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集「逃出」微信生天?

云集“逃出”微信生天?

云集“逃出”微信生天?

在8月15日下午,雲集雲集正式宣佈品牌升級。

成立三年時間,雲集註冊店主人數450萬,VIP用戶數3300萬,2017年GMV突破100億,成為為微信生態中估值第二高的電商公司。

不過,被稱為“微商正規軍”雲集,在微信上的生意卻是越來越難做了。

前車之鑑,雲集“洗白”

要說起來,黃崢和肖尚略都堪稱“電商卡彎師”。在國內,阿里、京東牢牢佔據著自己的市場份額,再以它們的模式做電商,在流量成本日益上升的情況下,機會渺茫。而拼多多用砍價、拼團,雲集用分銷的方式,都找到了“人拉人”的方法,雖然算不上“超車”,但拼多多和雲集都突圍而出。

不過,非常規打法也遭人詬病。

剛上市不久的拼多多,市值超過了唯品會,成為了中國第三大電商,但遭到了國內媒體對“山寨”“假貨”的大規模質疑,甚至可以說,凡是出現拼多多名字的地方都不缺罵聲。

對於同樣是“3歲孩子”的雲集,拼多多的遭遇值得引以為戒,畢竟雲集也有黑歷史,其三級分銷體系涉嫌傳銷。2017年7月,雲集微店因涉嫌傳銷,被杭州市濱江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958萬元的鉅額罰款;8月初,雲集微信公眾號、服務號被微信官方永久封停。

在會上,肖尚略著重強調了雲集在農產品上行、精準扶貧、低線城市消費升級、對西北六省包郵等在社會責任方面的努力和貢獻,並稱雲集是普通人的互聯網的就業機會,和互聯網的創業機會。

云集“逃出”微信生天?

中肯地說,這些都是好事,但也都是老生常談了,阿里、京東、甚至拼多多都在講相同的故事。而曾在商業底線徘徊的雲集,來講自己給社會帶來的貢獻,有那麼一絲違和感。

從之前的“悶聲發財”,到走向大眾視野。這種轉變,折射出雲集生存環境的轉變。

2017年8月,騰訊永久封禁相關公眾帳號,並限制相關主體公司註冊其他公眾帳號。

不比拼多多“乾兒子”的身份,雲集犯了錯,沒能讓微信再次放寬鬆。現在小程序成為電商標配,但云集還沒有自己的程序,從APP上發到微信的鏈接,只能以H5的形式,並且弱化了雲集品牌。而騰訊也投資了同樣S2B2C模式的好衣庫,則很有可能自己再找出另一個“雲集”。

現在進雲集APP,會發現裡面多了一個“發現”欄目,這項功能類似微淘或者說“朋友圈”升級版,可以關注雲集達人以及所有店主,而每個店主也都能在發現頁發佈商品心得(類似小紅書筆記)並添加關聯商品。雲集想從APP內自建社區,達人在社區內帶貨,而這些圖片和心得,也都能下載或以H5的形式轉發到微信上,不過,沒有附帶鏈接,也沒法再微信內購買。順便說一句,在雲集裡,就沒有評論一說,只有賣貨素材。

2. 合規後的乏力

在涉嫌傳銷的罰單之後,雲集進行了長達四個月的整改,重新設置團隊體系,現在的雲集,毫無疑問是合規的。

雲集方面表示,現在店主如果做得比較好,可以成為銷售經理,但兩者之間沒有層級關係,另外還能通過競聘機制成為服務經理,服務經理跟雲集簽訂了勞務合同的,他們對店主的經驗分享或者培訓,由公司支付酬勞,但他們和店主之間也沒有層級關係。

但云集在合規的同時,也引起了大批店主的不滿。界面新聞報道,在2017年底,四大店主集體離開雲集,帶著他們各自的社群成員,加入了起盤不到三個月的達令家。“雲集政策改變了,大店主利潤被削弱,團隊成員的利益激勵不足,早晚會流失。”

事實也是如此,很多店主就為了賺錢才來到雲集,看不到利益之後,自然想另起爐灶。

現在拼團、分銷,已經成為國內電商的標配玩法。京東拼購、蘇寧拼購、貝店、網易推手、微選、雲品倉、淘寶特價版,此外還有洋蔥海外倉、有好東西等等,太多拼團、分銷的玩家湧入市場。

玩法的窗口期已經過去,拼多多跑得快,成功上市,而云集則沒有那麼幸運。肖尚略說,要“跟中國前三的主流電商平臺學習跟對標”,這句“狂言”的背後,是在其他玩家搶食微信社交電商紅利,但云集被微信永久封殺,在微信落人一步。一名有28個“下線”的雲集店主告訴虎嗅,雲集被封殺之後轉投其他類似平臺,理由就是“在微信上不方便”。

走“嚴選”路線

這次雲集的升級核心,無疑是想用“購物享受批發價”打出差異化。肖尚略說就像天貓的“理想生活”、京東的“多快好省”,認為“批發價”是屬於雲集的品牌概念。

對於“批發價”的解讀,他表示:“消費升級是性價比升級,升到最後就是價格降級。降到極致,降到無需‘討價還價’,就是‘批發價’。”這番表達與拼多多的追求非常相似:一分價錢一分貨的基礎上的高性價比。真正用戶能夠留存的核心是他買到了大部分性價比比較高的東西。

云集“逃出”微信生天?

雲集上有不少知名品牌,但性價比這種東西,說的都品牌行貨,只要是稍微大一點的渠道,同一品牌的同一商品價格都不可能差太多,否則就是竄貨。例如小米手環3,在雲集上“限時特賣”的價格是169,批發價是167.31,但想省這一塊多錢,則需要花錢成為雲集店主才可以。

而所謂的渠道專供,很多不過是換了包裝規格,做出差異化而已。拼多多也是一樣,真便宜的只是個別引流款,所謂的性價比,得從非行貨上找。

今年5月,雲集發佈了“品制500”戰略,跟製造商合作,做C2M定製,也跟品牌合作,做雲集專供商品,精選爆款,計劃在2018年上線50款SPU,並將商品總數量控制在4000SPU。

對“品制500”,雲集COO胡健健做了一個非常“網易嚴選、名創優品”的解讀:一款素野品牌的氣墊跟Chanel 500多塊的氣墊是相同供應商,相同配方,但價格只要149元。

事實上,“品制500”與網易嚴選的內在思路也並無二致:用盡可能少的SKU,做盡可能多的銷量。單一商品的訂單量越大,邊際生產成本越低,平臺議價權就更高。

云集“逃出”微信生天?

總結一句話,就是渠道品牌化,掌握定價權。現在再想創造“信息不對稱”的消費環境已經很難,但如果某種商品整個市場貨源渠道唯一,那能更容易憑藉優勢賺到高利潤。就如同淘寶心選、京東京造一樣,渠道方辨別用戶對商品的需求,然後打造自營商品,用性價比成為用戶的選擇,從而吃掉同類商品的蛋糕。

行貨由天貓、京東等大玩家壟斷,雲集的優勢,在於其精準的消費人群(主婦、寶媽),並形成了比較封閉的消費環境,可以用非行貨、定製化、差異化的產品,用KOL的傳播,將用戶群體拉回一個相對“信息不對稱”的消費環境中。

說到這裡,就想起拼多多上的“白牌”商品。我國號稱世界工廠,不缺產能,缺的是品牌,所謂“性價比”,都是找一個品牌商品做參照,然後對標功能性。對雲集、拼多多等渠道方來說,通過渠道資源傾斜打造品牌,並不困難。

不過,跨境商品可能是一個能夠做到大牌“批發價”的例外。通過供應商拿貨以及跨境關稅的紅利,跨境商品可以比專櫃商品低很多,而跨境商品天然信息不對等,因此跨境商品與會員制、分銷模式非常契合。雲集現在也要增加跨境商品的比例,而在杭州,有一批以跨境商品為主的會員制電商。

社交電商的下一站

從另一個角度看,從“手機開店上雲集”到“註冊雲集APP,購物享受批發價”,是從“開店賺錢”向“購物省錢”的轉變,這背後表明雲集有意弱化分銷盈利,期望得到更多的直購消費者。

除了將“批發價”打出來,此次,雲集從logo、字體和色彩等方面強化了品牌視覺規範,強化消費者品牌認知;發佈新的吉祥物快遞盒,也是強化雲集在C端的存在感。

S2B2C模式,其關鍵點在於能夠引流分銷的小B,雲集靠小B迅速發展,同樣也受到小B的制約。如前文提到,這些店主往往以分銷盈利為目的,有龐大的下線,在雲集賺不到錢之後,幾個大店主紛紛轉投政策更好的達令家繼續撈金。但同樣,如果有比達令家政策更好的社交電商,這些店主又會再一次拋棄達令家。

云集“逃出”微信生天?

現場等待與肖尚略合影的店主們排起了長隊,絕大部分都為女性

而在用分銷的方式獲得比較精準的消費群體之後,很多社區電商平臺都開始弱化分銷,強調性價比,吸引直購消費者。例如達令家明確打出“自購省錢,分享賺錢”的口號,並接入了蘇寧易購和易果生鮮的供應鏈,另一家社群電商有好東西則是採用了平臺優選的模式,希望用精選商品吸引消費者及店主自購。

作為店主,在雲集賣東西,可以收穫的平均12%的提成,但在會上,胡健健的說法則是“如果你是雲集的會員,除了享受到優惠的價格之外,你還將享受到平均12個點會員的折扣。”將分銷轉成自購,或許是雲集未來的發展傾向,而當初開店的加盟費,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購買“批發價”商品的會員費。

“要把會員電商+社會化零售的模式做到極致。”這是未來雲集戰略目標。會員電商,成了雲集電商的下一站。

雖然肖尚略沒有明說,但他指的就是Costco。拼多多也說自己的未來是Costco,就像一股風潮,Costco成功基於其特色土壤,可幾乎所有的社交電商都說自己要做Costco,以雲集、拼多多為代表的社交電商,都處於這種矛盾之中。

肖尚略出淘,在微信做出了雲集,現在微信中很多新玩家,例如唯品會的雲品倉,都是跟雲集幾乎一樣的模式。現在在微信中難展拳腳的“肖大師”,是時候要走出微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