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風語咒》:心若有正義留存,英雄即遍布四海

淺談《風語咒》:心若有正義留存,英雄即遍佈四海

大家好,這裡是麥子。由於處於略為尷尬的局面,原定於7月20日暑期檔國漫大作《風語咒》跳檔最終在8月3日上映,現已收穫一億多的票房,以及廣泛的好評。作為一個對國漫並不是特別瞭解的人,我原本並沒有知道《風語咒》上映的事情,所以也就沒有去影院貢獻票房的意思,但由於朋友的安利,外加網友對其良好的評價,最終還是下定決心去看了,看完之後也產生了諸多感概。今天,麥子就和大家說說對《風語咒》的看法。

淺談《風語咒》:心若有正義留存,英雄即遍佈四海

《風語咒》是由劉闊執導,並由多家公司聯合出品的國產動漫電影,是在借用“俠嵐”系列世界觀為前提而創作的全新故事。

《風語咒》所講述的,是被上古俠嵐封印的四大凶獸之一的饕餮,在經歷千年沉睡後甦醒。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失明青年郎明,從小便受父親的影響,立志成為俠嵐。即使父親在多年前就不知所蹤,自己也因各種原因遭到的眾人的排斥和鄙視,但朗明卻始終把父親當年傳授給他的秘訣牢記在心,那就是失傳已久的秘術“風語咒”……

淺談《風語咒》:心若有正義留存,英雄即遍佈四海

國漫的又一嘗試

如果要問我《風語咒》的質量如何,我的回答是——不錯!不論是人物形象的刻畫還是打鬥場面的特效,都處理得相當地細緻;BGM能與劇情恰到好處地融合在一起,並巧妙地營造了相應的氛圍;故事敘述相對流暢,並沒有明顯的拖泥帶水的問題;思想感情的表達也比較真摯,不會讓人有被強行餵了蒼蠅的尷尬與難受。綜合以上這些要素,我因此獲得了不錯的觀影體驗,這也讓我由衷地體會到了國漫的魅力,並對未來的國漫更加充滿了信心。

不過這不代表《風語咒》就已經是完美無缺的了,它同樣有其不足之處。比如朗明和蘇兮的感情線就顯得有些突兀,雖然說是日久生情,但是這種進度還是會讓人覺得莫名其妙,一時無法接受。當然,這只是我的看法,但我確實希望以後的國漫能把細節做的更加好,以此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淺談《風語咒》:心若有正義留存,英雄即遍佈四海

淺談《風語咒》:心若有正義留存,英雄即遍佈四海

這是一個關於英雄的故事

如果要說《風語咒》最吸引我的地方,那就是它對於“英雄”這個概念的闡述。

在最開始的時候,劇中的人們普遍把“英雄”這個詞和俠嵐劃上等號,在他們的認知中,俠嵐即英雄,如果想成為英雄的話,就一定要先成為俠嵐。而一個人想成為俠嵐,其手上必須要有俠嵐印,否則其能力再高,也無法通過俠嵐考試。不管是俠嵐官方還是普通百姓,早就在心裡給俠嵐設置了一堵高大的圍牆——只有手上有俠嵐印的才是俠嵐。於是,“英雄”就有了臺階,能成為英雄就只能是某些人的“特權”了。

淺談《風語咒》:心若有正義留存,英雄即遍佈四海

那麼,所謂的俠嵐又是什麼呢?難道真的只有成為俠嵐才可以成為英雄嗎?在電影的開頭,有這麼一句話——願以己身保一方淨土之人,被稱之為俠嵐。由此可見,所謂的俠嵐,就是有守護覺悟的一類人,並不單單只是擁有俠嵐印的人們。真正的英雄,是不會因為缺少某些身份的象徵而被埋沒。恰似那個村的村長王富貴對朗明所說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要守護的東西,我想,你也不會例外吧。是不是俠嵐不重要,為了自己想要守護的人,即便是面對無比強大的敵人,面對無

預知的將來,都應該義無反顧的走下去。”

是的,是不是俠嵐本身並不重要,重要是有沒有去守護的決意,一如朗明內心的覺醒:“我是個盲人,但那又如何呢? 世界不會因為我看不到而不再美麗。 我不是俠嵐,但那又怎樣呢? 我手中有屬於我自己的俠嵐印。”。或許正是憑著這份決意,朗明最終學著去駕馭風的力量,練成了風語咒,降服了饕餮,最終才成為了人們心中的英雄。

我想正是有著對“英雄”概念的巧妙理解,《風語咒》這個講述英雄的故事才能帶給我們如此真摯的感動吧?

淺談《風語咒》:心若有正義留存,英雄即遍佈四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