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食记:西北偏北的这座城市,凭什么总让人牵肠挂肚、回味悠长?

准备动身去兰州时,有位朋友特意叮嘱我:兰州没有拉面,只有牛肉面,若是你喊要一碗拉面,面馆师傅会生气的。

听了这种说法,我不过哈哈一笑,然后就踏上了旅途。兰州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城市,有时令人牵肠挂肚,有时让人反复吟唱,总归是让世人难忘?

到达兰州的那一刻,一切疑问的谜底都在心里慢慢浮现。兰州,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它的每一处风景都散发着浓厚得化不开的独特气息。

中山桥

旅食记:西北偏北的这座城市,凭什么总让人牵肠挂肚、回味悠长?

我们去看一个城市,总是迫不及待要先去看看它从过往中走来的样子。

中山桥,就扮演了这种角色。黄河穿城而过的兰州,有不少沟通南北的大桥,但只有中山桥,让世人如此挂念,让每一个去往兰州的旅人都倾慕而往,一睹它百年的风采。

中山桥的名气,来自于它的古老历史,它是由清政府出钱,美国人设计,德国人承建的,最终也是由中国工人修造而成的。

旅食记:西北偏北的这座城市,凭什么总让人牵肠挂肚、回味悠长?

一百多年来,中山桥见证了这座沿着黄河慢慢建立起来的城市,世人渐渐老去,而中山桥还伫立在此地,带着历史的厚重和温和,满目慈祥地看着人来人往的兰州。

白塔山

穿过中山桥,对岸有一座白塔山公园,公园中有一寺,比这百年老桥更久远。

旅食记:西北偏北的这座城市,凭什么总让人牵肠挂肚、回味悠长?

白塔寺始建于元代,站立在这黄河岸边,独成一景。白塔山公园里曲径通幽,小路弯弯曲曲,地势渐渐高起。沿着小路拾级而上,在不经意的一瞬间,你转过身来,一刹那,所有的情绪都在你的脸上凝固:从这里观黄河,别有一番壮观和气派。

旅食记:西北偏北的这座城市,凭什么总让人牵肠挂肚、回味悠长?

也难怪说,要想读懂兰州,就要先去看看蜿蜒穿城而过的黄河。

水车博览园

兰州曾被人成为“水车之都”,因为兰州城比黄河岸高出不少,要想吃水,需要解决水源的问题。所以在几十年前,兰州的黄河两岸有许多巨型水车,吱吱呀呀,撑起了兰州人每一天的吃喝用度。

后来,灌溉和用水不再成为难题时,兰州黄河岸的水车渐渐消失不见了。于是在兰州城里的“水车博览园”和“水车园”,人们原汁原味地留下了水车,作为城市发展的见证。

旅食记:西北偏北的这座城市,凭什么总让人牵肠挂肚、回味悠长?

甘肃省博物馆

位于兰州城内的甘肃博物馆,是每一个关怀兰州城发展来龙去脉的人,应该多走几趟的地方。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这里留下了大量文明交织的痕迹,穿梭其中,不舍走出。而这一件世人皆知的镇馆之宝“马踏飞燕”,更是不能错过详观的机会。

“马踏飞燕”(“铜奔马”),是由青铜器铸造的,马的形象是三足腾空,剩下一足踏在一只鸟上,整个青铜器靠这只足支撑,在我国出土文物中极为罕见。从1983年起,“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许多优秀旅游城市都能看到这座雕塑。

旅食记:西北偏北的这座城市,凭什么总让人牵肠挂肚、回味悠长?

纵观兰州美景,每一处都仿佛有说不完的话。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座不同的兰州。不过,关于美食,人们的肠胃却总是有相似的认同感。

牛肉面

兰州有近千家牛肉面馆,每个清晨,牛肉面的香味弥漫在城市上空,早起的人总是用一碗面开启一天的精神。

兰州的牛肉面粗细有讲究,姑娘偏好的“二细”、爷们爱吃的“韭叶”、异乡人也吃得惯的“细面”,都有爱好的偏颇成分在里面。

兰州的牛肉面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也就是:汤清、萝卜白、辣椒油红、香菜蒜苗绿、面条黄亮。这五种齐全之后,还得来一碗货真价实的牛肉清汤。汤清鲜,吃完不口渴,且回味悠长。

旅食记:西北偏北的这座城市,凭什么总让人牵肠挂肚、回味悠长?

酿皮

兰州的酿皮,分高担和水洗两种。高担柔韧像刀削面,水洗薄透像凉粉,各有各的滋味。

无论哪一类,加上当地特制麻酱、蒜水、豆芽,再上辣子一拌,香味四溢,色泽鲜艳,十分诱人。在夏天,不吃上两碗,你哪肯走呢?

旅食记:西北偏北的这座城市,凭什么总让人牵肠挂肚、回味悠长?

牛奶鸡蛋醪糟

在兰州,想喝一碗名气最旺的牛奶鸡蛋醪糟,那得排队,从街头排到巷尾。

旅食记:西北偏北的这座城市,凭什么总让人牵肠挂肚、回味悠长?

牛奶鸡蛋醪糟,就是将醪糟和牛奶一起炖煮,再打个鸡蛋下去猛火烧开,最后洒上些芝麻、葡萄干、花生碎等。味道浓醇,口感顺滑香甜,让人惦记。

旅食记:西北偏北的这座城市,凭什么总让人牵肠挂肚、回味悠长?

去过兰州的旅人,总会不时地挂念这座城市。这座城市留给人记忆的,不仅是奔腾浩荡的黄河水,还有那一碗回味悠长的牛肉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