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抗秦」到「親秦」——蘇秦和張儀跌宕起伏的一生

一、鬼谷子和他的學生們:

蘇秦和張儀也是鬼谷子的學生。

鬼谷子是戰國時期的隱士,以居住地為名。鬼谷之地,山深樹密,幽不可測。只適合鬼神居住,所以叫做鬼谷。

由“抗秦”到“親秦”——蘇秦和張儀跌宕起伏的一生

鬼谷子滿腹經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慕名求學的弟子很多。鬼谷子來者不拒,去者不追。最為著名的弟子是: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孫臏和龐涓結為兄弟,共學兵法,相當於現在的軍事學。蘇秦和張儀結為兄弟,共學遊說,相當於現在的外交學。今天講講蘇秦和張儀的故事。

由“抗秦”到“親秦”——蘇秦和張儀跌宕起伏的一生

二、師生辭別:

這天,蘇秦和張儀一起辭別鬼谷子,要求下山求取功名。

鬼谷子有些不捨,說:“聰明可教的弟子很難得,你們蕙心蘭質,專心學道便可成仙。何苦去碌碌塵埃,被功名利祿所驅使?”

蘇秦和張儀同聲說:“良才不終朽於巖下,良劍不終秘於匣中。我們受先生的教誨就是想揚名後世啊!”

鬼谷子極力挽留到:“你兩人中肯留一人與我作伴嗎?”

蘇秦和張儀都表示:“日月如流,光陰不再。建功立業才是自己的夢想。”

鬼谷子強之不得,感慨道:“仙才之難如此哉!”

由“抗秦”到“親秦”——蘇秦和張儀跌宕起伏的一生

臨行時,鬼谷子取出《陰符篇》兩本,分別送給二人,說:“你們雖然已經讀過,但尚未領悟精髓。此去如果一時未能得意,可反覆探討此書,自會受益。”然後又再三叮囑道:“你二人千萬不能像孫臏和龐涓那樣吞噬廝殺,要相互輔佐,以成名譽,勿傷同學之情。”

送走蘇、張二人後,鬼谷子從此難尋蹤跡,大概成仙去了。

三、蘇秦連橫失敗:

再說蘇秦張儀山下分手,張儀去了魏國,蘇秦回了洛陽老家。

蘇秦到家沒安分幾天,就要求父母和妻子變賣家產去周遊列國。全家人激烈反對說:“你種地,我們出力,你經商,我們出錢。你想空手套白狼,以口舌圖富貴,太不靠譜啦!”

可是,蘇秦就像吃了秤砣,鐵了心。執意賣掉家產,得了黃金百鎰,買了黑貂裘皮大衣,僱了車馬隨從,意氣風發,周遊列國去了。

蘇秦還算有正事,離家後沿途探訪山川地形、風土人情。盡得天下利害之祥。但可惜,並沒有國家重用他。

蘇秦周遊列國後,認為強秦最有潛力。於是求見秦惠文王,進諫到:“秦國東有關河、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胡貂作屏障,更有沃野千里,雄兵百萬。以大王您的賢能、百姓的擁戴,再加上我的謀略,必能統一天下!安坐怎能成就大業呢?”

由“抗秦”到“親秦”——蘇秦和張儀跌宕起伏的一生

但可惜,時機不夠好。秦國雖然國力蒸蒸日上,但是因為剛剛車裂了商鞅,秦惠文王很討厭遊說之士。便拒絕道:“毛羽不成,不能高飛,等兵力雄厚再說吧!”

四、蘇秦落魄而歸:

蘇秦一直沒被重用,在秦國呆了一年,坐吃山空,只能打道回府。這時,黑貂之裘破了,黃金百斤光了,車馬隨從賣了。蘇秦挑著一擔書,穿著草鞋,徒步而歸。一路風塵,形容枯槁,面目黧黑。

好不容易到家,妻子正在織布,不肯下機相見,一碗熱水都沒喝著;蘇秦餓壞了,請求嫂子做點飯,嫂子敷衍道:“沒柴火了,做不了”;更寒心的是:父母一句話都沒跟他說。

蘇秦不覺墮淚:“一身貧賤,妻子不認我這個丈夫;嫂子不認我這個小叔子;父母不認我這個兒子,都是我的錯啊!”

五、蘇秦尖錐刺股:

蘇秦取出《陰符篇》,想起鬼谷子說過:“反覆探討此書,自會受益。”便閉門苦讀、晝夜不息。

深夜睏倦了,蘇秦就用鐵錐子扎自己的大腿,鮮血流到腳上,直到疼痛使自己清醒。

由“抗秦”到“親秦”——蘇秦和張儀跌宕起伏的一生

蘇秦通讀《陰符篇》,再細細揣摩列國形勢,如此發憤一年,天下大勢,如在掌中。於是,辭別家人,再次出征。

六、抗秦合縱:

這次蘇秦懷有雄韜偉略,自然勝券在握,他先後拜見了燕、趙、韓、魏、齊、楚六國國君。為他們分析天下大勢,指出六國戰略相依的關係。,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服他們聯合起來,共抗強秦。

由“抗秦”到“親秦”——蘇秦和張儀跌宕起伏的一生

南北為縱,六國從北向南縱向分佈。所以,蘇秦的聯合六國抗秦策略被稱為“合縱”。蘇秦擔任合縱長,同時兼任六國丞相,配六國相印。這在歷史上絕對空前絕後。

合縱使得秦國15年不敢窺視函谷關,讓黎民百姓過了15年太平日子。

由“抗秦”到“親秦”——蘇秦和張儀跌宕起伏的一生

七、蘇秦衣錦還鄉:

一個人榮華富貴後,如果不衣錦還鄉,那好比錦衣夜行,了無生趣。所以,蘇秦也在工作之餘回了趟家鄉,這次和上次真是天壤之別。

由“抗秦”到“親秦”——蘇秦和張儀跌宕起伏的一生

蘇秦是六國丞相,各國都派使者送行,那場面,前呼後擁,何等威風。他還沒到家,父母便拄著柺杖,在三十里外的大路口迎接。回到家後,妻子躲在旁邊,不敢正眼看他。嫂子更見外,趴在地上恭恭敬敬伺候飯菜。

蘇秦問:“嫂子,你為什麼前倨而後卑呀?”

嫂子非常直白,說:“是因為您現在地位尊貴而且腰纏萬貫啊!”

蘇秦非常感慨說:“嗟乎!窮困潦倒時,父母都不把我當兒子;飛黃騰達時,親戚都來拍屁屁。人生在世,權勢富貴,怎麼可以忽視呢?

八、合縱也有過波折:

合縱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當年,蘇秦剛剛成功遊說燕、趙兩國後,秦軍就突然揮師東向,打算攻打趙國。蘇秦非常著急:戰事若起。趙國必敗,肯定將會割地求和。這樣一來,合縱就流產了。

蘇秦思量再三,想出一計。他找到自己的心腹畢成,如此這般地交代了一番。

九、張儀的三寸不爛之舌還在:

再說張儀在魏國未能求得一官半職,只好帶著妻子來到楚國,在楚國大將昭陽手下當差。人緣很差,混的很濫。

大將昭陽有一塊和氏璧,價值連城。有一次,昭陽在海邊宴請賓客。酒至半酣,眾人請求觀賞一下稀世珍寶和氏璧,昭陽取出和氏璧,只見玉光燦爛、照人顏面,眾人傳遞觀賞,讚不絕口。

正在這時,烏雲滾滾,大雨將至。昭陽吩咐收拾回府,要將和氏璧收回裝匣。卻不知和氏璧傳到誰的手中,竟找不到了。

昭陽對丟寶之事非常痛恨,下令嚴查。有人對他說:“張儀一貧如洗,人品不端,常幹小偷小摸的事,可能是他偷去了。”

由“抗秦”到“親秦”——蘇秦和張儀跌宕起伏的一生

他們捉住張儀嚴刑拷打,張儀並未盜寶,不肯招認。被打的遍體鱗傷、奄奄一息。送還回家。

張儀妻子傷心流淚到:“你今日含冤受辱,都是因讀書遊說,如果安心務農,哪有此禍?”

張儀卻張開嘴巴讓妻子看,然後問:“我的舌頭還在嗎?”

妻子笑了:“當然還在。”

張儀說:“那就好,我這三寸不爛之舌就是本錢,舌頭在,我就窮不了!”

由“抗秦”到“親秦”——蘇秦和張儀跌宕起伏的一生

十、蘇秦智激張儀:

張儀養傷時聽說蘇秦在趙國做了丞相,有心想去投靠。

有一天,看到有個商人停車坐在他家門口休息。閒聊之中得知商人名叫賈舍人,來自趙國,就打聽蘇秦的消息。

賈舍人說:“小人買賣做完,正想返回趙國。如若不嫌,可以同行。”張儀正是求之不得,欣然前往。

張儀來到相國府,遞上名片,一連等了五天,毫無音訊。只好再次投遞名帖,守門人告訴他:“明日蘇相國召見。”

第二天,張儀在門外從日出一直枯等到日落,才得到召見。見到老同學,蘇秦端坐堂上,不但不起身迎接,還高高在上,傲慢不遜。

由“抗秦”到“親秦”——蘇秦和張儀跌宕起伏的一生

此時恰是晚飯時分,蘇秦的桌面擺滿了山珍海味,張儀面前只有一盤素菜,張儀飢餓難耐,忍著怒氣吃下去。

兩人話不投機,半句也聊不下去了。蘇秦譏諷張儀到:“你不是一直才高八斗嗎?何必投奔我呢?看在同窗的份上,賜你黃金一錠,請自便吧!”張儀一再被激,難以自抑,將黃金扔在地上,憤然離去。

出門恰好遇見秦舍人。張儀怒氣衝衝訴說蘇秦的薄恩寡義。秦舍人問及張儀下一步打算。張儀說:“秦國最強,秦可攻趙,我一定得到秦王的重用,然後,向蘇秦報我心頭之恨。”

秦舍人說:“小人正好要去秦國探親,咱們結伴去吧!”張儀面露為難之色,因為早已身無分文了。秦舍人主動與張儀結為兄弟,替張儀交了店費。同去秦國後,又拿出大量的金錢,為張儀打通了拜見秦王之路。

秦惠文王因為拒絕蘇秦正在後悔,見到張儀很高興,重用他為上卿,享受高官厚祿。

由“抗秦”到“親秦”——蘇秦和張儀跌宕起伏的一生

次日,賈舍人向張儀辭行。張儀流淚到:“我能被秦王重用,多虧了兄弟你的幫助,我正要報答,你怎麼能馬上離去呢?”

賈舍人笑到:“一直幫助你的人不是我,而是蘇秦。”原來,賈舍人就是畢成。蘇秦是怕秦國攻打趙國,破壞他的合縱大計,所以,激怒張儀,促使他去秦國求職,以保證秦不攻趙。

張儀知道自己落在了蘇秦的計劃之內,很是佩服,同時也感謝激勵。就請賈舍人轉告蘇秦:只要蘇秦當趙國丞相,絕不使秦攻趙。

十一、時間長了,合縱離心離德:

再說六國合縱,沒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和利益的誘惑。時間一長,各懷異心,相互背叛。

由“抗秦”到“親秦”——蘇秦和張儀跌宕起伏的一生

有一次,六國聯合伐秦。可是,齊將孟嘗君稱病拖延,遲遲不到戰場。其餘五國到戰場後相互推諉,誰也不率先出兵。

秦國先是切斷楚軍糧道,然後趁亂攻楚。楚軍大敗,其餘各國沒有幫忙助戰的,都紛紛不戰而退。

十一、蘇秦之死:

齊湣王對孟嘗君非常讚賞,漸漸疏遠了蘇秦。有些朝臣早就忌恨蘇秦專權受寵,一起設計除掉蘇秦。這天早朝,蘇秦剛剛入殿,突然,一個武士飛身衝出,將匕首深深刺入蘇秦腹中,蘇秦重傷。

齊湣王面對奄奄一息的蘇秦,非常痛惜,但卻抓不到兇手。蘇秦拼盡最後一絲力氣獻上一計。

由“抗秦”到“親秦”——蘇秦和張儀跌宕起伏的一生

十二、二百五的由來:

蘇秦死後,齊湣王以間諜之罪將他車裂於市。並且宣稱:要獎勵刺死間諜蘇秦的人一千金。

沒想到,竟有四個人宣稱自己刺殺了蘇秦。四人爭來爭去,誰都不讓步。齊湣王說:“看來是你們四人一起幹的,那把這一千金平分,每人二百五吧。”四人面露喜色,都很同意。

齊湣王便下令:向四人各刺250刀,為蘇秦報了仇。

後來,人們就用二百五來形容不明情況、魯莽行事的人。

由“抗秦”到“親秦”——蘇秦和張儀跌宕起伏的一生

十三、張儀欺楚:

蘇秦死後,合縱聯盟徒有虛名。

六國伐秦雖然失敗,但是,齊楚兩大強國依然信守盟約,關係密切。秦惠文王讓張儀想辦法離間齊楚。

那時,楚威王病死,繼位的是耳根子很軟的楚懷王(就是屈原投江自盡時的楚懷王)。

張儀來到楚國,對楚懷王說:“只要你能跟齊國斷交,跟秦國聯盟,就歸還商於六百里土地。”楚懷王不顧屈原和朝臣們的勸阻,同意跟齊國斷交。並派大臣逄侯醜跟隨張儀去秦國接受土地。

快到秦國時,張儀假裝酒醉失足,滾下馬車,躲在家裡,稱病一直閉門不見逄侯醜。

楚懷王腦子進水了,以為自己表現不夠真誠,再次聲明與齊國斷交。

齊王非常生氣,當即與秦和好,並計劃一起伐楚。

由“抗秦”到“親秦”——蘇秦和張儀跌宕起伏的一生

逄侯醜終於等到張儀“大病初癒”,索要土地。

張儀說:“我的奉邑六里地,自願獻給楚王,請接收。”

逄侯醜哭笑不得:“明明說好是六百里土地啊!”

張儀說:“楚王聽錯了,秦國土地百戰所得,一寸都不能讓給別人,何況六百里?”

楚懷王知道後勃然大怒:“我要把張儀亂刀砍死,解我心頭之恨!”

楚懷王越想越氣,興兵攻打秦國。結果被齊秦兩國聯軍打得落花流水。被迫割地賠款。楚懷王這個冤大頭,害了百姓,被人恥笑。

十四、親秦連橫:

張儀欺楚撕開了合縱的大缺口,自此之後,合縱聯盟轟然瓦解。在張儀口舌如簧的陰謀詭計之下,戰國曆史上開始了連橫時代。

所謂“連橫”就是抱強秦大腿,攻打其他弱國來獲得土地。這是一種飲鴆止渴的下策。

秦國在西方,六國在東方。東西為橫,所以稱為“連橫”。

由“抗秦”到“親秦”——蘇秦和張儀跌宕起伏的一生

十五、楚懷王想一雪前恥:

楚懷王因受張儀戲弄,非報此仇不可,就跟秦惠文王提出願用黔中富饒土地交換張儀。楚國的黔中是秦王做夢都想得到的。張儀主動請求前往,秦王說:“楚王恨你入骨,此去必然凶多吉少。我捨不得你啊!”

張儀說:“只要大王時刻做出進攻楚國的樣子,楚王就不敢殺我,我自有辦法脫身,就算我一去不回,以我一人之力換黔中土地,我雖死猶榮。”

張儀重金賄賂了楚懷王寵臣靳尚,然後大搖大擺走進楚國朝堂。楚懷王捆起張儀,押入大牢,準備擇日砍了,以洩怒火。

十六、枕邊香風讓張儀死裡逃生:

靳尚找到楚懷王的寵妃鄭袖,說:“大王對您的寵愛恐怕不會長久了!”

鄭袖說:“不可能,我現在是要雨得雨、要風得風,大王就聽我的話。”

靳尚說:“秦王為了贖回張儀,答應吧自己女兒嫁給大王,還有能歌善舞的美女做陪嫁,美女一到,大王還會專寵您嗎?”

由“抗秦”到“親秦”——蘇秦和張儀跌宕起伏的一生

鄭袖有了危機感,就給楚懷王吹枕頭風:“殺了張儀,激怒秦王,秦王必增兵伐楚。不如厚待張儀,讓他為楚國出謀劃策。”

楚懷王耳根那麼軟,當然同意,釋放了張儀。

屈原曾力勸楚懷王殺掉張儀,可惜,楚懷王不但不聽,還放逐了屈原。

十七、楚懷王和屈原:

有關楚懷王和屈原,我們有必要簡單說說,端午節三天假要過得明明白白才行。

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邀請楚懷王在武關會面。屈原勸阻,說虎狼之秦國不可信。但楚懷王這個二百五竟去赴約了,結果,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僅僅兩年,堂堂一國之君抑鬱成疾,病死在異國牢房之中。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國都,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殺。

由“抗秦”到“親秦”——蘇秦和張儀跌宕起伏的一生

十八、張儀被嫌棄:

死裡逃生的張儀繼續他的連橫大計,搞定楚懷王之後,又去遊說韓宣惠王、齊湣王、趙武靈王、燕昭王。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

正當信心滿滿的張儀準備回秦國時,不好的消息傳來了:秦惠文王死了,秦武王(就是舉大鼎被砸死那位)繼位。

由“抗秦”到“親秦”——蘇秦和張儀跌宕起伏的一生

秦武王還是太子的時候就挺討厭張儀的,認為他是騙子賭徒而已。當國君後,認為秦國武力雄厚。打就可以得天下,不必搞那些陰謀詭計。

張儀在秦國混不下去了,就投奔到魏國,做了魏國的丞相。

十九、張儀得以善終:

可是,很多人痛恨張儀滿嘴謊言。尤其是齊湣王,更是揚言:“哪個國家收留張儀,就攻打哪個國家!”現在齊國當然要攻打魏國了。

張儀告訴魏國國君:“不必擔心,我自有退兵妙計。”

於是,派家臣馮喜裝扮成第三方楚國人,對齊王說:“你不是最痛恨張儀嗎?為什麼還幫他?”

齊湣王說:“沒有啊,何出此言?”

馮喜說:“張儀早就知道他在哪裡,大王您就發兵攻伐哪裡,所以秦王送張儀到魏國,就是要挑撥齊、魏的爭鬥,以坐收漁翁之利啊!”

齊湣王聽後,打消了攻伐魏國的計劃。魏國國君見張儀智退齊師,很敬佩,更加厚待張儀。一年後,張儀在魏國生病而死。算是得以善終。

由“抗秦”到“親秦”——蘇秦和張儀跌宕起伏的一生

回顧戰國後期,群雄逐鹿,縱橫家活躍在政治舞臺。六國在合縱和連橫之間搖擺不定,他們事無定主,反覆無常,離心離德。最終被秦國一一吞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