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太医王宏毅 第一卷 第3章 药香巧用治郁证 世祖亲赐锦绣服

传奇太医王宏毅 第一卷 第3章 药香巧用治郁证 世祖亲赐锦绣服

在此,简单的介绍下忽都鲁揭里迷失,忽都鲁揭里迷失被封为安平公主,她是元世祖忽必烈的亲生女儿,晚年所生的小公主,其母为阿速真皇后。元世祖的女儿是真正的公主,下嫁给谁了呢,高丽的忠烈王王昛。王昛是高丽王王禃世子,当时与蒙古俯首称臣交好,以王昛入元为质。古代为了加强这种交好的关系就是联姻,求赐婚,高丽就用这种办法,来保障自己安全,免得那天被心情不好的忽必烈给灭了。元世祖再三考虑,同意了将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给下嫁于高丽忠烈王。

再看看当时怎么记载的元朝全国大统一,“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是大背景,不称臣的国家都被元朝给灭了,天下一统,元朝这时期是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候。

子远先生入太医院这一年是1278年,也就是至元十五年。公主忽都鲁揭里迷失这一年应该是十七岁,十三岁的时候订的婚,因为年纪尚幼,十六岁下嫁。这个忽都鲁揭里迷失呢,娇生惯养,从小就被宠坏了,性格很是不好,历史记载动辄打骂夫君,是少见的刁蛮女子。下嫁给朝鲜这么远,公主自己就不乐意,但是王命难违,嫁过去才一年,人就瘦了一圈,精神头也不好,吃不下东西,睡不好觉。高丽很多大夫瞧了病,没辙,这不干脆任性一下,回娘家大元了。

元世祖看到亲生爱女的样子,心里也很难过,于是召集太医院给瞧病。当时御医许公许国祯是太医院最高负责人,从一品的官职,医术也颇为了得。

御医医术当然了得,御医太医相差一个字,但是情况完全不一样。御医虽然归太医院,但是人家是真正负责看病诊病的大夫。太医是太医院的工作人员,不见得都是看病瞧病的,还有各司的负责人员,如御香司制香的也称太医,做档案记录的也称太医。御医的品阶也很高,最起码都是正五品以上,太医最小的没品,还有许多属于九品芝麻官。

许公亲自给公主瞧病,可是效果并不利息,还有太医院罗公王公等都被元世祖拉过去诊病,疗效甚微。这可就让元世祖很是恼火,正好赶上了,敕封为崇真保德大师的张志纯道长推荐的子远先生入太医院考核,这就关注了一下。嗨,张大师推荐的人果然不凡,连下两例非常难治的病患考核,轻松应对,于是世祖皇帝这就亲自安排公主当第三个考核了。

也就是子远先生时间遇的巧妙,什么事都被他摊上了。这第三个考核,没有人告诉他,只当是考核人员正常的传唤。告诉他病者是个女的,因为男女授受不亲,所以不能相见,肢体碰触,不能询问,让子远先生只能站在墙外给诊治。

得,这一命令下来,传命的人都觉得世祖皇帝这是故意折腾人了,众太医这下也是大跌眼镜,当然要是有眼镜的话。他们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奇葩的考核,还是世祖皇帝亲自安排的。这下见不到病人,看不了气色,号不了脉,问不了状况,医家望闻问切四大法都用不上,这还怎么让子远先生看病瞧病,也亏的世祖皇帝想的出来。

这事呢,被一个擅长按摩正骨的太医偷偷的透露了点风声。因为当时重视药草汤剂,他这按摩术被人小瞧,地位不高,看着新来的子远先生能力卓绝,打心眼里很是佩服,就过来交好。移步耳语,告以机密,莫可轻视。虽然告诉了子远先生关于公主的一些事情,但是这个太医没有治疗过,也不知道具体情况,估计就是说说病人是某个公主,脾气不好之类。没见到患者的时候,谁也没法判断公主患的是什么病,怎么治。何况这个病比较特殊,要不以那么多御医的医术,早治好了。何况许公从上一任太宗皇帝时期,就是太医机构最高负责人,肯定有过硬的医治手段。

这一场史上最难的考核子远先生是怎么办的呢?那就提点小小的要求,悬丝诊脉,这总可以了吧,也不进屋,站在穿户外,这样总成了吧。请赐六尺红绳,悬丝察脉,未知可允。也就是这么一说,声名更是大噪,悬丝诊脉那是传说,没人见过,只是听闻药王孙真人当年用过,其他人还真没听谁有用,有这本事。这一举动,子远先生可就成了太医院的焦点了,大家伙都来凑热闹,瞧一瞧子远先生有几个头几个脑袋,是不是三头六臂。

这个要求呢,当然不算过分,也就得到了允准。于是子远先生走到窗外,问系好了吗,里面病人没有回答,回答的还是负责人员,好了你就赶紧开始吧。那成,子远先生拉着红绳使劲拽了拽,里面没有动静。这也是公主年幼顽皮,竟然还找了个丫鬟代替自己绑上,也是叫人无语。

子远先生再次拽了拽,里面轻轻的拉了拉,算是回应了下。子远先生如是三次,就开口说了,这个人肯定不是患病的本人,还请让病人系上。

这么一说,里面的公主真是惊到了,啊了一声。负责监督的考核的医职人员也是被震惊到了,大家伙也都被震惊到了,这样极端的情况下子远先生还真能判断的出来。于是这回公主给自己系上了红绳,子远先生平心静气,感受了一阵。做出判断,这个病药草难调,是个郁证,但是也有办法治疗。此乃郁证,病在神气,非药草可痊,尚且有法。

太医院按要求,每次给人治病都是要记录的,病症,治疗方案、思路、用药处方等诊疗过程都要记录在册。苦了这个记录官,您大人每次治病不按常理出牌,我这记录都不好记录是不是。于是记录官就问子远先生,说说治病的思路和原理,可以吗,自己好记录在医案,方便后来的医师当做参考。

子远先生就剖析了,郁证呢是郁结的病症,一般情志不舒,气机郁滞引起的病患,可能心情忧郁、或者情绪不宁、或者善悲易哭,或者胀满难忍等等。外在表现呢食不能食,晚上呢睡睡不好,行走啊也不欲行,焦躁难受,沉闷难熬。这个郁证,有分郁在情志,也就是精神层面上的,精神就失常了,郁在气机上的,升降就失衡了,郁在肉体上的,肿胀就出现了。

负责医案记录的医官记录的是好生辛苦,虽然是记录官,也是层层考核,读遍书本的,您这理论都没听过啊。于是就问了:请问先生啊,我读过许多医书典籍,也没有记录您说的这些理论的,您这些理论哪里学来的呢?记录在那本书上呢?

子远先生就说了,人与天地并,大可互相叁求,人知典籍在案,有病所患,有药可治,有法可调,少知病所根由,何为起做,不过徵察表象,按部就班,在所发明,深微玄奥处,浑漠无闻,不神之主宰,无形生化,何有言说道断。斯有天地,冲气悬运,真神主宰,一元两仪,四象五行,制化万物,我身亦是,戊土己土,从于正中,水火木金,列为四象,左升右降,上下往复,冲气之工……

大意就是人都知道人与天地并列三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并列三才,天地人是一个整体,可以互相取象比拟参考,非只是读书就能明白,要不那么多人读《黄帝内经》不都是神医了。有天地,人身也有天地,天有日月,人身也有日月,天地之间冲气运化,人身又何尝不是气来运化呢。所谓中土四象,日月左升右降,人身何尝不是呢。天地有真神主宰,星辰有序不堕,人身也是如此。很多人学医就是跟着书本所说,不能知道文字之外不到的地方,探究为什么。就像人们知道附子回阳救逆,为什么回阳救逆呢?什么是阳气,什么是顺逆呢?死读于书本,不能深入钻研。就像同一个药草,不同医家所言性味也有别,这是为什么呢。就像橘树,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积,这是为什么呢?

就拿郁证来说吧,天地之间气机升降失衡,那就六淫泛滥。如夏天火气郁滞,就会燥暑难耐。冬天寒气郁滞,寒冷难当。有形的水郁就会污浊,树木郁就会生橐虫。在精神层面说,有情志的郁,人的气机运转上说,气的层面有火郁,寒郁等。肉体上说,有痰郁,血郁等。只有明白了这些原理,治病才能得心应手。

病也说清楚了,怎么治疗呢,都说了药草不好调理,用什么办法呢。子远先生这个法子比较特殊,要求面见世祖皇帝,这个“方子”需要世祖皇帝同意才行。

也不是什么难事,爱女心切的元世祖就答应子远先生的要求,见了面。子远先生就告诉世祖皇帝。陛下啊,公主的病是个郁证,因为公主年纪尚小,远嫁他国,思念亲人和故乡所致,这个病病在心上,要治疗还得从心上入手,配合疏通气机,这个病也就容易治疗。

世祖皇帝就问了,那你说说朕能做些什么,怎么配合呢?

子远先生也就提出了法子,要世祖皇帝答应公主,每年都要派公主的亲人去探望几次公主,解开公主思念亲人的心结,这个病基本上就好了。年龄慢慢变大,公主自然会习惯他乡的风土人情,也就不会再病了。何况世祖皇帝有十个儿子,每年一两个去探望探望,这很容易吧。其次呢,微臣再给公主制作一款芳香解郁的药香,可以调理气机,辅助睡眠,陶冶性情,皇帝陛下您再给这款香赐个特殊有纪念意义的名字,让公主感觉到您对她的关心,常常睹物思情,这个病包好。

世祖皇帝想了想,还真是这么个理,病在心上,药物与心没有关系,解开心结才是,十分相信子远先生,问了子远先生什么药香这么厉害。

子远先生就回答了:解郁行气,非芳香药物不可,味芳香而善调气血,非蔷薇莫属,辅以沉香,定性安神,混以行气活血药草,撮合成条,平时熏焚,有益无害,最利公主。也就是拿玫瑰和沉香混上一些行气活血的药材,做成条状的香,平时点燃,就能有益健康。(之前的香都是香丸或者饼子粉末之类,这种成制作成条的香在元朝还是独特发明。蔷薇,此处特指的是玫瑰。)

世祖皇帝想了想,那就赐名叫御制至元公主养性保身香吧。于是,元朝的第一款治疗疾病用的药香就诞生了。这个香后来被子远先生记录在本,传给了自己的女儿。现在后世子弟在整理家族遗物的时候有发现残本,按照记载做了些这款药香送朋友尝试使用,都还觉得不错,并改名为玫沉药香。

子远先生把这个病治好了吗?忽都鲁揭里迷失在听了父亲的承诺后,眉开颜笑,愁容尽去,恢复了往日的神采活泼,子远先生制作的这款御制至元公主养性保身香,也得到了公主的喜爱。可以说这个病症就告一段落了,果然学无止境。而子远先生也因为三次考核,成了太医院的名人,世祖皇帝那是高兴至极,一高兴就要封赏了,钦封子远先生为御香局管勾,秩正八品,负责御用香品制作。子远先生医术高超,深得欢心,赏锦绣服,冠带一套。

这下子远先生刚进入太医院也混成领导了,还管理一个部门,算是不错了,尤其是能得到世祖皇帝亲赐冠带,锦绣服的,整个元朝都不多。八品看似不大,很多太医一辈子都不见得能干得到。何况下面还有从八品,九品,从九品,这也算是破格提拔。

到了御香局上班工作的日子里,子远先生也没有忘记给人治病,这不,名气大了自然有人会登门拜见。某天有个大官的夫人病了,一到半夜就精神抖擞,说胡话,怪叫怪笑,白天就安静下来,昏昏大睡。这个病找了不少医师看过,没辙。当然,有办法也不会找上子远先生了,子远先生就答应了去看看。

这个病患白天精神是正常的,因为前些日子幼子夭折,受了刺激,于是就患上怪病了。

这么个难缠的病,着实让子远先生为难了,很久才想出了个办法。什么办法呢?用药香,其成分有踯躅,川乌,琥珀,乳香,朱砂等撮合成条香,此香名为引魂香,点了之后病人就昏睡了。然后子远先生用语言诱导,让病患宽心,此后还会再有小孩,接续香火。

然后开了些调理身体的补益汤剂。一觉睡醒之后,病人就再没折腾过,正常了,再通过汤剂调补身体,这个病就好了,后来果然又生了个小孩。这个法子现在看着很像是催眠,不知道是与不是,反正也很是神奇。

在负责御香局的日子里,子远先生还因为各地爆发瘟疫,制作了一款防瘟疫的药香,其采用气味洪厚,彻上彻下之力的苍术,气味纯正的艾草,燥湿能力很强的白术等药材,撮合成香,通过上都惠民居,发放给各地百姓,因疗效显著,得到世祖的认可赏赐,从正八品提到了正七品,并要求也给宫廷制作此种直条药香,赐名此香为御制宫廷避瘟香。

又对许多过去制香合香提出自己的意见,认为文人用香,讲究气味,从健康防病角度不合理,提出按药性味撮合成香,才能有益健康,用于预防疾病,辅助治疗。

对于檀香的炮制也提出整改意见,蒸煮去檀香燥火的办法,比较繁琐,而且会失去部分香气,用抑制火性的寒凉药物配伍,要更加简单合理。也就是现在说的蒸煮会减少檀木含油量,用药物配伍就很容易抑制燥性,还方便简单,不会减少檀香本身材质的含油量。

并且还对香的形状用途提出自己的见解。过去用香,多是隔火熏,多是香丸子饼子,比较麻烦,不利于民用。于是提出制作草条香,也就是现在的线香,直接点燃焚烧就好,非常便利于民用。这也是从利于百姓用香的角度考虑制香的一次重大改革。

先辈的这种利用中医原理,配伍制作的香品和现代医学很是吻合。如先前的避瘟香,主要是艾叶、苍术等。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将这两味药燃烧,用烟熏的办法来消毒,艾草中挥发油中包括桉油精,对于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甲乙型溶血性链细菌、白喉杆菌、肺炎成对的球菌均有表面化的制约效用;苍术里则包括桉醇、苍术醇等成分,对结核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锈假单胞菌等也有杀灭效用。可以说是一种简便的消毒防病方式,效果胜过紫外线消毒法。

为什么药香熏焚能够有益健康,防治疾病呢?按照子远先生的看法,用药用其气,性味所致,而非渣滓。口服也好,熏焚也好,或者膏药外敷也好,都是用的药材的性味,统一来说就是气。熬药喝掉汤液,剩下的就是渣滓。药香也是,燃烧防病用的就是不同性味的气。如红辣椒,辛热发散,现在人工培育成甜味,就失去了辛热的气,没有这种性味的气就不能宣发滞气,散除寒湿,破开腠理。所以今天的中医不兴,也和人工种植的药材有很大关系,虽然药草还是药草,样子没有多大变化,但是性味已经丧失或者改变,所以很难再对病灶起到作用。也就像活在忠良家庭一样,同样的环境就把人培育成了忠良的品性,活在奸诈的商市,自然的性格就奸诈。人的外形都是两眼两耳,四肢躯干,没有多大不同,但内里的人性完全不一样,药草也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