被清洗麼?

瓜在合肥


沒有!完全沒有!貴族是不能亂殺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做朱元璋!成國公等貴族既有功勞,還有用處,朱棣當然不能殺!畢竟,朱棣夢想的宏圖偉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朱棣清洗的政治對象

燕王朱棣是打著誅“奸臣”,為國“靖難”的名號起兵的。這個名號就是在說明朱棣並不是反對建文帝,而是覺得建文帝的身邊有奸臣,他起兵是為了誅殺奸臣,維護明朝的統治。

從建文元年到建文四年,朱棣九死一生,靖難成功後,一方面朱棣要做做做樣子,切實表明自己是來誅“奸臣”,為國“靖難”,不是來造反的;另一方面,朱棣也要趁機清洗反對勢力,牢固自己的統治基礎。因此,朱棣開始了一場大屠殺!

他屠殺的主要政治對象,是建文帝的近臣、忠於建文帝的臣子以及靖難過程中抵抗他的將領。其中代表人物分別是近臣齊泰、黃子澄、忠臣方孝孺與將領鐵鉉等。而對於非以上三類的官員,朱棣還是非常寬容的。畢竟,這時候的他已經是大明的皇帝了,他想要治理好著天下!

因此,明朝功勳階層,並不屬於朱棣要清洗的政治對象的範圍。朱棣沒有必要進行清洗。

功勳貴族階層是朱棣的統治根基

明朝的功勳貴族階層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明太祖朱元璋時的開國功勳;第二部分是明成祖朱棣時的靖難功勳。

開國功勳階層雖然經過朱元璋的清洗,勢力大損,但依然是明初政壇中不可小覷的政治力量之一。朱棣本人除了是皇子之外,也是屬於開國功勳階層,與這個階層關係密切。他的妻子是徐達的女兒,他也與諸多開國名將交往密切。開國功勳階層在靖難過程中,大多采取了兩不想幫的態度,更有李景隆等人,對朱棣靖難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說,開國功勳階層是朱棣的立身之本,完全可以爭取到的政治力量。

靖難功勳階層則是朱棣在靖難之役過程中封賞的功臣,如題主所說的成國公朱能便屬於這一階層。朱棣是靠著靖難功勳才取得勝利的,這些人是朱棣維護自己統治的堅實力量。靖難成功,統治還不穩定,朝廷還存在許多反對勢力,朱棣這時候誅殺靖難功勳,完全是自毀根基。

總之,功勳貴族階層是朱棣的統治基礎,擅殺會引起政局的不穩,不利於朱棣的統治。

朱棣的“志向”需要功勳階層的幫助

朱元璋誅殺開國功勳,一方面是為了加強皇權,另一方面是為了給建文帝清理掉統治的障礙。而且,朱元璋誅殺開國功勳之時,尤其是以藍玉為首的武將功勳的時候,明朝已經成功擊潰北元,可以說那時的大明已經沒有了巨大的軍事威脅。國家局勢穩定,四海昇平,,而且秦王、晉王、燕王、寧王等皇子鎮守邊疆,足以穩定大明邊疆。武將功勳們對朱元璋來說,已經失去了使用價值,反而成了維繫朱明統治的障礙。

而朱棣靖難成功,朱棣的宏圖偉業才剛剛開始。他急切的需要向世人證明,自己是個合格的皇帝。結合朱棣登基後,實行的兩件需要武力支持的重要事情來看,他非常需要功勳階層的支持!因為功勳階層是朱棣軍事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一是繼續削藩。建文帝時期藩王勢力過大,嚴重影響了中央政府的權威與統治。朱棣登基後,為穩固統治,恢復了一些藩王的爵位。但是當朱棣的皇位較鞏固時,便又繼續開始削藩。周、齊、代、岷等諸王都被廢黜,寧王等被遷徙封地。朱棣便是因削藩造反而起家的,朱棣自然會格外警惕藩王作亂。而強大的軍事力量是朱棣削藩的依仗。

其二是五徵蒙古。永樂時期,北元殘餘勢力再次復甦,對明朝北方邊境的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朱棣要想打造一個固若金湯的大明,就必須要掃除北元的勢力,就必須要依靠一大批優秀的將領來實現這個目標。勳貴階層是朱棣征服蒙古軍事行動的中堅力量!

其他方面的因素

一是朱棣不存在繼承人危機。朱棣的繼承人朱高熾年長寬仁,又經歷過靖難,曉暢政事,比孺子建文帝強太多,能夠壓制住功勳階層。

二是朱棣與朱元璋的性格是不一樣的,朱元璋是貧農出身,朱棣生下來就是皇子,兩人雖為父子,但性格是不一樣的,對於功臣的容忍度也是不一樣的,而且朱棣本質上不是嗜殺之人。

三是經過朱元璋的殺戮,已經完成了明初的一系列加強皇權的政治改革,如廢黜丞相等,使皇權凌駕於上,不可動搖,同時明朝功勳貴族階層已經學會了乖乖做人,並不敢違背皇權!

總之,無論從哪方面來看,朱棣都不存在清洗勳貴階層的理由!賠本的買賣,英明神武的永樂大帝才不會做!

以上便是姑且說對於本問題的回答!歡迎大家關注我,期待互動與溝通!


姑且說


朱元璋死前已經幹掉了一幫具備攻擊能力、有可能威脅大明江山的老將功臣,沒想到真正惦記著皇位的卻是自己的兒子。

1398年6月30日,朱允炆從爺爺手中接過帝位,在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三位“紙上談兵”老師的指點下,企圖通過削奪各位叔輩的藩王屬地來防範風險,鞏固皇權。

殊不知,在幹掉周、代、珉等五位王爺後,到燕王朱棣那裡卡殼了,石頭沒搬走不說,還砸了自己的腳,要了自己的命。一場大火之中,朱允炆眼睜睜地看看四叔朱棣佔領了京師城,含恨赴了黃泉。

那麼朱棣登基之後是否也想他父皇朱元璋一樣,過河拆橋,清洗了成國公和大批明朝貴族功臣呢?就這個問答,我們來說說,即位後的明成祖是怎麼幹的?

因為明朝的貴族不管朱棣反不反,他們一直都在,只不過靖難之役之前他們分佈在兩個陣營中,一個南部政府軍,一個是北部燕王軍,所以這個問題得從以下兩個方面說。

對建文帝的鐵粉痛下殺手


朱元璋“臨行”前密命駙馬梅殷輔佐即將接班的皇孫朱允炆,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三位“導師”組成智囊團,那我們一一來看看這幾位大咖的下場(篇幅有限,這裡不說建文帝兄弟姐妹及兒女之難)。

梅殷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的愛女寧國公主的丈夫,當然也是朱棣的親妹夫,這應該是地道親戚了。朱棣清君側時,梅殷曾割下信使耳、鼻,留嘴巴,讓他告訴朱棣“什麼叫做君臣大義。”

朱棣成功後,梅殷對朱棣逆反一直心有憤怒。永樂二年,朱棣派錦衣衛將梅殷的家人押送到遼東;永樂三年十月,在梅殷入朝路上,朱棣設計派錦衣衛溺死梅殷,並說梅殷自盡。

削藩的主意是黃子澄、齊泰出的,討伐朱棣的詔令、檄文皆出於方孝孺的手筆。自己的親妹夫都幹掉了,這三位當然死得更慘。

黃子澄、齊泰在獲悉朱允炆時候,密謀繼續反抗朱棣,被告發被捕;方孝孺也拒不投降,三人均被下獄。朱棣親自過堂審訊,黃子澄抗詞不屈,可憐被殘忍肢解而亡,株連九族,女眷世代充官妓;齊泰一樣禍及九族,6歲的兒子也被髮配。

方孝孺死得更慘。他誓死不為朱棣寫即位詔書,妻子及兩兒兩女知道他矢志不改,事先自縊而亡,而方孝孺被氣急敗壞的朱棣車裂於街市,弟弟方孝友同赴刑場,賦詩而去。可憐方孝孺還被滅十族,外親連坐被處死千餘人,謫戍的873人。

朱棣奪位後為清除異己遠遠不止幹了上面這些聳人聽聞的事。左僉都御史景清被刨墳滅九族,並且牽連鄉里,整個村變成了廢墟;禮部侍郎練子寧151當場被殺,九族遭誅,幾百人被髮配;陳迪之死,遠戍者一百八十餘人;司中之誅,姻族從死者八十餘人;大理士少卿胡閏全家抄提者270人、監察御史董鏞姻族死戍者230人,戶部右侍郎卓敬、翰林院編修盧原質等等可謂是罄竹難書,慘不忍睹。

對靖難有功的加封進爵


這不聽話、對著幹的一波已經被他殺得差不多了,如果再把幫自己打江山的兄弟們也幹掉的話,恐怕朱棣就剩下孤家寡人了,所以對成國有功的,他也是不吝嗇,大力褒獎。

先說說成國公朱能,這可是大明王朝的第一個成國公。靖難之役中,他奪北平九門,擊敗耿炳文、李景隆,可以說朱棣能上位,這位家門勞苦功高。朱棣當然沒有虧待他,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國公,加太子太傅,後病死在南征途中。

再來說說“黑衣宰相”姚廣孝,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朱棣繼位後,姚廣孝只接受擔任僧錄司左善世,加太子少師,其他美女、宮殿、爵位他都不在乎了。後來遷都北京的規劃佈局、接替解縉編《永樂大典》和《明太祖實錄》,這些大手筆都是他乾的,難怪朱棣一直稱呼他為“少師”,不敢直呼其名。

這些本就是朱棣自己人不說,這一位是叛變投敵,朱棣也沒虧待。郭資是當初朱允炆安插在朱棣身邊的內線,誰知道“靖難”發起,這兄弟就被策反率先投降了。永樂期間,郭資任戶部尚書、行部尚書兼掌北平布政司,籌建北京城。

所以說這朱棣還是個聰明人,自己不義即位後,對敢用、能用和願意被用之人,思想還是比較放得開的,比如楊士奇、金幼孜、蹇義……,而事實上這些人也確實成就了他,為他打造了一個永樂盛世,名載千秋。


古今說史


燕王朱棣取得靖難之役勝利,進入南京後,做得第一件事就是對主張削藩的大臣進行報復,但成國公不在報復之列。



成國公其人

成國公名叫朱能,他是朱棣的心腹,早年就跟隨朱棣出征漠北。在朱棣起兵靖難的時候,更為朱棣立下了汗馬功勞,朱棣曾說:“輔吾成大業者,能也!”在東昌之戰中,南軍將領盛庸誘敵深入,將朱棣團團圍住。正是朱能率領騎兵救駕,才把朱棣救出。但這一役,朱棣第一戰將張玉和一萬多名北軍將士戰死,可見這一仗慘烈。在靈璧之戰,俘獲南軍將領平安、陳暉等三十多人,朝廷在淮河以北的主力部隊全部損失殆盡。後來,丘福、朱能偷渡淮河,突然進逼南軍。盛庸大驚而逃,燕軍奪取全部戰艦,使大軍得以渡河。朱棣繼位後,因為朱能功大,被封為成國公,後來朱能在南征安南途中病逝,又被追封為東平王。所以,成國公朱能是靖難之役的大功臣,是新貴,又怎麼會被清洗呢。



朱棣的殺戮

朱棣進入南京後,大興殺戮主要是針對的是那些不合作者,比如像在建文朝積極推行削藩的齊泰、黃子澄、方孝孺,堅決抵抗朱棣的鐵鉉,以及行刺朱棣的景清等人。“誅其族屬,並及童幼”“又辱其妻女,給配教坊、浣衣局、象奴及習匠、功臣家”。特別是鄉方孝孺“誅十族”最為慘烈,朱棣讓方孝儒為其寫繼位詔書,方孝孺堅決不從,朱棣便問“即使你不怕死,難道連你九族也不顧嗎”方孝孺回答“便十族奈我何”。自來只有九族一說,沒有十族,於是朱棣便把朋友、門生算做一族,誅殺方孝孺十族,據傳死於方孝孺之獄八百七十三人。比如對行刺未遂的景清,朱棣不僅以"磔刑"處死景清,誅滅九族,還實行“瓜蔓抄”,“籍其鄉,轉相攀染”,導致很多無辜鄉人被殺。此外,像建文朝的忠臣練子寧、陳迪、卓敬等人都被誅殺,有一百二十多人,他們大多家人也被株連。即使像後來投降的耿炳文、盛庸、平安等,後來也被逼自殺。



靖難中的王公貴戚

朱棣對建文朝忠臣大開殺戒,但是鮮有王公貴戚激烈反對朱棣,只有他的大舅子魏國公徐輝祖抵抗比較激烈,在朱棣進城後,在父親徐達祠堂閉門不出,後來被關進監獄,即使朱棣親自召見也是一言不發。司法部門審問,徐輝祖寫下朱元璋留給徐達的丹書鐵劵,朱棣大怒,但最終也沒有殺他,後來只是革去俸祿爵位。但在徐輝祖死後,又讓他的長子繼續繼承魏國公爵位。還有他的姐夫駙馬梅殷,在永樂二年在過笪橋時被前軍都督僉事譚深、錦衣衛指揮趙曦等人擠入水中,溺死,很多史料認為這是朱棣主使,其他就沒有王公貴戚死於靖難之役。


至於為什麼很少王公貴戚死於靖難。首先,建文帝實行削藩,針對的就是諸位親王,而朱棣打出靖難旗號,就是要維護諸位親王利益。自然親王們更加擁護朱棣。其次,就是明初貴戚大多是軍功集團,而建文朝卻不斷提高文人地位,損害了軍人集團的利益,因此,建文帝得罪了親王和軍人兩大集團。這也就是南軍在戰場上經常一戰既潰,就是大將心懷二心。即使像平安、盛庸這樣將領,被俘或見大勢以去,就投降朱棣,沒有殉難的。在朱棣兵臨城下,正是親王的代表谷王朱橞和貴戚代表李景隆打開南京城門,迎接朱棣進城。這也正是王公貴戚在靖難之役中沒有被清洗的原因。


一壺清茗品春秋


崇禎十七年(1644年)春,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攻破北京,崇禎帝與貼身太監王承恩登上煤山自縊身亡。臨死之前,這位亡國之君說道:“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在此之前,困在宮中不得而出的崇禎帝還寫下詔書,命成國公朱純臣統領諸軍和輔助太子朱慈烺,以圖後舉,挽救社稷於危亡。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此時的朝中眾臣、外戚勳貴們已經決定投奔到闖王李自成的這一邊,他們要在新朝再謀劃自己的榮華富貴,這其中當然也包括最後的成國公朱純臣。

朱純臣,明朝最後一位成國公。他的祖上就是明成祖朱棣的靖難功臣,朱能。朱能早年任燕山中護衛副千戶,隨燕王徵漠北,驍勇善戰。他在靖難之役期間奪取北平九門,先後擊敗耿炳文、李景隆,在靈璧俘虜平安等南軍名將,收降十萬南軍,累功至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國公,加太子太傅。朱能死後,成國公爵位一直由他的後代世襲,成國公共世襲九世、十二位,朱純臣正是最後的那一位,當然,他人生中最後結局和他的名字(純臣)相差甚遠。萬曆三十九年,朱純臣襲爵成國公,崇禎三年十一月加太傅。崇禎九年五月,崇禎帝命朱純臣總督京營兵馬,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崇禎帝對於朱純臣是非常信任的。

但隨著天下形勢的鉅變,明王朝的覆滅已經是不可避免,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原本被明軍圍剿損失慘重,僅餘十八人而逃出的李自成部復振,攻克洛陽,殺福王朱常洵,提出“均田免賦”口號,即民歌之“迎闖王,不納糧”,一時之間,其眾集數十萬人。崇禎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先後殺死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並在河南敗陝西巡撫孫傳庭部。崇禎十六年(1643年)八月,督師孫傳庭擁兵10萬出關,兩軍對壘於郟縣,李自成軍堅壁清野,以大將劉宗敏率萬餘輕騎出汝州,截斷明軍糧道,明軍大敗,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明王朝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也由此失去。

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軍逼近京師,為了阻止李自成進入北京,崇禎帝派朱純臣督守京城的齊化門。然而,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後,京城內一片大亂。十八日,走投無路的崇禎帝回宮逼迫后妃自縊,用劍刺死了年僅六歲的昭仁公主,砍傷15歲的長平公主,又砍死了妃嬪數人,並命令左右去催懿安張皇后自盡。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軍從彰義門殺入北京城,崇禎帝手執三眼槍與數十名太監騎馬出東華門,被亂箭所阻,再跑到齊化門(朝陽門),成國公朱純臣閉門不納,此時的朱純臣已經決定另投新主了,他知道明王朝的傾覆只在眼前,自己雖然累世深受皇恩,但拋不下榮華富貴的他絕對不願意陪著這個亡國之君一起送死。所以,無論崇禎帝如何呼喊請求,朱純臣依舊閉門不出,充耳不聞。李自成軍一到,這位成國公就立刻獻出了齊化門。最終,崇禎帝與太監王承恩登上煤山自縊身亡。

在此之前,困在宮中不得而出的崇禎帝還寫下詔書,命成國公朱純臣統領諸軍和輔助太子朱慈烺,以圖後舉,挽救社稷於危亡。但事實證明他看錯了人,李自成佔領北京後,三月二十二日,朱純臣與陳演等率百官勸進,希望李自成早登帝位,以成為擁戴有功之人,在新朝謀求自己的榮華富貴。但或許是天日昭昭,住進了皇宮中的李自成在文淵閣的桌子上發現了崇禎帝寫下的那一份詔書,最恨叛臣的他立命將朱純臣拿下並抄沒家產,並在三日後斬首。這位成國公最終也沒能逃過家破人亡的下場。純臣不純也,死有餘辜!


月夜羽夕


我是野談雜論,都別搶答!我來回答!

靖難之役後,朱棣清洗了大部分建文舊臣,但題主所說的成國公應該就是朱能,朱能是朱棣手下得力打手,在靖難之役中功不可沒,朱棣奪得皇位後,朱能被封為成國公的,朱棣在這個時候是不可能修理朱能的。

但這裡有個問題,那就是建文舊臣不一定是明朝貴族,明朝貴族也不一定是建文舊臣,因為在靖難之役之前,明朝貴族指的是那些皇親國戚,這些人多數只是拿著俸祿爵位過日子,如果他們的俸祿爵位沒了,他們一定會跟朝廷急的,換句話說,明朝貴族就是又吃又拿不幹活的那批人,和後來的滿清貴族一個性質。



朱棣畫像(圖片來源:網絡)

建文舊臣廣義上來說是指建文朝的大臣們,實際上是指反對朱棣的那批人。這批建文舊臣基本上是被朱棣來了個大清洗,比如齊泰、黃子澄、方孝孺,鐵鉉等等,其中方孝儒就被滅了十族,真可謂是歷史上獨此一家了。

至於題主所說的明朝貴族,在靖難之役後有升有貶的,升是因為此時帝位並不穩定,升的都是朱棣自己的兄弟,貶是因為消除隱患,因為他貶的都是建文帝的兄弟們,朱標的兒子們。



但無論是升是貶,到最後都沒有好下場,因為朱棣本身就一方藩王靠著武裝力量奪取的皇位,所以朱棣深切的明白藩王尾大不掉會造成什麼後果,所以後期朱棣逐漸的都把藩王的武裝力量奪取了。

綜上所述,題主所問的問題答案就是:成國公朱能是病死的,沒有被清洗,明朝貴族也只是被剝奪了權力,真正的成為了只能養老的皇親國戚。

本文中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聯必刪。


我是野談雜論,一個喜好歷史的鄉野村夫,歡迎大家留言討論,關注我,帶你領略不一樣的歷史知識。


野談雜論


朱棣[1],漢族,明朝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鎮守北平。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自稱“靖難”。四年,破京師(今江蘇南京),奪取[2]帝位,殺方孝孺等人。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以南京為留都。極力肅整內政,鞏固邊防,政績頗著。在文化事業上,加強儒家文化思想的統治,大力擴充國家藏書。永樂四年(1406年),至御殿觀覽圖書,問大學士解縉:“文淵閣內經史子集全備否?”解縉回答:“經史粗備,子集尚多闕。”他又說,士從家稍有餘資,便欲購書,況於朝廷?遂召禮部尚書鄭賜遣使購訪天下遺書。又指示購奇書要不惜代價,“書值不可計價值,唯其所欲與之,庶奇書可得”。永樂年(1403年)命解縉等人編纂“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技藝之言,各輯為一書,毋厭浩繁。”動用文人儒臣3000餘人,輯古今圖書8000餘種,謂“纂集四庫之書,及購天下遺籍,上自古初,迄於當世”。於永樂六年(1408年)編成,共22877卷,裝成11095冊,定名為《永樂大典》。藏於“文淵閣”中,對保存古代文化典籍,有重要貢獻。遷都後,在宮內東廡南,又建,“文淵閣”,南京之書,大量北運,把《永樂大典》運至北京後,專貯於“文樓”。使明代國家藏書建設發展迅速。收錄入永樂大典的圖書,均未刪未改,實為中華文化的一大貢獻。現僅存世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