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中的知己好友:春秋管鲍之交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这是齐国丞相管仲的肺腑之言。他话中的鲍子就是鲍叔牙,齐国另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管鲍二人的友谊从年轻时候就开始了。二人都是春秋时齐国人。二人一起做过生意,一同参加过军队。管仲有才能却家境贫寒,一直无法施展才华。鲍叔牙深知管仲的才能,也一直在竭力帮助管仲。

做生意时,同样出资出力,但每次管仲总是拿最大的那一份,鲍叔牙却从未计较,因为他知道管仲家贫、生活负担重;

一同从军时,管仲经常当逃兵,正直的鲍叔牙却从未觉得管仲是个贪生怕死的懦夫,因为他了解管仲家中有老母需要奉养,是不得已而为之。

鲍叔牙始终认为管仲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始终竭力帮助一直倒霉的管仲,二人的友谊也越来越深厚。

乱世中的知己好友:春秋管鲍之交

管仲像

齐国发生内乱,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成为公子白的老师,二人开始了各为其主,斗智斗勇的生活。但是这段生活经历却并没有损害二人的友谊。

在齐国君主死后,散落在他国的公子们面临着谁率先归国谁就可能继承王位的局面。管仲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原本稳操胜券,让公子纠成为君主。没想到公子白是诈死,并因此为自己返国赢得了时间,率先回国称王。而辅佐公子纠的管仲则成为了阶下囚。

乱世中的知己好友:春秋管鲍之交

鲍叔牙像

鲍叔牙不计前嫌,在齐桓公继位后立即迎回管仲,并力劝一心想报一箭之仇的齐桓公立管仲为相。他婉拒齐桓公立自己为相的想法,因为在他的心目中管仲才有使齐国称霸诸国的惊天才能。

齐桓公抛弃私怨,终于立管仲为相,管仲也终于展露他的一身才华。他施行改革,使齐国从乱到治,出现了民富国强、社会安定的局面,他提出了“尊王攘夷”的主张,使齐国成为春秋首霸。

可以这么说:没有鲍叔牙的极力举荐,也就没有管仲后来在齐国的大展宏图。但是管仲在任齐相之后,却并没有提拔过鲍叔牙,甚至在临终前还叮嘱齐桓公不能立鲍叔牙接替他任齐国丞相之位,显得他很是不厚道。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管仲太了解鲍叔牙了,“鲍叔君子也。千乘之国不以其道予之,不受也。虽然,不可以为政。其为人好善,而恶恶已甚,见一恶终身不忘。”正直善良、嫉恶如仇的鲍叔牙根本不适合为官,更何况齐桓公身边那四位宠臣——易牙、竖刁、开方、雍巫,都是一些阿谀谄媚的奸佞小人,鲍叔牙怎么可能斗过他们?搞不好随时都能送掉性命。

鲍叔牙在得知管仲的临终之言,并没有丝毫的不满,反而面对来离间的易牙哈哈大笑说:“管仲公而忘私,不讲私人交情,推荐隰朋是为国为民考虑啊。如今我任寇一职,有权赶走那些奸臣,已经很满意了。如若真让我做了宰相,你还能在这里吗?”

管仲是个聪明人,他很了解齐桓公在失去自己后,肯定还会重用那四个奸佞小人,所以他不想置好朋友于危险之中,不让他为相,是最好保全好友的方法。

果然,不到一年,齐桓公竟被四个小人封住宫门,病饿而死。而他的儿子们为争王位,根本没注意到父亲已死,竟然在六十七天后才替齐桓公发丧……

由于管仲临死不荐鲍叔牙,鲍叔牙终得善终。

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相知的基础上,而管鲍之交,其相知之深厚,其友谊之纯粹,千载之下仍然让人感动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