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劉強東們」的高考往事,有一種青春叫高考

“馬雲、劉強東們”的高考往事,有一種青春叫高考

又到一年高考時,或令人莞爾、或歇斯底里,卻也別有一種勵志的能量,叫人不敢懈怠,叫人莫負青春。

或好或壞,很多人把高考當成一塊敲門磚,但這並不是我們學習的意義,人生中有許多翻船或翻盤的機會,即便考試失常或發揮超常,也不意味著全局的成功或失敗。

那些年,互聯網大佬們的青春,高考又是如何的?

在那個特立獨行的80年代。

7月,杭州佬馬雲也幹了一樁怪事。他在高考志願裡填下了:北京大學。受父親影響,他從小喜歡曲藝,嘴皮子很溜,小學就上臺表演過相聲,但他似乎在考試方面並不靈光。那一年,他的高考數學只有1分。

那已經不是錢鍾書數學15分也能考進清華的年代了。很自然,馬雲收到了落榜通知。他想去幹臨時工,卻在賓館面試時,又因長相太差,輸給了一同前去、高大又帥氣的表弟。

命運似乎在奚落這個頂著大腦袋的瘦小男孩。但縱然高考數學考過1分,馬雲大學照樣妥妥地上了。

“馬雲、劉強東們”的高考往事,有一種青春叫高考

馬雲20歲那年,毅然參加了第三次高考。據說在高考的前一天,有一位老師對馬雲說,就你這個數學成績,能考及格了我就把姓兒倒過來寫。馬雲大受刺激,臨陣磨槍,死記硬背了10個基本的數學公式,在考試的時候一個個往裡套,然後,奇蹟就出現了——馬雲這次數學的考試成績考了79分。

不過,即使是79分,馬雲的總分數也還比三本科線差5分。至於北京大學,馬雲已經不去想了,這次準備去讀杭州師範。但幸運的是,就在這時候,機會來臨了——當年杭州師範英語系由於報考學生不夠招生數,校領導決定讓幾個英語成績好的專科生直升本科。

而正好英語很牛的馬雲,就藉此以本科生的身份踏進了杭州師範。

甩掉了數學這個千年老大難,馬雲在外語系經常保持在前五名,過起了學霸的日子。

事實上,他運籌帷幄的能力比成績更出眾,學生會活動做得好,還擔任了兩屆杭州市學聯主席,成為大學生圈裡的明星人物。

同樣成為明星人物的還有山西陽泉的李彥宏。

“馬雲、劉強東們”的高考往事,有一種青春叫高考

這位鍋爐工的兒子是這年的陽泉高考狀元,19歲的他考入北京大學圖書情報專業(現信息管理專業)。

在填報高考志願時,高中時參加全國青少年程序設計大賽的他,毫無疑問地喜愛計算機,但是第一志願卻不是北大計算機系,而是信息管理系,因為他考慮到:將來,計算機肯定應用廣泛,單純地學計算機恐怕不如把計算機和某項應用結合起來有前途。

雖然他很快就會厭倦圖書情報專業的無聊,轉而準備出國留學,研究計算機,但那個夏天,無疑是屬於少年李彥宏的榮耀時光。

李彥宏險些與北大無緣。他一度迷戀戲曲,甚至考取了山西陽泉晉劇團的學員。所幸,大姐在恢復高考第一年就考上大學生,成為榜樣,讓他明白上大學比學戲更有吸引力。

踩著80年代的尾巴,那年夏天,宿遷的劉強東馬上要進入高中。

這成為劉強東的命運轉折點——他沒有像當地多數窮人家孩子一樣選擇念中專直接找工作,而是選擇了高中。

經常考全校第一的劉強東,老師也鼓勵他:你將來可以做我們宿遷縣的縣長,在你的權職範圍內,對宿遷人民好點,為老百姓多做點實事。

從政做縣長的夢想自此種下。3年後,他果真以宿遷狀元的身份,考取了中國人民大學——一所盛產官員的名校。

他選了社會學,在這個農家孩子眼裡,這是一門囊括所有的大學科,將來肯定能當官。但入學當晚就有師哥戳穿了真相:社會學跟從政無關,且就業率在全校排倒數第二。

劉強東的縣長夢破碎了。

出於生存壓力,他開始務實賺錢。後來自學編程、開小飯館、在中關村租攤賣電子產品、創立京東,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馬雲、劉強東們”的高考往事,有一種青春叫高考

而中學老師的期許“對宿遷人民好點”,以另一種方式變成了事實。成名之後,劉強東幾乎成為最痴迷於回報家鄉的互聯網CEO之一。

後記

事實上,如今很多互聯網大公司的故事,都在80、90年代一輪輪的高考裡埋下了伏筆。那個年代嚴苛高考制度選拔出的“天之驕子”,創造了中國互聯網波瀾壯闊的近現代史。

而這個名單還有很長:俞敏洪、周鴻禕、丁磊、陳天驕…

不難發現,如今或曾經站在互聯網舞臺中心的這些人,背景出奇類似:以名校理工科學霸居多。

相比之下,中學輟學的羅永浩、專科院校出身的賈躍亭,這些另一陣營的互聯網創業者身上,似乎有著相似的蠻荒之力。

而高考這個轉折點,似乎把他們帶進了不一樣的人生漩渦。

“馬雲、劉強東們”的高考往事,有一種青春叫高考

今天,高考又一次如期而至。或許,無數個馬雲、馬化騰、李彥宏,此刻就坐在考場裡搏殺,十幾年後,他們將再次革新我們的生活。

祝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