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一般在哪裡形成?是如何形成的?

輕輕71219848


至於是如何形成的,這就比較複雜,下面簡單介紹一下:

首先,颱風的形成需要4個條件:其一、海面水溫在26.5℃以上;其二,一定的正渦度初始擾動;3、環境風在垂直方向上的切變小;4、低壓或雲團擾動至少離遲到幾個維度。

其次,在具備了以上這些必要條件後,颱風進入了孕育階段,慢慢發展為熱帶低壓,從最初的低壓環流到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風力達到8級,一般需要2天左右,慢的要三四天,快的只要幾小時。在發展階段,颱風不斷吸收能量,知道中心氣壓達到最低值,風速達到最大值。而後颱風登陸陸地後,受到地面摩擦和能量供應不足的共同影響,颱風會迅速減弱消亡。

至於颱風的結構是非常深厚的低壓系統,它的中心氣壓很低,低壓有顯著向中心輻合的氣流,頂部氣流主要向外輻散。如果從水平方向把颱風切開,可以看到有明顯不同的三個區域,從中心向外依次為:颱風眼區、雲牆區、螺旋雨帶區。


天師卞贇


氣象系統裡有個說法,叫“颱風源地”,即颱風起源的地方。全球有8個主要的颱風源地,其中北半球有:北太平洋西部(中國東部沿海),北太平洋東部(美國西海岸),北大西洋西部(美國東海岸),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南半球,則有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西部和東部。這些颱風源地,基本上都是熱帶,又不太靠近赤道的地方,且多在大洋的西部。

颱風的形成原因,其實也蠻簡單的。

如下圖所示:

孕育階段:熱帶的夏季,太陽直射,地面/海面溫度上升很快。空氣受熱之後,就會變輕,進而向上飄,如上圖紅線所示,也就造成了地表的局部低氣壓。天氣預報裡時不時會聽到的“熱帶低壓”,就是這個階段產生的。同時,周圍的空氣壓力正常,因而就會流向氣壓低的中心地區,形成空氣流動,如上圖綠線所示,這也就是颱風這個“風”的來源。

發育階段:中心氣流上升並溢出到四周,再下沉之後順著壓力差回到中心。太陽加熱了空氣,就好像在火上加熱著一鍋沸水,不斷翻騰。而等到翻騰劇烈到了一定程度,也就從一個普通的熱帶低氣壓,變成了一個熱帶風暴,甚至颱風。

而這個過程,就涉及到了地轉偏向力。由於地球自轉的影響,在地球表面運動的物體都會受到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的物體受到向右的地轉偏向力,南半球的物體受到向左的地轉偏向力。

因此,原本是從外向內,走直線的風:

就變成了打著轉兒的一個氣旋:

至此,颱風已經算形成了。

再之後,就是颱風的成熟階段,在各個地方搞破壞;和消亡階段,終於能量耗盡。颱風的一生,至此終結。

順便說一說颱風和降水的關係:

為什麼會有降水?降水就是,低海拔暖溼氣流上升後變冷,凝結出水再落下的過程。所以關鍵詞就2個:1,暖溼氣流,2,上升。再去看臺風的結構,中部氣體受熱上升,因此就會有強降水。而周圍一圈,氣流以下沉為主,因此在臺風的周圍往往會有一大片較為乾燥悶熱的地區,有時也被稱為副熱帶高壓。天氣預報裡聽到“副熱帶高壓”幾個字,就說明要熱了......


IvanZhu


颱風產生於熱帶或副熱帶海面上,由於長時間高氣溫,海平面的水產生了蒸發,這樣在一塊區域的上空形成水蒸氣中心,當氣溫變化時,受地球轉動的影響,這塊區域就會產生氣旋,並逆時針高速旋轉,從而形成颱風。

颱風一般都向西北方向移動,這是受地球偏向力影響的結果。他移動的軌跡更多的時候呈現直線或拋物線狀,受氣旋內力或周邊空氣的作用,有時逐漸加強有時逐漸減弱,所經之處受溫度降低的影響,氣旋中的水蒸氣變成大量的水落下,狂風暴雨就這麼來的。


田野風666


颱風是產生於熱帶洋麵上的一種強烈的熱帶氣旋,那裡溫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發到了空中,形成一個低氣壓中心。隨著氣壓的變化和地球自身的運動,流入的空氣也旋轉起來,形成一個逆時針旋轉的空氣漩渦,這就是熱帶氣旋。只要氣溫不下降,這個熱帶氣旋就會越來越強大,最後形成了颱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