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改」是九死一生的事

“幣改”是九死一生的事

來源 | 互鏈脈搏

7月區塊鏈涼風漸起,但“幣改”提法一出,再次激發了從業人員分泌腎上腺素,一時間成為行業熱議話題,幣改的修正提法“票改”、“鏈改”也藉機問世。

但“幣改”究竟為何?其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初衷是否能夠實現?本期互鏈脈搏線上圓桌論壇邀請幣改發起人、CSDN副總裁孟巖、巴比特加速器聯合創始人胡夢迪以及區塊鏈評級機構圳鏈科技CEO楊傑一起釐清幣改的真相。

互鏈脈搏:感謝三位重量級的嘉賓參加本次互鏈脈搏舉辦的“幣改”圓桌討論,首先各位可以闡述一下自己理解的“幣改”,以及“幣改”的作用。

孟巖:“幣改”在區塊鏈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提出不是偶然的。

當下,區塊鏈在應用的時候,出現很多的問題,許多項目上幣的過程是中心化的暗箱操作,欺詐案例層出不窮。“幣改”的出發點是進行一場制度改革,通過公平、公正、公開的社群自治來對項目進行社群考察,項目因此能夠實現充分的信息披露,減少中心化的黑箱操作。

因此,幣改的本質不是簡簡單單業務通證化,而是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區塊鏈項目治理機制。比如,某個幣改項目,可以提出多個方案,進入幣改公示狀態。然後社群進行反覆的辯論。再經過共識規則的審核,讓這個項目的內部外部團隊把項目的信息瞭解得清清楚楚,選出執行的方案。在過程中,參與幣改的社群成員按照項目白皮書調查項目團隊成員的背景有沒有作假,技術可不可靠等。這是原來的區塊鏈項目所不具備的。作為“幣改”發起人,我希望通這樣的方式,實現區塊鏈更健康地發展。

楊傑:我所理解的幣改是一種新的生產關係的確立。

股份制這種商業模式存在了幾百年。自比特幣網絡穩定運營了9年以來,區塊鏈技術的特性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瞭解和認可,並希望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一套共識機制能夠解決其他行業的痛點。

目前來看,區塊鏈行業發展經歷了一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0到1構建區塊鏈經濟體系的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所謂的屌絲逆襲、暴富、空氣幣、割韭菜等等做法。也看到了一些團隊幾年如一日在堅持正向貢獻。在這一時期,資本和注意力大量湧入,造成了幣圈的繁榮,ico的繁榮,以及公鏈的蓬勃發展。

第二階段:幣改的出現。不僅是通證經濟學派敏銳注意到這個行業動態,交易平臺的負責人、資本方、研究機構等等都發現,區塊鏈技術和行業想要得到更好的長遠發展,幣改必然是一大推動力,會帶來新資金、新用戶和新業態。

第三階段:幣改一定程度上能解決行業痛點。因此把幣改做深,做實,不僅對區塊鏈行業,而且對傳統行業和實體經濟,都是有積極作用的。

胡夢迪:我比較同意上述二位的說法。一方面,幣改可以通過區塊鏈來推進行業公平、公正、公開的發展;另一方面,通過幣改,更多的產業能建立低摩擦的生產關係,在擁有資本和注意力的同時健康穩態發展。

但是“幣改”若要實行,並不會很容易。就像“股改”,從1998年至今共經歷了兩次失敗,三次股改才成功。“幣改”相較於股改的複雜,經濟系統更難設計。我個人認為,“幣改”不是一家公司的事,而是屬於整個產業鏈的事情。比如某個產業要發行通證,便要讓整個產業鏈中所有可能接觸到的人認可,並使之符合他們的利益。從價值層面看,要探究“幣改”是否可以為他們創造一些價值,同時,要探究通證是否符合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的人的利益。

互鏈脈搏:幣改的提出有個目的,就是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但市場對幣改也有一些不同聲音,比如說又是為割韭菜找的“藉口”,各位怎麼看?

胡夢迪:當然,市面上存在想通過“幣改”來割韭菜的人,比如我們發現一些傳統互聯網企業,由於融資困難、行情不好,是想通過“幣改”這種新的方式,以保生存、以求突破。

目前大家都在探索幣改的可操作性,但能否真正賦能實體經濟,還未可知。我希望“幣改”也能夠賦能實體經濟,也希望看到一些跑出來的案例。

楊傑:如我之前所言。區塊鏈亂象是在從0到1的區塊鏈初始階段產生的,這時候因為制度不完善往往會產生割韭菜的行為和動機,也更容易產生割韭菜的機會。

相比較而言, 幣改發生後,新入場的生力軍,較之行業初期從業者,在商業模式或者商業信譽等方面已有積累,較不容易發生割韭菜的行為。

孟巖:幣改的機制能夠比較好的過濾空氣項目,但在當前市場的環境下,這也給幣改本身帶來困難。我曾經在一個場合說,幣改是九死一生。

有很多方面會造成九死:比如社群內部的激勵不足、機制不正確、政策法規限制等。如果不能把握時機有所作為,幣改最後涼涼了,大家灰心了,離開了,幣改也就失敗了。

對於幣改是否能有力地支持實體經濟,這個我毫不懷疑。現在很多的企業,很多的創業團隊,在幣市大跌的情況下,仍堅持向區塊鏈發展,他們不是為了割韭菜,而是為了做賦能實體經濟的項目。他們一旦瞭解了區塊鏈、通證經濟他們就感覺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解放,幣改的內在力量在於此。

從對經濟的發展來看,幣改若能實施,將為實體經濟的商業模式擴展很大的空間。

股權模式走到今天,成為少數人控制多數人的工具。人們為了股權爭來爭去,爭奪的是企業的控制權。過程中帶來了很多的醜惡方面。如果能夠把幣改這個事情做好,用通證經濟把項目做得更漂亮,更加規矩,那就有可能創造新的時代。甚至有可能絕大多數創新創業都是在通證經濟模式下進行。

互鏈脈搏:當下有哪些行業適合幣改?

楊傑:初期為了減少阻力,我認為需要高價值流轉的行業適合幣改。比如金融行業中的結算和清算;跨國貿易;醫療行業;保險行業;版權;徵信;大數據等。不必要用區塊鏈技術去做改變的,儘量不要去做幣改。

胡夢迪:是的,並不是所有行業都適合幣改。部分行業與通證結合後反而會限制其行業想象力。

我認為是否要進行”幣改”要考慮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做通證化設計的價值來源是什麼?是增加增量市場、增加網絡價值、降低成本、還是尋找更多客戶;

第二個問題是,通證經濟為誰創造了價值?發行方、消費者還是中間方?符合所有參與者的利益了嗎?

第三個問題是,通證流通的邊界在哪裡?一般而言,通證後跨越的邊界越多,跨越邊界的需求越強,通證就會就越強大。

我認為,通證經濟系統關於不同的場景有不同的設計,有種說法是“5+1”的通證場景,其中“1”是幣幣交易所的場景,“5”分別是五種典型區塊鏈商業落地場景:網絡社區、數字內容、分享經濟、新零售及資產通證化。這五個場景也是初期適合幣改的場景。

孟巖:我的觀點有所不同。我認為,幣改不分行業,不分領域,關鍵是怎麼去做。我接下來談的幣改操作流程也是部分行業,都可以採用的。

首先,建立幣改的提案制度,任何人都可以在社群裡面提案。內容包括幣改的制度建設、治理機制、技術基礎設施等。

其次,進行項目公示,儘可能的透明化,儘可能的公開。

最後,進行評議,投票。提案如果獲得通過,那麼就要全社群去遵守,用這樣的方式來確立治理制度。

通過這套流程。我不敢說沒有壞項目、假項目,但相對市場上偷偷摸摸在背後上幣肯定是好多了。

互鏈脈搏:幣改的通證經濟機制怎樣去設計?這可能是最難的地方?

胡夢迪:雖然現在沒有說有非常成熟的案例,但大家都在不斷地嘗試,且也有很多投資人開始向這一領域觀望。

通證經濟最主要的三要素是:鏈、通證和社群。社區在自治的過程中,會形成一個生態。期間,需要關注三個方面:區塊鏈技術的落實;通證的建立、分配和管理;社群及社群價值共識的形成。

同時,生態系統需要一些機制進行治理,比如抵押權證明,提供了投票和決策的工具。除生態治理之外,商業體系內部無法達成一致時,鏈上還需要仲裁,從下至上,為整個生態系統的各方提供高效的服務,因此這是一個多層次、多維度的事情,需要一些“身先士卒”的公司和有更強需求的公司率先進行探索。

目前,我所提的比較適合一個新的機制產生,並不適合在原有的公司直接進行“幣改”。更合理的操作方式是,成立一個新的主體,設計完整的通證經濟系統,與原有主體做好token映射和利益平衡,讓通證在生態中自由發展和完善,再漸漸的將流量、行業資源與經驗導入,讓通證系統達到一個符合各方利益的穩態。

楊傑:行業尚在發展初期,通過通證經濟的設計或者是幣改,來真正實現社群自制的話,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那麼,如何往更好的經濟治理模式上推進呢?

首先,所設計的通證經濟,能在最大範圍上保證用戶、社群的自治權利是平等的;

其次:通證經濟中的Token,或者是價值單位,應能保證實際意義上的每個參與方選擇權;

再次:通證體系的設立,要保證:每個參與方維護生態的收益,大於破壞生態的收益。

最後:不管是幣改還是其他的通證經濟體系,本質上是為了讓這個行業或者是世界的經濟結構變得相對的合理和公平。

孟巖:我們在國內率先提出了通證經濟。在此之前也做過很多的通證經濟系統設計的闡述。通證經濟系統設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讓一群自由的個體在有經濟價值的通證激勵之下相互協作與交換,進而創建可持續繁榮的業務,讓大家都越過越好。這當中核心的問題是通證如何生產與分配,區塊鏈經濟如何發展。

我提出了七個原則,八個陷阱和十二個模板。要闡述會很長。大家可以網上找找相關內容。

互鏈脈搏:有些人會擔心幣改存在一些法律風險,各位怎麼看?

楊傑:創新,必然伴隨風險。幣改,是必不可走的路還是另有所圖?如果不是實質性推動區塊鏈技術去解決行業問題,而是將資產分割上鍊流轉以達到融資等目的,幣改這條路在中國必然面臨嚴監管,甚至要面對非法經營的法律風險;如果在現有商業模式需要以區塊鏈技術解決痛點,並且通證模式確實有利促進了經濟活力,則是各方喜聞樂見的結果。

胡夢迪:在現有法律框架下執行幣改存在風險,一方面主要是在security token上,是否要接受國家監管;另一方面與token和法幣之間的交換有關,往往通證生態中會用穩定貨幣體系來解決這一問題。

孟巖:幣改完全可以在法律規定的框架下進行。但需要注意一些陷阱是否違反法律法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