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變臉,股價閃崩,克明面業員工持股計劃危在旦夕

業績變臉,股價閃崩,克明面業員工持股計劃危在旦夕

克明面業董事長陳克明

 編者按: 從當年推著板車賣掛麵的街頭小販,到如今的上市公司董事長,克明面業(002661)創始人陳克明從不產小麥的湖南南縣出發,歷經20多年的奮鬥,打造出中國掛麵第一股。但進入2018年,這位從鄉村裡走出來的農民企業家,卻即將面臨一場來自資本市場的大洗禮。

  “一面之交,終生難忘”,是克明面業引以為豪的廣告語。而在資本市場,克明面業給人的印象卻是“友商機構笑著吃麵,員工持股含淚接盤”,“有大把餘錢屯在家裡,卻還接連舉債借錢。”

  財報顯示,2017年克明面業資產減值損失同比增加了233.73%;投資收益同比減少了1298.43%;財務費用同比增長了1329.66%。淨利潤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8%。最新股價跌至11.66元。

  同時,控股股東九成股權已被質押,最大一筆質押股的預警線為10.18元/股,距股價一步之遙;2018年3月26日是控股股東3億元可交換債的轉股起始日,強制贖回觸發價是20個交易日內有15天股價低於14.31元;員工持股計劃的預警線是9元……

  2018年1月31日,克明面業公佈業績“變臉”,股價隨即“閃崩”,兩天時間股價由14.02元下跌到11.66元。2月2日公司停牌宣佈重組。很明顯,這個重組的時間點值得玩味。

收購虧損殼公司 五穀道場引發商譽危機

 陳克明有句質樸格言:“不讓所有與我合作的人吃虧”。但前提是,總不能讓自己吃虧吧?可克明面業偏認為5000萬元換一家虧損的殼公司,是一場好買賣。

2017年,克明面業實現營業收入22.69億元,同比微增4.89%;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3億元,同比下降17.79%!扣非後,公司的歸母淨利潤只有7678萬元,降幅進一步擴大至32.42%。

克明面業收購五穀道場,業界認為勝負難料。

對於淨利潤下降的原因,克明面業表示,主要是公司對收購的中糧五穀道場食品有限公司(下稱“五穀道場”)計提了大額商譽減值損失,同時聯營企業出現超額虧損。

2017年6月,克明面業以5228萬元獲得了中糧天然五穀食品投資有限公司所持五穀道場100%股權及5368萬元債權。據公司067號文件顯示,五穀道場作為一家國有控股企業,2015年虧損-19257.24萬元,2016年虧損-315.83萬元,淨資產僅僅為1487.31萬元。

不過,克明面業接手後,五穀道場的情況反而惡化。年報顯示,2017年6月29日,克明面業並表五穀道場,報告期內,五穀道場實現收入4388萬元,淨利潤-1053萬元,與2016年相比收入在減少,虧損大幅增加。因此,克明面業在2017年年報對五穀道場計提了2168萬元的商譽減值。克明面業不僅要支付5000餘萬元的競拍款,還要承擔五穀道場方面的遺留問題。

和友商合作,克明吃虧“學雷鋒”?

細讀年報,我們發現這只是克明面業吃的明虧,還有許多暗虧。公司其他應收款前五名中,中糧江西天然五穀食品有限公司(江西五穀)為9385萬元,佔比達到85.53%。中糧江西五穀已被掛牌轉讓(但迄今還沒有出現接盤俠),債權預計無法收回,因此100%計提了損失。

這些損失加起來,就接近2個億。克明面業不僅著了五穀道場的道,還被江西五穀擺了一道。

被克明面業稱為“心心相印”的關聯方、聯營企業岳陽大地印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柳建國,主營業務長期依靠“吃麵”,2017年卻陷入鉅虧,也拖欠了克明面業的款項。就連陳克明親戚、關聯方曹紅專、陽建輝夫婦,也欠下公司上千萬的鉅款。

另一方面,2017年克明面業的預付款達到1.55億元,是往年的五倍。在前五名預付對象中,支付給河南兩家麵粉公司的合計就超過了4300萬元。值得一提的是,預付款第一名是湖南洞庭春米業有限公司,預付金額為4712萬元,克明面業如此爽快地大筆預付款,難道生意場上也要學雷鋒嗎?

業績變臉,股價閃崩,克明面業員工持股計劃危在旦夕

6.2億員工持股計劃面臨破產,誰買單?

南縣克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克明面業44.49%股權,是控股股東。但目前其所持有的89.62%股權已被質押,質押方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華創證券。而在2017年9日20日-2018年1月9日期間,控股股東甚至質押了99.3%的股權,真是在玩梭哈啊!

目前,其質押共分5筆,其中最大的一筆質押開始於去年5月8日,為6000萬股,經計算這一筆預警線為10.18元/股,而克明面業上一交易日收報11.66元,距離預警線幾乎只差一個跌停。

可以看出,控股股東在2016-2017年玩股權質押玩上了癮,以滿足自己的現金飢渴需求,這自然需要一個好的股價來支撐質押。2017年,克明面業號召和組織員工掏腰包,啟動了員工持股計劃。

業績變臉,股價閃崩,克明面業員工持股計劃危在旦夕

 但面對股價大幅下跌著急的,不僅是南縣克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的股權質押,克明面業員工持股計劃也面臨極大的風險。

重組停牌前的11.66元的收盤價,可能會使公司在2017年1月和5月實施的兩期員工持股計劃面臨破產。我們一一來細說:

第一期為興業信託·克明面業1號員工持股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公司員工出資11655萬元做劣後級,放大2倍在市場中募集23310萬元做優先資金,組成34965萬元信託計劃購買公司股票;止損位在單位淨值的0.85元。

2017年5月5日,克明面業1號買入公司股票16,177,731股,佔公司總股本約為4.81%,成交金額為269,242,082.10元,成交均價約為人民幣16.64元/股。

業績變臉,股價閃崩,克明面業員工持股計劃危在旦夕

第二期為興業信託·克明面業2號員工持股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合同規定::公司員工出資9155.52萬元做劣後級,放大2倍在市場中募集18311.04萬元做優先資金,組成27466.56萬元信託計劃購買公司股票;止損位在單位淨值的0.84元。

2017年11月20日克明面業2號買入公司股票15,092,530股,佔公司總股本約為4.52%,成交金額為233,161,228.73元,成交均價約為人民幣15.45元/股。

業績變臉,股價閃崩,克明面業員工持股計劃危在旦夕

如果按2018年1月31日收盤價格計算,克明面業1號的市值已經跌破了0.85元的止損線,估算為0.82元。克明面業2號的市值已經跌到0.84元的止損線附近,估算為0.844元。而2月1日股價跌停後,克明面業1號市值應該在0.76元附近,克明面業2號市值應該在0.79元附近。

這意味著,6.2億元員工持股計劃一旦強制平倉,隨時可能面臨血本無歸(這學費交的不便宜啊)。

此外,2017年底,控股股東南縣克明食品集團成功發行3億元可交換債,轉股起始日為2018年3月26日,轉換價格為19.08元/股。根據回售條款,當股價在20個交易日至少15個交易日低於轉換價格19.08元的75%時,債券持有人有權回售給發行人。

即股價連續低於14.31元時,債券持有人可馬上讓控股股東還錢。而從2018年1月24日起,克明面業股價破位下行,截至停牌前最後一天2月1日,股價連續7天低於14.31元,2月1日以跌停報收於11.66元。至此,大股東已經是火燒眉毛,上市公司也是捉襟見肘。市場已經看穿克明面業的虛弱之態,重組停牌很可能是不得已而為之。

(備註:什麼叫可交換債?它與可轉債有什麼區別?可交換債實質為大股東減持股份,也可以理解為大股東需要長期佔用低息貸款;可轉債實質為增加股本,可能理解為上市圈錢。持有可轉債的一個邏輯就是上市公司不但想要低息貸款,連貸款都不想還了,用股份充數。而可交換債卻缺失這個重要的持有邏輯,如果大股東想要減持,完全可以在二級市場拋出,相反,大股東完全有可能想要長期佔用低息貸款而故意打壓股價。)

  調研點評:以重組為名緊急停牌,是2015年我國股市股災發生以來,上市公司股東,特別那些重倉股票質押控股股東常用的“休克療法”,其目的尋找“解放軍”救援。

克明面業此時以重組名義停牌自然就是唯一的選擇,時間是重要的,尤其是追加保證金的時候,只有爭取時間籌錢才能挽回員工的真金白銀。停牌至今已經一個多月了,誰也無法說清誰來支付這2只信託的保證金。

當初,公司決策員工持股計劃之時,不知是否想到一旦出現緊急情況,由誰來拿真金白銀追加保證金?不管是救股權質押,還是救員工持股,錢由誰出?這隻有克明自己知道,或者證券監管部門知道。

現實,給自信的克明面業上了一堂財商教育課,也給參與投資的公司員工上了一堂風險教育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