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死前为保儿女恳求曹操,9岁儿子怒吼一句话,全家一个不剩

在三国鼎立时期,曹操是名副其实的枭雄,一方面志存高远,为了雄图霸业既可以放低姿态善待谋士,又可以做到嘘寒问暖无微不至;但是另一方面,他也可以因生性多疑残忍杀害无辜生命。这不,新的屠杀又开始了。

孔融死前为保儿女恳求曹操,9岁儿子怒吼一句话,全家一个不剩

原来,有位臣子看不惯曹操胁迫皇帝,就公然顶撞曹操,结果要被处死了。而他在临死前请求曹操不要杀害自己一双儿女。结果他九岁的儿子口吐八字,曹操听后就果断派人前往大臣家里杀了个片甲不留,全家一个也没剩下。

而这位大臣就是家喻户晓的孔融,就是让梨故事中的主角。那么这样一位有着谦逊辞让之心的孔融为什么会被曹操处死呢?

孔融死前为保儿女恳求曹操,9岁儿子怒吼一句话,全家一个不剩

孔融实为孔子后代,自幼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见多识广,举止不俗,谈吐不凡,是东汉一代大儒。其文章浑然天成,体气高妙,自成一体,并受到曹丕的褒奖。

但是孔融却有着文人的通病,这就是过于刚正不阿,不知灵活变通,特别注重气节。搁现代来讲,就是智商在线,情商着急。在任职司徒期间,孔融他秘密调查贪赃枉法之人,从不包庇犯罪行为,并将不法行为统统公之于众,从不屈从于特权之下。

孔融死前为保儿女恳求曹操,9岁儿子怒吼一句话,全家一个不剩

在东汉晚期诸侯割据连年混战的情况下,众人都劝孔融要识时务另立明主,但是他都严词拒绝了。后来在一次败仗之后无奈逃出城去。当时东汉衰微,挟天子以令诸侯已成常态,而曹操是运用这一理论最成功之人。曹操挟汉献帝迁都许昌,征召众臣入朝议事,而孔融就是其中一个。朝中诸臣均试图以肉刑来威慑民众,但是却遭到了孔融的极力反对。孔融认为民众野蛮是因为社会风气不好,惩罚百姓是治标不治本,应该加强社会教化,民风建设,让民众从内心深处信任国家。孔融的建议很快就被人采纳了。

后来孔融不满曹操将军国大权统统揽入手中,就一直攻击曹操,除了语言攻击之外,还写文章对其大加挞伐。曹操大败袁绍后,曹丕就将袁绍儿媳甄宓纳入后宫,而孔融就讥讽道:“武王伐纣后,将妲己赐给了周公,公此举难道不是在侮辱武王吗?”后来曹操下禁酒令,孔融除了当朝力争之外,还公然喝酒,行为中处处透露出对曹操的不屑。

这一切让曹操难以忍受,所以就找了一个借口处死孔融。当时孔融在临死之际,恳请曹操放自己一双儿女一条生路。孔融的一双儿女正借住在朋友家里,一听说父亲被抓,并不见有丝毫惧意。就有问他们:“父亲罹难,你们却仍能安之若素,何故?”孔融九岁的幼子当时怒吼一句话,口吐八字,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曹操听说此事后,心想小小年纪如此优秀,长大后怎么了得!此人决不能留。所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杀了全府的人,举家上下一个不剩。

孔融不愧为一代大儒,其子更是不同凡响,小小年纪便能如此淡定自若,还能对形势有个精准的把控,真是不简单,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历史上必能有他一席之地,真是让人为之扼腕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