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版的“隆中对”,若能顺利实施,三国时代将提前四百年到来?

楚汉版的“隆中对”,若能顺利实施,三国时代将提前四百年到来?

而楚汉时代不一样,楚汉时只有刘邦项羽双雄,其他田荣张耳陈馀魏豹之辈跟他们差的太远,根本形成不了三国鼎立的平衡局面。

但其实,楚汉也是有可能发展成三国时代的,而那位有可能与项羽刘邦相抗衡的第三位人物,就是刘邦手下战无不胜的大将军、相国——韩信。

特别是当韩信打败项羽手下头号大将龙且、平定齐国、拥兵四十万雄踞胶济之后,楚汉双雄都意识到了这一股无法忽视的强大力量,于是刘邦赶紧封韩信为齐王想要稳住他,而项羽也派来了武涉作为说客,想要韩信背叛汉王刘邦,与楚联合。

可是,韩信感念汉王的知遇之恩,竟婉言拒绝了武涉,但就在这时,一个叫蒯通的人站了出来,鼓动唇舌,给韩信的未来增添了一种神奇的可能。

蒯通其人,我们前面也提过,他可以算是战国纵横家在秦汉时期最后的也是最伟大的一位继承人,他长于审时度势,精于往来游说,是活跃于秦楚汉间的一位传奇人物,韩信攻略北方时,他成为了韩信最得力的谋士。

身为韩信的贴身谋士,蒯通也深知其脾气,他就知道,韩信是不会为了利益不顾感情的,否则,他就不是韩信了。

可是,他必须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韩信,然后让韩信自己做出选择,这个选择很难,但是必须做,因为它事关生死。

他能不能达成自己纵横家的终极使命、去改变历史,创造出一个三分天下的历史奇观;韩信能不能在这个乱世中存活下来,成就一个崭新王朝的伟大传奇,就看这次选择了!

于是,蒯通找机会拜见了韩信,以一种近似游戏的方式,开始了他的游说,首先,他怔怔的痴痴的盯着韩信看了半晌,然后又转到韩信的身后,按住他的肩膀,上下不住的打量。

楚汉版的“隆中对”,若能顺利实施,三国时代将提前四百年到来?

韩信被蒯通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了,他红着脸转过身来,皱眉道:“先生此乃何意?”

蒯通笑道:“臣昔日曾遇一异人,名安期生,授我以相骨之法,请为大王相之。”

韩信奇道:“哦?这倒有趣。先生相寡人何如?”

蒯通让韩信屏退左右,然后道:“足下相面耶?相背耶?”

韩信于是屏退了左右,问道:“相面如何?相背又如何?”

“相君之面,不过封侯,且前途危机四伏,势若累卵。”

韩信的脸与心顿时沉了下来:寡人已经是王了,你却说不过封侯,这是什么意思?

蒯通用眼神止住韩信,又道:“然相君之背,则日月合璧,贵乃不可言。”

背,不仅仅是后背的背,也是背叛的背。

韩信现在已经是齐王了,如果还要贵不可言些,那是什么,相信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吧。

韩信的心再次一沉,他知道蒯通要说什么了,他不想听,又很想听,简直不知如何是好。

"先生何为发此言耶?”韩信还是问道。

蒯通突然拿起案上的酒,一饮而尽,抹了抹嘴巴,然后道:

韩信叹息道:“寡人每每思于此,也常扼腕不已。照先生看,以何可解万民之苦?”

楚汉版的“隆中对”,若能顺利实施,三国时代将提前四百年到来?

蒯通道:“以臣料之,其势非天下之圣贤不能息天下之祸,此圣贤者,足下也。”

韩信一愣:“我?”

蒯通点头道:

蒯通的意思,是叫韩信吞并燕赵,统一中国北方,便可三分天下,形成数百年后魏蜀吴三国鼎立的那种格局,待到齐国拥有了压倒性的军事实力,便可力压楚、汉,将其地盘分割成很多小国,形成几百年前周代曾实行过的诸侯分封制,而由韩信作为天下共主的“齐天子”,统一管理天下各国诸侯。

楚汉版的“隆中对”,若能顺利实施,三国时代将提前四百年到来?

如果韩信接受此计,那么中国历史就会提前几百年形成齐楚汉的三国鼎立,当然时间恐怕不会太长,但昙花一现还是极有可能的,不管多少年吧,韩信至少可以过把帝王瘾,而蒯通也会成为韩信的“诸葛亮”,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而他以上所说这段话也将成为蒯通版的“隆中对”,让我们广大的中小学生背到头疼。

可惜,韩信拒绝接受。不管是武涉劝韩信联楚击汉,还是蒯通劝韩信自立门户,其归根结底都还是要韩信背叛汉王,偏偏这一点,韩信无论如何也做不到。

韩信道:

楚汉版的“隆中对”,若能顺利实施,三国时代将提前四百年到来?

见利忘义,这是一个“士”最不能容忍的品格行为,韩信做不出,死也做不出。

一个“士”,就应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君不见当年魏国之士侯嬴,只因为信陵君为他驾了一次车,就不惜引颈自刎,以死相报。

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这就是“士”。

受人之恩、得人之敬,就载人之患、怀人之忧,甚至死人之事,这就是“义士”。

看来,韩信始终是一个“义士”的标准在处事,殊不知他已经是一个王了,一个王按照“士”的标准来行事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王是主宰一切的人,他不能受恩,只能恩人,如若万一真的受了别人的大恩,只能以死报之,但不是自己死,而是别人死。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同韩信那一片丹心的,明代有个叫王夫之的腐儒,认为韩信之所以不背汉,是因为害怕张耳与彭越的两面夹击,此言大谬,张耳年老无才,且因人成事,是韩信一手扶上去的,不足为虑;彭越一时为楚,一时为汉,更是对刘邦毫无忠诚可言;何况当时韩信军威镇天下,谁敢当之!只要稍使手段,哪怕汉王心腹曹参灌婴等人也得俯首称臣,因为形势永远比人强,韩信的实力和威望在那摆着呢!试问当今之势,有谁能在战场上击败韩信四十万大军,没有,根本没有。

韩信是有力背汉而无心背汉,而不是有心背汉而无力背汉,事实就是如此。

而且,蒯通的这段说辞或者说计划,不但文辞动人,而且就跟他的名字一样通达透彻,高瞻远瞩,实鲜有人能与至比俦,就算刘邦阵营的张良陈平,也不见得有如此见识。

楚汉版的“隆中对”,若能顺利实施,三国时代将提前四百年到来?

所以韩信也没有去否认蒯通计划的可行性,他只是感情上无法接受而已,蒯通精明的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不再谈自己的计划,而开始认真分析韩信与刘邦间的感情:“足下自以为与汉王善,便可以建万世王业、彪炳史册?臣窃以为此乃大错特错!”

韩信道:“先生何出此言?”

蒯通反问道:“足下可知张耳陈馀二人布衣时相交如何?”

韩信道:“吾尝闻二人适时流亡天涯,患难相随,为刎颈之交、乃一时佳话也。”

“然巨鹿一战后,两人交恶,生死相残,成一时笑话,此是为何?”

韩信无言以对。

蒯通替他回答道:“此皆乃祸生于欲壑难填、而人心难测也!足下何以为汉王必不害己?”

韩信还是无言以对。

蒯通又问:“夫文种存亡越,霸句践,立功名而身死亡。何故也?”

韩信无言以对。

蒯通替他回答道:“此皆乃狡兔死而走狗烹也。夫足下之与汉王,以交友言之,则不如张耳之与陈馀者也;以忠信言之,则不过文种之于句践者也。则足下何以为汉王必不害己?”

韩信仍是无言以对。

蒯通就是蒯通,几句话就证明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利益面前,其实并不是那么可靠,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特别君与臣之间的感情,更是完全不可靠,那船就是纸糊的,比婊子嫖客之间的感情还不可靠!

话虽然很糙,话糙理不糙,智如韩信,也完全无力反驳。

于是蒯通再加把劲,给韩信分析道:“且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今足下涉西河,虏魏王,擒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西向以报,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足下危矣!”

韩信大叫道:“先生莫再说了……”

蒯通不顾韩信,继续说道:“今足下据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疑惧;足下安归?”

韩信端起一整卮酒,一饮而尽,低头不语。

蒯通叹道:“足下名满天下,身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试问足下将何以自保?臣实为足下心忧哉,足下若不背汉,必死无疑!”

说完,蒯通怔怔的看这韩信,等待他的抉择。人生有些事,错过一时,就错过一世,现在就是韩信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他希望韩信能够慧斩情丝、当机立断,做天下的主人,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过了好久好久,韩信终于抬起头来,疲惫的说道:“先生且休!吾将思之!”

蒯通明白,这个选择实在太难,韩信需要好好想想,于是他不再多言,转身退下。

蒯通走后,韩信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寝宫里,几天都没有出来。

楚汉版的“隆中对”,若能顺利实施,三国时代将提前四百年到来?

韩信觉得脑子很热,身体很冷,蒯通的话太残酷太真实了,残酷到他的脑子如沐烈焰,真实到他身体犹入冰窖。

蒯通说的没错,狡兔死走狗烹,历史已经证明无数次了。

待到天下太平,自己再无利用价值时,汉王肯定不会放过自己的。

可是,他又何忍背叛汉王呢?他做不到,真的做不到。

背叛汉王而生,还是固守本心而死,这是一个问题。

面对艰难的抉择时,我们往往不知所措,因为必须舍弃一样,去争取另一样,日后一定后悔。

如果韩信背叛了汉王,他日后也一定会后悔的,因为他放弃了自己的基本道德准则,他保住了自己的富贵,逃过了被害的危险,却逃不了内心自我的拷问。

终于,韩信决定谨守自己的道德准则,赌一次,赌汉王不会害他。

小人有所不能,却无所不为;但君子无所不能,却有所不为;韩信决定有所不为一次,至于他的命运,就由天来决定吧!我以我心照明月,明月怎能照沟渠,汉王待我甚厚,他应该不会害我的,不会的,会吗?可能会的,不会吧?不会,应该不会……

楚汉版的“隆中对”,若能顺利实施,三国时代将提前四百年到来?

韩信赌错了,他自己是个感情用事的人,就以为汉王也是这样的人,因而在内心不遗余力的美化刘邦,说服自己去相信刘邦,相信他们之间的感情。殊不知刘邦身为一个负责任的帝王,他从来就是把感情和利益分的很清楚的,在他眼里,没有想造反的人和不想造反的人的区别,只有能造反的和不能造反的人的区别,因为人心难测,帝王宝座的诱惑又太大,他只能将有能力造反的人全部杀掉,如此剩下的人即使有造反之心,也无造反之力了。这叫做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为了保住自己帝王的宝座,为了大汉的江山永固,韩信必须死,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势可自立 终不背汉,可幸韩信一片丹心,在千年之后得到了知音,这个人就是袁祟焕,他有一首诗,是这么写的:

楚汉版的“隆中对”,若能顺利实施,三国时代将提前四百年到来?

丈夫亦何为,功成身可死。一死成君名,不必怨吕雉。哀哉,袁督师与淮阴侯的命运何其相似!

我有时常在想,若韩信当真接受了蒯通的建议,历史大势会走向哪里,这倒是一个很有趣的课题,有心的将粉可多多留意,将自己的想法留在评论区。

喜欢的朋友可以添加关注哦,小编会定时给大家更新精彩的内容,并且会在粉丝中抽取粉丝发送一些福利。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删除)

楚汉版的“隆中对”,若能顺利实施,三国时代将提前四百年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