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食記:西北偏北的這座城市,憑什麼總讓人牽腸掛肚、回味悠長?

準備動身去蘭州時,有位朋友特意叮囑我:蘭州沒有拉麵,只有牛肉麵,若是你喊要一碗拉麵,麵館師傅會生氣的。

聽了這種說法,我不過哈哈一笑,然後就踏上了旅途。蘭州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有時令人牽腸掛肚,有時讓人反覆吟唱,總歸是讓世人難忘?

到達蘭州的那一刻,一切疑問的謎底都在心裡慢慢浮現。蘭州,一座黃河穿城而過的城市,它的每一處風景都散發著濃厚得化不開的獨特氣息。

中山橋

旅食記:西北偏北的這座城市,憑什麼總讓人牽腸掛肚、回味悠長?

我們去看一個城市,總是迫不及待要先去看看它從過往中走來的樣子。

中山橋,就扮演了這種角色。黃河穿城而過的蘭州,有不少溝通南北的大橋,但只有中山橋,讓世人如此掛念,讓每一個去往蘭州的旅人都傾慕而往,一睹它百年的風采。

中山橋的名氣,來自於它的古老歷史,它是由清政府出錢,美國人設計,德國人承建的,最終也是由中國工人修造而成的。

旅食記:西北偏北的這座城市,憑什麼總讓人牽腸掛肚、回味悠長?

一百多年來,中山橋見證了這座沿著黃河慢慢建立起來的城市,世人漸漸老去,而中山橋還佇立在此地,帶著歷史的厚重和溫和,滿目慈祥地看著人來人往的蘭州。

白塔山

穿過中山橋,對岸有一座白塔山公園,公園中有一寺,比這百年老橋更久遠。

旅食記:西北偏北的這座城市,憑什麼總讓人牽腸掛肚、回味悠長?

白塔寺始建於元代,站立在這黃河岸邊,獨成一景。白塔山公園裡曲徑通幽,小路彎彎曲曲,地勢漸漸高起。沿著小路拾級而上,在不經意的一瞬間,你轉過身來,一剎那,所有的情緒都在你的臉上凝固:從這裡觀黃河,別有一番壯觀和氣派。

旅食記:西北偏北的這座城市,憑什麼總讓人牽腸掛肚、回味悠長?

也難怪說,要想讀懂蘭州,就要先去看看蜿蜒穿城而過的黃河。

水車博覽園

蘭州曾被人成為“水車之都”,因為蘭州城比黃河岸高出不少,要想吃水,需要解決水源的問題。所以在幾十年前,蘭州的黃河兩岸有許多巨型水車,吱吱呀呀,撐起了蘭州人每一天的吃喝用度。

後來,灌溉和用水不再成為難題時,蘭州黃河岸的水車漸漸消失不見了。於是在蘭州城裡的“水車博覽園”和“水車園”,人們原汁原味地留下了水車,作為城市發展的見證。

旅食記:西北偏北的這座城市,憑什麼總讓人牽腸掛肚、回味悠長?

甘肅省博物館

位於蘭州城內的甘肅博物館,是每一個關懷蘭州城發展來龍去脈的人,應該多走幾趟的地方。

蘭州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這裡留下了大量文明交織的痕跡,穿梭其中,不捨走出。而這一件世人皆知的鎮館之寶“馬踏飛燕”,更是不能錯過詳觀的機會。

“馬踏飛燕”(“銅奔馬”),是由青銅器鑄造的,馬的形象是三足騰空,剩下一足踏在一隻鳥上,整個青銅器靠這隻足支撐,在我國出土文物中極為罕見。從1983年起,“馬踏飛燕”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許多優秀旅遊城市都能看到這座雕塑。

旅食記:西北偏北的這座城市,憑什麼總讓人牽腸掛肚、回味悠長?

縱觀蘭州美景,每一處都彷彿有說不完的話。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座不同的蘭州。不過,關於美食,人們的腸胃卻總是有相似的認同感。

牛肉麵

蘭州有近千家牛肉麵館,每個清晨,牛肉麵的香味瀰漫在城市上空,早起的人總是用一碗麵開啟一天的精神。

蘭州的牛肉麵粗細有講究,姑娘偏好的“二細”、爺們愛吃的“韭葉”、異鄉人也吃得慣的“細面”,都有愛好的偏頗成分在裡面。

蘭州的牛肉麵講究“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也就是:湯清、蘿蔔白、辣椒油紅、香菜蒜苗綠、麵條黃亮。這五種齊全之後,還得來一碗貨真價實的牛肉清湯。湯清鮮,吃完不口渴,且回味悠長。

旅食記:西北偏北的這座城市,憑什麼總讓人牽腸掛肚、回味悠長?

釀皮

蘭州的釀皮,分高擔和水洗兩種。高擔柔韌像刀削麵,水洗薄透像涼粉,各有各的滋味。

無論哪一類,加上當地特製麻醬、蒜水、豆芽,再上辣子一拌,香味四溢,色澤鮮豔,十分誘人。在夏天,不吃上兩碗,你哪肯走呢?

旅食記:西北偏北的這座城市,憑什麼總讓人牽腸掛肚、回味悠長?

牛奶雞蛋醪糟

在蘭州,想喝一碗名氣最旺的牛奶雞蛋醪糟,那得排隊,從街頭排到巷尾。

旅食記:西北偏北的這座城市,憑什麼總讓人牽腸掛肚、回味悠長?

牛奶雞蛋醪糟,就是將醪糟和牛奶一起燉煮,再打個雞蛋下去猛火燒開,最後灑上些芝麻、葡萄乾、花生碎等。味道濃醇,口感順滑香甜,讓人惦記。

旅食記:西北偏北的這座城市,憑什麼總讓人牽腸掛肚、回味悠長?

去過蘭州的旅人,總會不時地掛念這座城市。這座城市留給人記憶的,不僅是奔騰浩蕩的黃河水,還有那一碗回味悠長的牛肉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