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都没选定接班人,杨修却已经选边站队了

曹操都没选定接班人,杨修却已经选边站队了

也可以这么说,杨修就是被自己作死了。但他作死的原因并不是揣测领导的心思之类,而是他在曹丕和曹植争储之时的表现过于积极。

杨修出自弘农杨氏,从杨震开始,四世三公,而且还都当过太尉。毫不夸张的说,杨修家族和袁绍袁术家族是东汉中后期最著名的两大家族,门生故吏遍天下。按照当时的社会风气来说,如果东汉朝廷不出现政治动荡,杨修也当上三公是必然的结果。

袁氏家族因为在反对董卓时袁绍袁术起兵,董卓把留在京城的元氏族人全部杀死,袁氏家族元气大伤。但袁绍占据河北,一度是北方最大的政治势力,曹操经过长期战争,才最终灭了袁绍。袁术先占据南阳,后来又占据了淮南,并且第一个僭号称帝,同样被曹操所消灭。

所以,这种世家大族的政治潜力是非常惊人的,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机会,他们可能会爆发出非同寻常的政治能力。而在袁绍袁术被消灭之后,两大最著名的家族就剩下杨家了,自然会成为曹操的眼中钉。

曹操都没选定接班人,杨修却已经选边站队了

杨家还有个让曹操非常忌惮的事情,就是杨修的父亲杨彪对汉献帝非常忠诚。杨彪也曾经担任过太尉,在董卓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时,杨彪也不离不弃,跟随汉献帝到了关中。之后的李傕郭汜之乱中,杨彪也一直跟随汉献帝左右。司马懿家族中,当时司马懿的父亲跟随汉献帝前往关中,而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则率领族人回到了颍川。

因为杨彪对汉朝特别忠诚,汉献帝对他也是信任有加。曹操刚把汉献帝迎接到许都之后,皇帝身边的近臣中最重要的职位尚书令就是由杨彪担任的。也正是因为忌惮杨彪可能会帮助汉献帝对付曹操,曹操才借故将杨彪罢免,改由他更为信任的荀彧担任尚书令。这样,汉献帝就完全在他的监控之下了。

不过,正如钟繇是曹魏重臣,但钟会并没有表现出对曹魏政权的特别忠诚一样,杨彪对汉朝的忠诚,杨修却并没有对汉朝表现出特别的忠诚,而是一直在曹操的丞相府任职,和司马懿是丞相府同事,也是比较尽心的。

杨修和司马懿,曹丕,曹植基本上是同一代人。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开始启用了一大批年龄大约相当于他的子侄辈的人才,司马懿和杨修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了曹操的丞相府。同一批的还有司马孚,蒋济,高柔,王凌这些人。

曹操都没选定接班人,杨修却已经选边站队了

杨修出身名门,又特别聪明,不免恃才傲物,好出风头,不甘人下。在曹丕个曹植争储的过程中,杨修选择支持了气质与自己更为接近的曹植,而而且经常给曹植出主意,让曹植一度在竞争中处于上风,威胁到曹丕的地位。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愚蠢的政治选择,在储位未定之际就选边站队,把自己的政治前程与一个实际上没有多少政治能力的人捆绑在一起。这就是政治赌博,如果自己的主子成功,当然可以飞黄腾达,如果失败,那就完全葬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

曹植一方以杨修和丁仪兄弟为谋主,曹丕则以吴质为谋主。但是,绝大多数人再这个问题上的选择都是保持中立,不偏不倚,避免过早的与尚未确定为继承人的人捆绑在一起。这种选择显然是非常聪明的,也是非常持重的。

老一辈中,曹丕曾经向贾诩求教,而贾诩给他的建议也非常简单,不违子道,如此而已。也就是说,让曹丕不要过早的表现出要成为君主的野心,把儿子应该做的事做好就可以了,不需要动歪脑筋。

曹操都没选定接班人,杨修却已经选边站队了

年轻一辈中,司马懿也没有选择支持谁,基本上保持中立。一直到曹操已经确定以曹丕为继承人之后,司马懿也是以奉曹操之命的姿态成为曹丕的属官。当然,在曹丕胜出之后,吴质作为谋主,功劳很大,也成为曹丕的红人,前程看好。后来,司马懿就和吴质联姻,为司马师娶了吴质的女儿为妻。

相比之下,杨修就显得过于轻浮了。在曹植与曹丕争储的时候,他就耍小聪明,给曹植出主意。但那些主意都是非常短浅的,只能帮助曹植在个别问题上占得先机,却不能让曹操认可曹植的人品和政治潜力。和贾诩给曹丕的建议相比,杨修给曹植出的那些主意简直就是小儿科,跟小孩过家家占点便宜差不多。

曹操确定放弃曹植之后,当然就要为曹丕将来接班培植基本班底。这其中,曹真,夏侯尚,司马懿都是曹操为曹丕选定的接班班底。相应的,曹植也是儿子,而且是曹操很欣赏很喜欢的儿子,他也要对曹植有妥善的安排,既要让他将来不会威胁到曹丕接班,又要让他不至于被曹丕杀死。

而要达到这个效果,最基本的就是要解散曹植赖以争储的基本班底,让曹植丧失威胁曹丕接班后曹魏的政治稳定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要保证曹植没有能力造反,像袁绍的几个儿子那样,各自都有各自的班底,最后只能是相互分裂,打内战。

曹操都没选定接班人,杨修却已经选边站队了

在曹植的基本班底中,最具备这个潜力的,无疑就是杨修。杨修支持曹植,就意味着他身后的弘农杨氏也可能会选择支持曹植。曹植又放荡不羁,如果将来杨修私下串联,鼓动曹植起兵反抗曹丕,曹魏就可能会出现和袁绍身后一样的情况。

其实曹操也没有直接杀杨修,毕竟杨氏家族名声很大,杨修又有时名,是不好轻易直接动手的。所以,曹操先让杨修继续在丞相府为自己做事,希望杨修能收敛一点,学会夹起尾巴做人,也好将来把他的聪明才智贡献给曹魏。饭杨修却旧习不改,依旧耍小聪明,丝毫没有从储位之争中吸取教训。

曹操攻占汉中之后,司马懿劝曹操接着进兵益州,消灭刘备。而曹操在失去汉中之后,正在和刘备相持,想夺回汉中,刘备分兵据守,曹操进退两难之际,杨修没有给曹操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却揣摩曹操的意图,结果被曹操借口扰乱军心杀死。

杨修死后,杨家和曹氏的关系就可想而知了。曹丕篡汉为帝之后,为了招揽人心,曾经让人请杨彪担任太尉,但杨彪表示婉拒,实际上也就是不合作的态度。这样,弘农杨氏就从东汉末期的一等士族逐步滑落下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