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浮」不等於「浮釣」,兩種釣法轉換使用,上魚更輕鬆!

個別釣友在介紹釣鯽魚方法的時候,常把“釣浮”與“浮釣”這兩個不同的概念等同起來,這是不正確的。這並不是摳字眼,如果不認清這兩個概念,將不利於正確運用相應的方法。在此,我談談自己的看法,希望對廣大釣友有所啟迪。

“釣浮”不等於“浮釣”,兩種釣法轉換使用,上魚更輕鬆!

一、釣組運動狀態不同

“釣浮”是靜態釣,它是指從鉤餌入水,浮標翻身站立,短暫地停頓、下降、反彈,再下降到位後的定位,這種靜止是二力平衡後的靜止。在這樣的運動軌跡上,魚訊的語言很少,一般都是浮標的自身語言,鉤餌到位後才會有魚訊語言。在某種程度上說,“釣浮”是釣者根據魚群所處的水層採取的一種以逸待勞的被動垂釣方式。

“浮釣”是動態釣,是指從鉤餌入水至浮標的調目到位的行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魚吃鉤,釣者會馬上抬竿重新拋竿;魚如果吃餌,浮標就會出現運動中的運動(下頓、加速或上送)或運動中的靜止(魚截口),這個運動或靜止是魚吃餌造成的。在該運動軌跡上,浮標的自身語言隨時隨地都可能被魚訊語言所打破。在某種程度上說,“浮釣”是釣者人主動引魚的一種垂釣方式。

“釣浮”不等於“浮釣”,兩種釣法轉換使用,上魚更輕鬆!

為了增加上雙尾的幾率,雙鉤的鉤距要大,一般在三個以上魚鉤長度為好

二、魚訊“點”的可控性不同

在“釣浮”的狀態下,魚吃鉤的“點”是釣者根據魚群的泳層高度設定的,是可控的,比如將鉤餌這個“點”設在離底20釐米高,魚群如果吃鉤,那麼它們就要到這個“點”去吃鉤。

而”浮釣”的時候,魚吃鉤的“點”是人們根據魚群的大致泳層範圍推斷所得,至於具體在哪個“點”吃鉤,人們不可控。也就是說,魚群可能在浮標翻身站立時候吃鉤,也可能在浮標下降的過程中吃鉤,又可能在浮標反彈的時候吃鉤。這樣,魚群想要吃鉤,在鉤餌下降的整個運動軌跡上都可以找到餌料,釣者只能控制魚吃鉤的“大致範圍”,而不可以控制魚吃鉤的“點”。

“釣浮”不等於“浮釣”,兩種釣法轉換使用,上魚更輕鬆!

釣浮時,子線及主線可按照釣底的號數進行搭配

三、調目與釣目不同

“釣浮”時,我們通過試釣找到了魚群的大致泳層,比如確定魚群的泳層為離底1米左右,釣者可據此設定調目和釣目,如調6釣2,將鉤餌定在離底1米高度,這就是“釣浮”的特徵,也就是說,“釣浮”既有調目也有釣目。

“浮釣”是動態釣,雖然釣者可以根據魚情來設定調目的高低,但在鉤餌的整個下降軌跡線上,魚隨時隨地都可能咬鉤,所以釣目是無法人為設定的。所以說,“浮釣”有調目而無釣目,因為你不知道魚在哪個目數上吃鉤,如果非要人為設定釣目,就要等鉤餌到位後再提竿 ,那麼”浮釣”就成為“釣浮”了。這可能就是有人將兩種概念及釣法搞混淆的原因。

“釣浮”不等於“浮釣”,兩種釣法轉換使用,上魚更輕鬆!

“浮釣”時,從鉤餌入水時起,釣者就要端著竿子緊盯浮標上隨時可能出現的魚訊

四、確定釣法的前提條件不同

確定使用什麼釣法是要有前提條件的,具體說來是由魚決定的,而非由釣者的意願決定。當魚的密度較大,魚的覓食慾望積極,通過人為的引誘,魚群可以被調動上浮追餌,這樣的情況就比較適宜“浮釣”,可發揮動態誘魚、打頻率、多釣魚的優勢。而在魚的密度小、食慾差,通過頻繁拋鉤引誘,魚群仍無追餌慾望等不具備“浮釣”條件的情況下,釣者就應該運用“釣浮”的方法以逸待勞。

五、釣組的配置不同

“釣浮”是靜中取動,鉤餌在下降的過程中一般不會出現魚訊語言,也就是說,只有鉤餌到位後才會有魚吃鉤。由於魚群的密度低,因此它不需要打頻率,所以,這種釣法決定了我們不需要使用硬竿,選用偏軟的竿子更有手感。

“浮釣”是“動中取動”或“動中取靜”,由於魚的密度大、上魚快,拋竿提竿頻率高,因此硬竿效果更好,所用的釣組規格也應增加。

“釣浮”的子線及主線可按照釣底的號數搭配,即子線號數約為主線的一半,因為線細具有隱蔽性,至於具體線徑,要根據魚的個體大小決定;浮標的選擇也不是很講究,能釣底的浮標一般都能“釣浮”,釣者根據具體的魚情水情加以選擇即可;至於魚鉤的大小,一般佔魚嘴的一半或魚眼大小即可,鉤距以兩個魚鉤的長度為好。

使用“浮釣”法時,子線號數一般要接近或等於主線的號數,子線的線徑大,切水性則差,可降低鉤餌在水中的下降速度,增加魚在上層就餌的幾率。一般來說,子線長度以10~15釐米為宜,子線短一些,魚訊就快一些。

與“釣浮”不同的是,“浮釣”時浮標要選擇長身長腳短尾滑肩的硬尾標,這種浮標重心偏下,翻身快,下降慢,適合釣行程,能更早更快地反映魚訊,降低鉤餌的下降速度,增加魚兒就餌時間。

另外,為了增加上雙尾的幾率,雙鉤的鉤距要大,一般在三個以上魚鉤長度為好。另外,適合“浮釣”的魚情,魚的食慾往往較強,為便於魚兒快速就餌,提高效率,魚鉤的型號要小,一般以佔魚嘴的三分之一大小為好,在釣50~100克的鯽魚時,用2~3號鉤為好。

“釣浮”不等於“浮釣”,兩種釣法轉換使用,上魚更輕鬆!

浮釣時,餌料應具有較好的霧化性和鬆散狀態,入水後能較快地逐層霧化脫落

六、追求的餌料狀態不同

“釣浮”時,鉤餌在到位前一般不會出現魚訊語言,我們主抓的是鉤餌到位後的吃口。在這個過程中,釣者不必追求餌料的快速霧化和鬆散,而是要注重餌料的附鉤性,以確保鉤餌到位後有足夠的餌料誘魚,因此一般以搓餌釣居多。

“浮釣”時,魚的密度大,追餌積極性強,為確保自上而下形成一個立體的誘餌區,留住更多的魚,釣者在保證有適當的拋餌頻率的前提下,必須使餌料具有較好的霧化性和鬆散狀態,入水後能較快地逐層霧化脫落,以刺激魚的食慾。“浮釣”時,釣者宜使用拉餌釣。

“釣浮”不等於“浮釣”,兩種釣法轉換使用,上魚更輕鬆!

釣浮時,鉤距以兩個魚鉤的長度為好

七、操作的頻率不同

前面講過,“釣浮”時,鉤餌從入水至釣目到位的過程中一般不會有魚吃鉤,浮標反映的都是自身語言,而非魚訊語言。因此在這個過程中,釣者不必提著竿子時刻留意魚是否咬鉤,可將竿子搭在竿架上等魚上鉤,也就是說,“釣浮”的條件決定了這種釣法不必過於追求頻率,而是一種以逸待勞的操作模式。

而“浮釣”時,餌料既要具有霧化、鬆散的狀態,還要保證水中自下而上有一個立體的誘魚區,這就要求釣者要有較高的拋竿頻率,以保障有源源不斷的餌料來維護誘魚的效果。如此,從鉤餌入水時起,釣者就要端著竿子緊盯浮標上隨時可能出現的魚訊,嚴陣以待,竿子也就不能搭在竿架上,更不能壓水線了,以免影響抬竿速度。一般來說,魚群的泳層越高,“浮釣”的操作頻率就要越快。

“釣浮”不等於“浮釣”,兩種釣法轉換使用,上魚更輕鬆!

“浮釣”時浮標要選擇長身長腳短尾滑肩的硬尾標

“釣浮”與“浮釣”雖然是兩種不同的方法,但都屬於釣離底魚的範疇,而且它們是可以相互轉換的,這主要取決於魚的密度及覓食慾望的強弱。當天氣、環境、魚的密度和食慾發生變化時,釣者應該及時在這兩種釣法之間進行轉換,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