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村,一口鍋,一家人,這裡是沒有圍牆的敬老院


一個村,一口鍋,一家人,這裡是沒有圍牆的敬老院


《孝經》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千百年來,古人用他們的行動給我們樹立了榜樣,激勵著我們傳承這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

一個村,一口鍋,一家人,這裡是沒有圍牆的敬老院


西姜寨鄉黨委書記李恆志(左一)每月10號都帶頭為老人們洗腳獻愛心

西姜寨鄉黨委書記李恆志在當地推行的孝老敬老餃子宴活動,譜寫了一各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愛心故事。

一場場餃子宴的舉辦,不僅僅和諧了鄰里關係,讓老人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拉得更近,也讓鄉風文明的孝道之風更濃更烈,更讓西姜寨鄉建設成一座沒有圍牆的敬老院。

“餃子宴好,不但改善了伙食,還高興!”

“活動豐富,像個‘大世界’”!

“我們不但吃餃子,還包餃子!”

“餃子宴比家裡好多了,家裡也沒啥人,這裡特別好!”

……


一個村,一口鍋,一家人,這裡是沒有圍牆的敬老院


餃子宴上,孩子喂老人吃餃子

在西姜寨鄉,吃餃子不僅僅是吃餃子,更是幹部群眾的一片片孝心。一個鄉,一口鍋,一頓餃子,聯動了全鄉群眾的心,暖化了老人的心房。

最美不過夕陽紅

西姜寨鄉的老人們也為了“大美西姜寨”的建設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小尹口村的老人們自己成立了夕陽紅支援服務隊。剛開始的夕陽紅服務隊是一位退休老黨員領著五個村民自發成立的,經過兩年多的發展,現在已有四五十人的規模,服務內容也由最開始的簡單清掃路面到現在的樹木管護、道路養護與清掃等。


一個村,一口鍋,一家人,這裡是沒有圍牆的敬老院


西姜寨鄉小尹口村夕陽紅志願者服務隊的隊員們

“就參與一次吧。”這是76歲的隊長李恆山參與夕陽紅服務隊時的想法。沒曾想,這一參與,手中的掃把就再也沒有放下。從一個人到兩個人到更多的人參與到村莊打掃中,西姜寨鄉第一支夕陽紅志願服務隊成立了。這支平均年齡達到76歲的老年服務隊伍,推著三輪車,拿著掃帚、鐵鍬和村幹部一起開始在村裡勞動。正是這樣一股力量,把小尹口村全部村民帶動了起來。

後來情況傳到了鄉里,鄉黨委書記大為感動,專門和鄉長一起去慰問這些老同志,給他們送去慰問品,並正式給他們取名為“小尹口夕陽紅志願服務隊”。這支老年服務隊,正是夕陽紅的最美體現,也是孝道文化在西姜寨的土地上生根發芽乃至發揚光大的體現。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西姜寨鄉黨委、各村幹部以及夕陽紅志願服務隊的老人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孝”的含義,譜寫著感人至深的“孝”的讚歌,抒寫著生命中的溫馨篇章,用濃濃的情、深深地愛,構築了一個沒有圍牆的敬老院。

仇俊福:娘在家在,有娘就有家

孝敬長輩、孝敬父母是做人本分,仇店村的仇俊福就是一位愛老敬老的典範。他原是甘肅省蘭州市礦務局正處級幹部,年邁的母親不願隨子孫到大都市生活,孝順的他依然決然地提前兩年辦理退休手續,回家照顧80多歲的老孃。為母親洗腳、鋪床,是仇俊福每天晚上必做的事。


一個村,一口鍋,一家人,這裡是沒有圍牆的敬老院


志願者為老人剪頭髮

每天早起為母親梳頭,還經常給母親買來最愛吃的食物,平時為母親捶背,揉肩,陪母親聊天,話家常,他想盡辦法讓老人開心。他經常說:“人要飲水思源,回報父母親的恩情,是我們做人最起碼的要求。”每月10日餃子宴,他就把母親帶到本村餃子宴活動現場,和全村老人一起參加快樂的孝老日活動。

李店微笑媳婦郭改榮

她是一個平凡而又普通的農村婦女。她始終不畏辛苦,任勞任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孝德。因嗓門大還愛笑,她還被大家稱為“微笑媳婦”,她的孝順事蹟也在村裡廣泛流傳。


一個村,一口鍋,一家人,這裡是沒有圍牆的敬老院


志願者幫老人量血壓

20年前,郭改榮嫁給李店村村民李張成。自從嫁進李店村,她便將公公婆婆當成自己的親生父母去對待。她不僅自己十幾年如一日地孝敬公婆,還教育自己的孩子尊敬老人。

婆婆一直有腿痛的毛病,有一次婆婆腿疼得厲害,不得不住院治療。婆婆住院的這近一個月裡,她每天悉心照顧,不嫌苦不嫌累。為了讓婆婆能夠吃得好一點,她從來不在外面買飯,每天都是自己在親戚家做好飯然後送到醫院,再一口口餵給婆婆吃。

在郭改榮的悉心照顧下,婆婆很快出院,但是還要在家裡靜養,她認真將醫生的囑咐記在本上,回到家中按照醫生的要求一項一項地幫助婆婆訓練。老人年紀大了,恢復得也要慢一些,可她從來沒有覺得麻煩過。婆婆的腿難受了,她就按照醫生的要求幫婆婆按摩。就這樣,婆婆的腿慢慢恢復可以自己走路了。

劉莊村王李柱夫婦:父母在,不遠遊

王李柱,劉莊村民,按說他可以像其他村民一樣外出去打工,但他卻從來沒有出去。他說他家裡有老孃需要照顧,哪也不去。

王李栓一天三頓把飯菜端到老人跟前,他媳婦更是每天變著花樣給老人做飯,把老人當小孩子一樣照顧得非常周到。

他們兩口子跟老人住在一個屋,晚上老人想喝水,他可以隨時起來倒。老人年歲大了,睡眠時間少,有時半夜醒來還要和兒媳聊上一會兒,夏天,王李栓媳婦天天給婆婆洗澡,冬天把婆婆的手揣到自己懷裡,給老人取暖,一年四季沒讓老人穿過一件髒衣裳、用過一床髒被。

不是親閨女勝似親閨女的張小香

佛堂王村民張小香現年69歲,丈夫叫王進志,弟兄三人,其他兩人常年在新疆打工,家有一位89的老人。張小香的丈夫常年有病,兩個女兒已出嫁,照顧婆婆和丈夫的責任都落在了張小香一個人的身上,但張小香任勞任怨,從沒有發過怨言。

有一次,婆婆鬧肚子,床上、地上都是大便,張小香看見後二話沒說就幫婆婆清洗乾淨,把被子和屋子裡清理得乾乾淨淨。別人問她怕不怕髒,她的回答是:自己的媽有什麼髒的。

自嫁進王家,張小香從沒和婆婆吵過架,和妯娌之間也從不計較,照顧老人心甘情願。張小香的婆婆見人就說自己有福,有這麼好的一個兒媳婦,比自己親閨女還親呢。

“大美西姜寨”,有的不僅僅是沒有圍牆,更是一顆顆匯聚在一起的充滿孝文化的心。正是這些孝心,構築了一個沒有圍牆的敬老院。

河南科技報實習生 劉田陽


一個村,一口鍋,一家人,這裡是沒有圍牆的敬老院



一個村,一口鍋,一家人,這裡是沒有圍牆的敬老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