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三個敬畏”》張志鵬

《淺談“三個敬畏”》張志鵬

  看了電影《中國機長》,震撼的同時也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

  這部電影真實再現了發生在2018年5月14日川航一架飛機上驚心動魄的一幕,讚美了心理素質和技術過硬的中國飛行員隊伍。影片臨近結尾時,著名演員張涵予扮演的機長一口氣講出“三個敬畏”——敬畏生命、敬畏職責、敬畏規章,話語擲地有聲、發人深省,給每一位觀影者莫大的啟迪。

  生命,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生命值得敬畏無可厚非,因此也就有了“好死不如賴活著”的說法。但是,總有極少數人不懂得珍惜生命,把生命視作兒戲,生命在這些人的心中變得一文不值。如果說小孩子從高樓上往下“跳”、向外“飛”,是年齡小、不懂事,受到了網絡遊戲的影響,那麼有的成年人因為一點很小的事,便動不動就以生命相搏,又是何故?仔細想來,人的生命不是私有財產,並非個人專利。從出生降臨到世上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人的生命不只是屬於自己,也屬於家庭、社會、國家,乃至整個世界,帶有很強的公益屬性。在家庭裡,你有孝順贍養生你養你父母和撫養教育子女茁壯成長的義務;在學校裡,你有刻苦學習文化知識,對得起老師教育的責任;步入社會,你有報效國家、積極奉獻,讓社會變得更和諧的使命。如果僅僅把生命看作私有財產,肆意揮霍、處置,那是極度不負責任的表現。見義勇為、奮不顧身固然可貴,但絕不能輕易地以失去生命為代價。不管是自己的生命,還是他人的生命,都值得尊重和敬畏。我們不主張無謂的犧牲,我們鼓勵生命價值的昇華與體現。焦裕祿,我們認可;孔繁森,我們認可;千千萬萬英烈,我們認可。他們都是為了人民、為了國家、為了正義與自由才不惜捨棄自己的生命,值!

  人活世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份職責。一生中,能不能做到履職盡責,是對我們最基本的考驗。不同的人、不同的崗位都有著不同的職責:家長對子女的養育和教育職責,子女對父母的贍養職責,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醫生解除病痛救死扶傷的職責,工人安全生產高質量產品的職責,農民做好田間管理提高作物產量的職責,官員一心為民謀幸福的職責,群眾服從管理共建和諧社會的職責......世界上不存在沒有職責的人,只存在不認真履行職責的人。人不可能什麼都懂,但不懂不會可以去學。而當下卻有一種現象:一些人對自己分內的職責不去認真對待,動不動便以不會為擋箭牌,更有甚者還會堂而皇之推卸職責。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這些人偏偏還總是得到重視和寵愛。反之,那些勤於履職盡責的人則只能是幹——幹——幹,並不斷因為履職中的失誤和不足遭到批評。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成了現實;能者多勞,成了口頭禪;唯獨多勞多得成了一句空談。長此下去,後果可想而知。不想還好,一想可怕至極。

《淺談“三個敬畏”》張志鵬

  再來說說敬畏規章。我們的身邊有許多規章:住的小區物業有管理規章,行走在路上有交通規章,上班工作時更是有考勤、學習、開會等各種規章。規章的設立,本意是為了約束所有人,讓一切事情做起來有序不亂。如果制定的規章只在一部分人身上起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試想一下,制定考勤制度的人要求員工上下班守時,可本人卻對考勤置若罔聞,從不簽到,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如何服眾?一些手握權力的執法者糾正別人違章頭頭是道,而自己卻無所約束、肆意妄為,讓人怎麼看?可能有的人覺得以上都是小事,無所謂,然而不要忘了“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道理。相信不少人都聽過列寧和衛兵的故事。列寧忘帶通行證,結果認真的衛兵就不放行,列寧不僅不惱怒,反而表揚了衛兵。這如何不叫人敬佩?我國老一輩領導人,倡導公私分明,自己處處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從而贏得了人民的尊重與愛戴,帶動了一個國家的浩然正氣。

  電影中有一個鏡頭,披露了飛機起飛前的一系列繁瑣程序,機組人員有條不紊,嚴格按照要求逐項進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不厭煩,才保證了飛機飛行的安全。反觀現在,有多少交通事故不是由於不守規章所致?有多少安全事故不是因為規章形同虛設而引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期間,各地都要求人們戴口罩、減少外出、憑證件出入通行,可是總有個別人將這一規定置若罔聞,不聽勸阻,我行我素,這是什麼樣的行為?血淋淋的教訓,為什麼總是喚不醒一些人的認識與良知,得不到真正的重視?

  讓我們認認真真從小事做起,為了自己,也為了所有人,敬畏規章,敬畏職責,敬畏生命,共建和諧社會,共建美好家園!

 

=======================    

作 者 簡 介: 張志鵬,男,生於1971年8月,河北邯鄲肥鄉人,醫學教育工作者,邯鄲市作家協會會員。自幼喜愛文學,作品散見於《邯鄲晚報》《邯鄲文學》等報刊及網絡媒體!

《淺談“三個敬畏”》張志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