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長恨歌》:永遠讚美生命

白居易的《長恨歌》真的非常長,與《琵琶行》齊名,是中國歷史上無數不多的敘事鉅作,甚至可稱之為神作,有這樣的一篇作品既可在文學史上封神了。現在我們提及唐代詩人,往往是李白、杜甫為先,一詩仙、一詩聖,盡著風流;但真實的唐朝更尊崇王維——想想也便是了,李白一生縹緲、杜甫一生飄浮、孟浩然一生不仕,摩詰有天才,工詩工畫工樂,更是欽點的狀元,詩歌流傳之廣自有先然條件。但如果我們說對岸的東瀛,自然是尊唐到了極點,遣唐使晁衡——也就是我們說的阿倍仲麻呂,終於從二品大官兒——潞州大都督。天寶十二年,晁衡還鄉,王維作《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歸國船上卻遭遇風暴,險象環生。當時大唐詩人們的朋友圈都爆炸了,李白作了一首《哭晁卿衡》,一句“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成為爆文,不斷點贊、轉發。當年晁衡乘船觸礁不能航行,被風暴吹到越南,登陸後,又遭橫禍,全船一百七十餘人,絕大多數慘遭當地土人殺害,所幸有晁衡等十餘人生還。當然了,如果李白生活在現在,倒是很容易被查水錶,這又成了一件盛事。

白居易《長恨歌》:永遠讚美生命

言歸正傳,在東瀛,最為推崇的詩人就是白居易了。平安文士大江維時編輯的《千載佳句》中,共收中日詩人詩歌1110首,白居易一人之作品即佔了535首,平安時期,甚至建有白居易神社,人們把他當作神和菩薩來膜拜,雖然當時他還活得好好地~當年白居易去長安趕考,拜謁顧況,顧況說,長安的米很貴,居大不易啊。待到看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句子,長嘆道:此子居天下易。不知道顧況見到白居易的三弟白行簡會作如何感想,或許當他看到《女娃傳》會慨嘆:此子行天下簡(走遍天下不過是簡簡單單的一件事情)。

白居易《長恨歌》:永遠讚美生命

《長恨歌》的故事,東瀛文人寫過一篇《沙門空海》,陳凱歌導演拍攝過一部《妖貓記》,劇中白樂天為一部《長恨歌》與劉昊然邂逅,並慘遭催稿,但通過自己孜孜不倦、尋求真相,依然寫下了這篇亙古長歌。

長歌為誰而寫?

古今人們對於創作有著極為不同的理解,現代的人們喜歡“借鑑”,明明是別人的東西,改弦易張,便成為自己的作品,美其名曰“讀書人的事”;而放到古代則是截然不同的做法,人們往往將自己的詩作假託別人的名字,用以流芳千古,像李白《菩薩蠻》《憶秦娥》長短句,都疑為託名李白之作。如同這種現象,簡單粗暴地理解,往往會得出“今人為利,古人為名”的解釋。但轉念一想,最偉大的詩人也是從模仿開始的,如太白的《擬恨賦》;最偉大的作品也會留下作者名諱,如同張若虛孤篇壓全唐,即便他僅流傳兩首詩——另一首是《代答閨夢還》。

作詩,為抒情。憂思也好,激烈也罷,若不是“憑欄處瀟瀟雨歇”的慷慨,就是“長太息以掩涕兮”的喟嘆;若不是“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得志,就是“又豈在朝朝暮暮”的深情;若不是“勸君更進一杯酒”的傷別,就是“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寬慰……讀詩有四重,第一重見詩,見格律、見風骨;第二重見景,見白描,見工筆;第三重見人,見情感,見際遇;第四重見己,見世間,見生命。仔細看看啊,古今中外所有所有的詩歌,都只有四個字——讚美生命。每位詩人都有著無比璀璨迷人的生命,不管順境逆境,在黑暗中期盼黎明,在陽光下播撒絢爛,永遠高歌,永遠讚美生命。

白居易《長恨歌》:永遠讚美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