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濱區白龍廟村:讓石頭房子變富民「金屋」

14戶農戶已簽約改造正在進行

【鶴壁新聞網訊-鶴報融媒體記者 張婷媛 實習生 馬恩】“我們和張家界一家旅遊開發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租賃農戶的石屋進行改造提升,發展民宿。目前已簽約農戶14戶,改造工作正在進行中。”8月14日,淇濱區上峪鄉白龍廟村駐村第一書記梁爽告訴記者。

淇滨区白龙庙村:让石头房子变富民“金屋”

近日,記者來到白龍廟村,滿眼都是古色古香的石屋,沿著碎石路行走在石屋間,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舊時光。(記者 張婷媛 攝)

白龍廟村因村北山岡上有一座白龍廟而得名,悠悠淇水從村邊流過,周邊還有白龍廟水庫、雷鳴灘等景點,旅遊資源豐富。依靠發展旅遊和光伏發電、金融扶貧等一系列舉措,2017年,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1戶33人中3戶7人順利脫貧。

一進入白龍廟村,就看到乾淨整潔的小廣場和各式各樣的健身器材。地面青石板鋪路,拾級而上,滿眼都是古色古香的石屋。“我們將村民閒置的石屋租賃後改造成民宿,供遊客居住。貧困戶可以在這裡當服務員,增加收入。”梁爽向記者介紹。說話間,記者看到五六名工人正在一處閒置的石屋院落裡平整土地、搬運石塊。“他們這是在改造石屋。”梁爽說。

在發展民宿的同時,該村還利用緊鄰桑園小鎮的優勢,申請財政資金40萬元,購置了5輛電動觀光車,為遊客提供觀光遊覽服務,僅此一項,貧困戶每年每戶就可分紅1000元左右;村裡依託白龍廟水庫建設了一個魚塘,發展漁業養殖和休閒垂釣,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村集體流轉了16畝土地,種植了14畝大櫻桃和2畝薄皮核桃,發展旅遊採摘,增加了群眾收入……

“俺家5口人,俺娘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小兒子剛一歲,家裡離不開人,我和媳婦也沒啥技術,不好找工作。村裡介紹我去看魚塘,每月3000元,還為俺媳婦提供了公益崗位,每月600元。其他的收入,像村裡的金融扶貧項目,每年可分紅3000元,光伏發電項目,每年可分紅1000多元……”貧困戶馬彬彬樂呵呵地給記者算著收入賬,他說今年肯定能脫貧。

該村最貧困的當數馬張林家。馬張林今年40多歲,是一位一級肢體殘疾人,生活不能自理,上下輪椅需要70多歲的父母抱上抱下。考慮到馬張林家的實際情況,淇濱區旅遊局兩年為他免費提供了6頭豬崽,幫助其增收。

“依託桑園村和我們村的桑蠶文化,我們計劃建設桑蠶文化展廳和生產車間,生產桑蠶製品,帶動貧困戶增收的同時增加村集體收入,讓白龍廟村更加富裕。”梁爽說。

總值班:李宏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