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透大氣受熱過程的人,恭喜了,你通過高考地理的幾率很高

近年來, 高考文綜地理都注重對主幹知識的考查,地理試題不是直接選自教材知識,而是不斷提升教材知識。正所謂是題在書外,理在課本。如果你沒有理清知識脈絡,沒有深刻把握地理的原理規律,沒有吃透常考點,甚至不能靈活運用舉一反三,就算看完了整本教材,也不一定能考試通關。在地理的複習過程中,我們需要夯實基礎,吃透主幹知識,聯繫實際,靈活變通,不斷提升解題能力。下面,我們來整理歸納地理常考點—大氣受熱過程,看看與試題相關的知識基點。

吃透大氣受熱過程的人,恭喜了,你通過高考地理的幾率很高

大氣受熱

大氣受熱過程

吃透大氣受熱過程的人,恭喜了,你通過高考地理的幾率很高

大氣受熱過程

1.“三”大過程:太陽暖大地,地面增溫,

大地暖大氣,大氣增溫;

大氣還大地,地面保溫。

可以看出,大氣能量的根本來源是太陽輻射。

近地面大氣主要、直接的熱源是地面輻射。

2.“大作用:

吃透大氣受熱過程的人,恭喜了,你通過高考地理的幾率很高

①削弱作用:大氣層中的水汽、雲層、塵埃等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白天側重考慮削弱作用。

②保溫作用:大氣逆輻射對近地面大氣熱量的補償作用。夜晚側重考慮保溫作用即大氣逆輻射。一般雲層越厚,雲量越多,大氣逆輻射越強,對地面的保溫作用越明顯。

3.大氣受熱過程原理的應用:

(1)解釋晝夜溫差大小的原因。

結合大氣受熱過程原理,主要從地勢高低、天氣狀況、下墊面性質幾方面分析。

規律:高原>凹地>平地>山地

吃透大氣受熱過程的人,恭喜了,你通過高考地理的幾率很高

氣溫日較差大小影響因素

(2)人造煙霧防凍:秋冬季北方寒潮來襲,常用人造煙霧來增強大氣逆輻射,保溫作用增強。

(3)全球變暖: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增多,吸收地面輻射能力增強,氣溫升高;同時大氣逆輻射增強,保溫作用增強。

吃透大氣受熱過程的人,恭喜了,你通過高考地理的幾率很高

(4)採用塑料大棚發展反季節農業,利用玻璃溫室育苗:類似於太陽暖大地、大地暖大氣。太陽短波容易進入溫室,但地面長波輻射難出去,從而導致熱量保留在溫室或大棚內。

(5)果園鋪沙石: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增加晝夜溫差,有利於水果的糖分積累。

( 6 ) 高海拔地區(如青藏高原地區)太陽能豐富:

地勢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多。

( 7 ) 內陸地區(如我國西北地區)太陽能豐富:

氣候乾旱,晴天多陰天少,雲霧少,大氣削弱作用弱,太陽能豐富。

( 8 ) “高處不勝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

4.氣溫的分佈規律: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主要有緯度、海陸分佈,地形、洋流等。

吃透大氣受熱過程的人,恭喜了,你通過高考地理的幾率很高

氣溫影響因素及分佈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