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讚!海港區住著這樣的一家人!

点赞!海港区住着这样的一家人!

廣告合作:13603232639 | 0335-3663968

家風,育人齊家之基

走進張淑蘭老師家中,第一個感受就是簡樸。書櫃一角整齊堆放著張老師的榮譽證書,優秀黨員、優秀教師、文明市民、優秀平安志願者……紅彤彤的證書,見證了她的付出,記錄著她的故事,更詮釋出一種精神和情懷。

点赞!海港区住着这样的一家人!
点赞!海港区住着这样的一家人!

回憶起年輕時的奮鬥歷程,今年71歲的張阿姨頗有些自豪:“我1967年參加工作,1988年入黨,先後在光明路小學、河東小學從事高年級語文教學,在教育戰線上兢兢業業了36個年頭。”張淑蘭回憶說,“我和愛人結婚的時候,我倆房無一間、地無一壟,連結婚的衣服都是借的,結婚辦席還欠了156塊錢。”也是那時候的苦日子,兩人養成了勤儉持家的習慣。

後來,一雙兒女相繼出生,“那時候挺對不住孩子們,人家的孩子放學都有人按時接送,我不行,我得先等我們班的孩子被家長全部接走,我才能放心去接自己的孩子。”

点赞!海港区住着这样的一家人!

“她對工作時刻有一種不可放下、不能辜負的責任。”談起妻子,張阿姨的愛人鄭國文言語間滿是理解與欣賞。張淑蘭回憶說:“我愛人那個時候特別支持我,學校有個什麼活動,都是他給我編排,三句半、大合唱,寫大標語、宣傳語、黑板報。”張淑蘭眼裡洋溢著幸福。

点赞!海港区住着这样的一家人!
点赞!海港区住着这样的一家人!

張淑蘭用36年辛勞耕耘,延展愛心,種得桃李滿天下。

鄭國文用36年默默守護,大愛無聲,風雨執手度清平。

愛子,教之以大義

不打不罵,重在言傳身教,耳濡目染,潤物無聲,是這個家庭一直以來的教子之道。

点赞!海港区住着这样的一家人!

01

民主

在這個家裡,從來沒有“大家長”一說,家裡但凡有大事、有分歧、有矛盾,多是放到“家庭民主會”上來說,聚一塊兒溝通、商量,眾說眾議,說對、說錯,投票來定。民主家規的發起人——鄭國文說:“一個家庭只要多溝通、多商量,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和諧。大國外交還講究個‘義利兼顧,以義為先’不是,咱小家也一樣。”

2

熱心

2010年的一天,鄰居老楊急需錢,一大早上門來借,張淑蘭和鄭國文二話沒說便去銀行取錢,不夠的部分就東拼西湊,一次借給了老楊4萬元;有次在公園遛彎的時候撿到個半導體,張阿姨老兩口揹著半導體,在公園連續找了五天最終將半導體歸還失主。像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

3

孝德

國風之本在家風,家風之本在孝道。1975年的一天,公公自己在家煤氣中毒,掙扎著爬出家門求救,焦急、昏迷中大小便失禁。張淑蘭聞訊趕來,顧不得公公一身屎尿髒汙,立馬抬抱起公公,找車送去醫院。還有一次,公公患肺病住院87天,張姨早中晚做飯、送飯,和愛人24小時輪換著照顧老人,為公公餵飯、排便、擦洗身體,細緻入微,出院後仍舊無微不至地照料,直到公公87歲離世。

点赞!海港区住着这样的一家人!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張淑蘭夫婦以身示範,給孩子們做榜樣,子女們看在眼裡、刻在心上,上行下效。

前幾年,張淑蘭生病住院,兒女每天輪著來照顧媽媽,洗臉、擦身、剪指甲、送飯、換洗、倒便盆……尤其是張姨大兒子鄭燚每次去病房,一進屋先幫著媽媽和病友們把尿盆倒了、洗乾淨。一說到子女們的孝順,張姨樂開了花,“不光是兒女孝順,我老伴兒這次生重病做手術,兒媳婦二話沒說,一次拿出了6萬元給公公。老伴兒在天津做手術,女婿和兒子說啥不讓我陪床,兩個人日夜輪班照顧,整整照顧了1個多月,出院也是女婿開車接回來的。兒媳婦和女婿這不是半個兒啊,是一個兒呀!我和老伴兒這輩子知足了!”

日暮,最美夕陽紅

張淑蘭和老伴退休後的生活,仍舊忙碌並快樂著,主動參與著社區的大事小情,為社區、小區的建設、發展,發揮著餘熱、奉獻著愛心,樂此不疲,這一參與就是10年之久。

点赞!海港区住着这样的一家人!

全民洗城、“雙違”整治、創城、創森、創衛、掃黑除惡、打擊傳銷、義務勞動、治安巡防、文藝隊伍、志願服務、黨課宣講等重點工作中,處處都有他們的身影。

点赞!海港区住着这样的一家人!

張淑蘭雖已古稀之年,但作為一名有著30年黨齡的老黨員,她時刻以優秀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立心端正,秉德篤行,在社區發揮著一個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不僅協助社區黨委組織支部定期開展“三會一課”,還積極備課,為轄區非公企業黨支部講黨課。鄭國文愛好廣泛,拉二胡、板胡、唱歌、參加社區演講、給小虎子講公開課,一身文藝範兒。

“這老兩口,在社區成立的‘紅馬甲’志願服務隊裡都是骨幹,社區定期開展的各類志願服務,他們從不落下。小區有個杜娘88歲,行動不便,上不了樓,一直住在下房。張姨時不時幫著收拾屋子、送個飯。對計生特殊家庭,只要有需要,張姨就上門做心理撫慰。”工人北里社區工作人員馬英說。

今年,海港區推行文明城市建設長效管理機制後,社區的網格化管理工作越來越規範,作為社區網格長,老兩口嚴格按照網格化管理中的巡查要求,每天上下午各巡查一小時,巡視小區,看環境、查安全,已經成為了老兩口的習慣。

点赞!海港区住着这样的一家人!
点赞!海港区住着这样的一家人!

採訪結束時,

鄭叔拿起心愛的板胡

拉了一曲《海島冰輪初轉騰》。

張姨倚靠在他身邊,

安靜地傾聽,笑得幸福。

這一刻,在二人之間湧動著的,

是相濡以沫大半生的深情,

雖默默無言,卻是最長情的告白。

点赞!海港区住着这样的一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