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建在村子裡 農民吃起旅遊飯 甘肅打造不一樣的鄉村旅遊

景區建在村子裡 農民吃起旅遊飯 甘肅打造不一樣的鄉村旅遊

慶城縣藥王洞村

景區建在村子裡 農民吃起旅遊飯 甘肅打造不一樣的鄉村旅遊

張掖倪家營鎮南臺村

8月9日,甘肅省鄉村旅遊和旅遊扶貧大會在甘南州臨潭縣召開。甘肅省委副書記、省長唐仁健在會上提及隴原鄉村之美“如數家珍”。唐仁健指出,鄉村旅遊是中央確定的大戰略,是各地競相發展的大熱點,是推進脫貧攻堅的大支撐,是鄉村振興的大抓手。發展鄉村旅遊,要敢於彰顯農村的“土氣”,善於利用鄉村的“老氣”,巧於煥發農民的“生氣”,精於融入時代的“朝氣”,打造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田園風光為韻,以村落民宅為形,以生態農業為基的鄉村旅遊。

甘肅省70%旅遊資源集中在農村,發展鄉村旅遊,對甘肅省農村貧困地區來說,不僅能助農就業和增收,更能夠幫助貧困群眾轉變思想觀念,扶貧又扶志,激發內生動力。近年來,我省的鄉村旅遊已經從傳統的“賞鄉村景、吃鄉村飯、住鄉村屋”的單一觀光體驗模式向多元化的鄉村度假與農業休閒轉變,鄉村休閒度假成為鄉村旅遊發展的關鍵,鄉村旅遊發展帶動當地鄉村的產業發展、農民就業,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在創造美好生活中發揮主導作用。

景區建在村子裡 農民吃起旅遊飯

無遊不富。走進慶城縣藥王洞村,映入眼簾的是一派勃勃生機的景象,一家家作坊開足馬力加工小吃,各具特色的餐館裡都是老闆忙碌的身影。這些老闆都是來自周邊村莊的農民。

如今的藥王洞村已不是從前的那個貧困村了。藥王洞村距縣城雖然僅0.5公里,但下轄的8個自然村495戶1926口人中,2013年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就有78戶375人。

為讓村民們徹底擺脫貧窮的狀態,藥王洞村實施旅遊景區發展與農民安置轉移就業相結合的路子脫貧。通過把景區建在村子裡,讓藥王洞養生小鎮是聲名鵲起。

藥王洞村支書李懷寶告訴記者,2016年,藥王洞村成功招引陝西興平黃山宮民俗文化休閒觀光有限公司,投資8.46億元,在該村1270畝土地上,實行PPP模式,建設小吃街、動物園、萬佛崖、創客文化區、民俗風情廣場和知青點、兒童樂園等七大片區,讓藥王洞養生小鎮初具雛形。景區的建設印證了“大河水滿小河水盈”的連鎖反應,以遊促農成效顯著,當年藥王洞養生小鎮就吸收商戶75戶,實現就業300多人,最高日接待遊客4萬人次。

村民柴相楠開了一家名叫“眼鏡農家樂”的餐館。“現在放下了鋤頭,當起了老闆,吃上了‘旅遊飯’,年收入能達到二十多萬元。”柴相楠說。

不僅是藥王洞村,慶城縣內多個村子都是風生水起的發展了旅遊業。慶城縣旅遊局工作人員介紹,景區帶村讓周邊多個村子快速發展,近幾年村民人均收入增加了幾倍,鄉村面貌煥然一新。繼藥王洞養生小鎮之後,驛馬湖羊小鎮、馬嶺黃酒古鎮、玄馬蘋果小鎮、桐川民俗商貿小鎮等特色小鎮相繼建成。

除此之外,慶城縣還規劃建設了玄馬柏樹、高樓楊塬等35個美麗鄉村,桃花山、清涼山、天子山等原有的“慶陽八景”也都被開發,這些特色鮮明的鄉村旅遊,通過縣、鄉、村三級聯動,初步構建了連點成線的全域旅遊格局。

立足大景區 打造不一樣的鄉村旅遊

甘肅鄉村旅遊資源豐富,但是如何在發展中突出鄉村旅遊資源的原真性、文化性、生態性、體驗性和差異性,形成自有品牌卻是一件難事。

為打造不一樣的鄉村旅遊產業,張掖把丹霞大景區建設作為突破口,將優質資源向大景區配置、將招商引資向大景區聚焦、將項目資金向大景區整合、將扶持政策向大景區傾斜,改革創新大景區管理委員會領導下的股份公司經營制,延伸丹霞旅遊產業鏈條,丹霞華夏牡丹文化旅遊觀光園、黑河生態城花海文化旅遊區、方舟水世界、馬可·波羅東遊動漫城等一批投資上億元的項目落地張掖。這些項目的運營填補了張掖丹霞大景區的文化旅遊產品缺口,讓遊客既能領略七彩丹霞的鬼斧神工,又能體驗河西民俗的深厚文化底蘊。

作為張掖丹霞地質公園景區所在地倪家營鎮南臺村的村民看到了發展旅遊的潛力,註冊成立旅遊專業合作社、河西印象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等投融資平臺。

南臺村黨支部副書記李紅學介紹,南臺村共有農戶407戶,有118戶農戶加入丹霞旅遊專業合作社、193戶農戶入股河西印象民俗文化旅遊公司,佔到全村總農戶的72%以上。農家樂、客棧經營戶103戶,客運經營10戶,奇石銷售13戶,經營旅遊商品和土特產品43戶,發展旅遊休閒採摘3戶,從事旅遊服務人員達600多人。

今年48歲的南臺村村民梁興德開了一家賓館,取名陽光賓館。賓館共有27間客房,去年8月底開始運營後,生意非常火爆 ,一直持續到了10月底仍然遊客盈門,以至於後來還僱了兩名工作人員。梁興德告訴記者,現在不僅賓館的生意越來越好,每年還能參與村裡的分紅領到補助,今後的日子再也不用發愁了。

數據顯示,2017 年南臺村經濟總收入達 4747.61 萬元,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4082元。其中旅遊綜合收入達到4225萬元,佔全村經濟總收入89%,成為聞名縣內外的富裕村、旅遊村。南臺村先後榮獲“全國最美休閒鄉村”“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稱號。

以鄉村振興 助力鄉村蝶變

蓬勃發展的鄉村旅遊不只是要福一村人,興一個景點,而應在發展好鄉村旅遊的基礎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鄉村振興上做文章。

對此,張掖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張掖山水文體旅遊公司總經理白懷國認為首先要著力解決“三個問題”。首先不能把鄉村旅遊簡單理解為搞“農家樂”吃“草芽雞”或把鄉村旅遊等同於搞活動、搞節會,對產業培育、業態植入、內涵挖掘不深不透的問題;第二解決建設低端化、設施簡陋化,在鄉村堆砌城鎮景觀,在田園大搞人工造景等各類粗、淺、俗的問題;三是解決規劃滯後於建設,過快過急發展的問題,嚴防出現村村點火、戶戶冒煙、不切實際發展鄉村旅遊的現象。

在白懷國看來,要從市場需求出發,準確把握鄉村旅遊的“土氣、老氣、生氣、朝氣”,保留本真風貌,保住古風古韻,創新產品業態,賦予時代朝氣,注重打好生態體驗和民族風情特色品牌,使鄉村旅遊始終保持發展活力、具有持久魅力。要堅持多管齊下,加大鄉村旅遊產品宣傳營銷力度,不斷提升鄉村旅遊的品牌效應,努力把鄉村旅遊培育成助力鄉村振興、扶貧攻堅、群眾增收致富的大舞臺。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產業興,則農村興。 鄉村旅遊是鄉村振興的表象,在增加鄉村旅遊有效供給的同時,可帶動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實現真正的鄉村振興。有專家指出,在農村單一的農業種植已難以提升土地的附加值,發展創意農業,把田園樂園、農業園、農業教育課堂等變旅遊景區,就能大幅提高土地的收益。單一的加工生產也難以提升產品的附加值,讓生產勞動更具樂趣、讓加工生產更具體驗性,提升產品價值,可在周邊村莊設置種植、養殖加工基地,供給景區或小鎮需求,同時對當地文化進行創新,開發土特產品手信,擴大知名度,形成收益的互補。從而提升鄉村旅遊發展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文/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張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