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GDP74.4萬億,17年爲82.7萬億,6.9%增速如何計算出?

庶民G


2016年,中國經濟總量為743585億元,而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為827122億元,GDP增量達83537億元,通過計算就可以發現,其實是增長了11.23%,那為什麼公佈的數據顯示增長了6.9%?



其實這主要涉及到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兩個不同的概念。名義GDP,就是用生產物品和勞務的當年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而實際GDP,就是以某一年的價格作為基期價格計算出來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

目前我們每年統計的GDP是以當年的物價為基準來核算的。比如2017年我國的GDP為82.71萬億人民幣,是以2017年的實際產量以及產品價格來核算的。但是為了統計相對於2016年的GDP實際增速,則又需要用到2016年的產品價格來計算。也就是說,名義增速是以2017年的實際產量和產品價格來計算,而實際增速以2017年的實際產量以及2016年的產品價格核算。



所以,2017年產品價格上漲了,那麼統計出來的GDP名義增速就比實際增速高了。但是2017年我國的CPI(物價指數)上漲了1.6%,而2017年的名義增速11.23%,以及實際增速6.9%,兩者之差為4.33%,並不等於1.6%,這又是為何呢?其實,名義增速=實際增速+CPI因素+其它因素,其它因素是指不列入CPI的因素,比如房價等。

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總量為418961億元,實際增長6.8%,而名義增速則是9.82%,其中各省份的GDP、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如下:


錦繡中源


如果這是一道數學題,那麼增速應該是這麼算:

(82.7-74.4)/74.4=11.16%

增速應該是11.16%

但這是一道經濟題,所以不能這麼算。那麼6.9%的增速是怎麼算的呢?

①.GDP是怎麼算的

解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GDP是怎麼算的。

GDP可以通過三種方法計算得到:分別為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我國目前以生產法GDP為準。 也就是說按照生產產生的價值計入GDP。

生產法計算公式如下:

GDP=勞動者報酬+生產稅淨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

但是這個過程中忽視了一個問題,比如說我生產的兩個一模一樣的產品,今年單價為1元,明年單價是1.2元。

這產生的0.2元只是市場物價上漲帶來的增長並不是生產價值的增長。所以就會有兩個新的概念。

②.名義GDP和實際GDP


名義GDP和實際GDP,與此對應的就有名義GDP增速和實際GDP增速。

名義GDP:按照現期價格評價的物品與勞務生產

實際GDP:按照不變的價格評價的物品與勞務的生產。(指定一年作為基年,用基年的價格作為比較的基礎)

其實,實際GDP就是在名義GDP的基礎上加入了通貨膨脹的考量因素。

即:實際GDP=名義GDP÷本地生產總值平減物價指數

而GDP實際增速就是扣除了通貨膨脹因素後、以不變價格計算的增速。計算公式為:

實際GDP增長率=[(1+名義GDP增長率)÷(1+本地平均物價指數升幅)×100%]-1

所以,計算的11.16%是名義GDP增長率,而6.9%才是實際GDP增長率。


小白讀財經


這個問題問得好!很多人會想當然,認為這還不容易,17年的GDP總量減去16年的GDP總量是8.3萬億,再用它除以16年的總量再換成百分數,簡單的數學題嘛,結果是11.15%…咦,不對,數算大了。



是的,剛開始我也以為這麼算出來的,實際上還有點門道。這個結果計算偏高,是因為沒有經過價格調整。

正確的做法是要扣除上一年的通貨膨脹率,即先用名義GDP總量(題目中的GDP總量)除以GDP價格指數,得到不變價計算的GDP,之後,再用上面的方法計算就對了。



有網友提到,我們自己計算的增長率和統計局的會有一些小小差距,因為統計局經常修訂自己的數據…所以我們還是以統計局的增長率為準,具體有沒有水分,一方面我們不得而知,另一方面知道也沒意義。



2017年GDP增速為6.9%,高於預期,也是七年來首次提速,不知是否意味著我國經濟又將重新迸發活力?


藍藻能源


按照2016年和2017年的GDP 74.4萬億和82.7萬億,做計算得出的增長率是11%。可這個11%只是名義增長率,這個增長率並不能體現出真實的GDP增長,這是實際GDP的增長率受到其他各種因素的影響而表現出的虛高增長。

名義GDP和實際GDP

其實GDP還分為名義GDP和實際GDP,名義GDP也稱貨幣GDP,就是一般時候我們所說的GDP,2016、2017年的GDP 74.4萬億和82.7萬億就是名義GDP名義GDP主要受當年實際產量和產品價格影響,也就是說,名義GDP的變動既反映了實際產量變動的情況,又反映了價格變動的情況。

實際GDP則是去除掉了歷年來物價指數CPI帶來的影響,而是用從前某一年作為基期的價格計算出來的當年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使用實際GDP可以衡量在兩個不同時期經濟中的產品產量的變化,以不同的價格或不變金額來計算兩個時期所產生的所有產品的價值。

物價指數CPI的影響

舉例來說:假如一個社會只生產包子。在2016年,我們可以生產100個包子,每個包子1元。2017年,我們還是生產了100個包子,但是受到了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影響,每個包子的價格漲到了1.2元。

在核算GDP的時候,2016年GDP為100元,2011年GDP則為120元(100*1.2)。如果直接計算,則2017年GDP增長率為20%。但實際上,這20%就是物價指數CPI。因此,當我們剔除掉價格變動的影響,實際增長率為0%,根本就沒有增長。

名義GDP增長率和實際GDP增長率

就如同名義GDP和實際GDP,由於名義GDP會受到價格變化和物量變化兩大因素影響,所以名義GDP增長率會比實際增長率高,而實際GDP增長率反而能去除掉物價的影響體現出實際產量的增長。

那麼名義增長=實際增長+CPI因素+其他因素,2017年CPI是1.6%,其他因素則是包含了不列入CPI的因素,比如房價,2017年我國商品房價格名義增長5.57%,是計入名義GDP但卻沒有計入CPI,所以名義增長率比實際增長率高是正常的。

所以說公佈的GDP是名義GDP,自己計算出來的增長率11%就是名義GDP增長率,其中包含了物價指數等其他因素。而GDP增長率6.9%則是實際增長率,是用實際GDP計算出來的,剔除了價格變動等因素的影響,能更為真實地體現出我國生產力價值的提升。


金十數據


相信這問題也是很多人埋藏在心裡的一個疑問,甚至每每成為大家吐槽的談資。

這裡麵包含了兩個重要名詞:名義增長實際增長

概括來講,名義增長=實際增長✕物價指數✕其他因素

名義增長就是我們肉眼可見,小學生都會算的:(82.7-74.4)/74.4=11.2%

既然增長了11.2%為什麼還要說增長了6.9%呢?這叫實際增長,也就是刨除了物價上漲等一系列因素之後的真實增長,這個數字對我們更有實際意義。

稍微知道點經濟常識的人都知道,物價指數(以下簡稱CPI)是造成名義增長和實際增長之間差距的非常重要的因素。2017年CPI是1.6%,但是11.2-6.9-1.6=2.7,還有2.7個百分點的缺口對不上啊?

這一塊包含CPI自身的因素CPI之外因素的影響。

  • CPI本身的因素:即使是CPI本身也因各種細分領域權重的調整不及時而導致失真。我國近些年對權重方案每5年一大改,也在嘗試一年一小改。但改動總是滯後的。舉個淺顯的例子:

2017年,我國的4G手機出貨量比2016年下降11%。而空氣淨化器銷量卻比2016年增長了大約20%,但是他們對CPI的影響力還是按照16年的比例去算的,這就造成了眼睜睜看著卻又難以完全避免的誤差。

  • CPI以外的因素:CPI並不是無所不包,比如股市價格波動導致的財富消長,又比如房價


房地產計入GDP而房價不計入CPI。

2017年我國商品房價格名義增長5.57%(國家統計局數據:銷售面積增長7.7%,銷售額增長13.7%)作為我國支柱產業之一的房地產業,其價格波動對GDP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加上其他不被計入CPI的因素一起,影響著名義GDP的變化

我的計算公式是這樣的:

名義增長=實際增長✕CPI因素✕其他因素,即:

111.2%=106.9%✕101.6%✕102.4%

可以簡單理解為:實際增長6.9%=名義增長11.2%-CPI因素1.6%-其他因素2.7%

數字略有差異,道理是一樣的。

一點粗薄理解,希望對大家有點幫助。也希望能看到業內人士專業而精彩的回答,歡迎大家的討論與指正。


十米長弓


如果你熟悉GDP核算方式的話,這個問題很容易明白。

當年GDP,是以當年物價為基準,核算統計出來的。比如2016年GDP是74.3585萬億元,用的是2016年的當年物價。2017年GDP82.7122萬億元,則用的是2017年的當年物價。為了統計2017年相對2016年的實際增長率,則必須將2017年的GDP用2016年物價核算統計。

2017年經濟增長率6.9%,就是用2016年的物價換算出來的。如果,用2017年的物價計算,那麼增長率就會在12%左右。


紅谷新視界


實際GDP與名義GDP通常是不等的。前者以不變價格計算,即剔除價格變化因素後的生產總值;後者以現行價格計算,包含了價格變動因素。通常,國家公佈的GDP總額是名義GDP,而GDP增長率卻是按不變價格計算出的實際GDP增長率,因此用當年增長率乘以前一年GDP數值不會簡單地等於當年GDP總值。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17年我國實際增長率是6.9%,如果按此增長率計算,2017年GDP總額是達不到80萬億的,但但正因為名義增長率高出實際增長率,所以GDP超過了80萬億。其它國家也是如此。例如美國經濟實際增長率經常在2-3%左右,但它公佈的GDP總額增量往往超過5-6%。

此外,近年我國經濟名義增量大大高於實際增長率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統計方法上發生了一些變化。為了同國際接軌,我國開始按照國際通行的SNA標準制定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以前未被計入GDP的一部分價值開始被計入GDP,例如研發費用,以前是作為成本扣除的,現在被統計為收益成為增加值。這些都增加了GDP總量。


過客233978287


GDP是西方經濟學創造的衡量一國經濟實力的指標。要是一個數字就能說明問題,那一份統計報告又何須幾十頁?中國錯就錯在,將GDP過分捧高,到了奉為唯一的地步。

我們都知道GDP的計算公式是C+G+I+(Ex-Im)。好了,正因為中國把這條公式奉為神。犧牲了中國的自然資源?地底下的資源不計入GDP。犧牲了人民的幸福?對不起,幸福不能量化,不計入GDP。天空常年霧霾?對不起,天空顏色不計入GDP。

資產貴精不貴多,GDP增長不代表財富有增長

舉個例子,建一條大橋,原本以為能使用100年(中國古代的橋上千年還能用),結果現在的橋,6年就倒了。所以只能又重建一條。這樣GDP就又翻倍了。GDP是翻倍了,問題是財富沒有累積,你原來擁有一條橋,現在還是一條,還付出了時間、人力、環境汙染、資源消耗等代價。

問題來了,你是寧願要我們的大橋6年塌一次,來換取雙倍GDP呢,還是一條100年不倒的大橋?

歐美國家當然選擇建100年不倒的橋,因為他們根本就不在乎GDP增長有沒有翻倍,每年增個1-3%就很滿足了。因為他們明白,只要財富真正地累積,才算是真正的GDP。但由於中國把GDP奉為神,所以寧要GDP也不要真財富。


小小搜


簡單回答吧,比如一個國家去年生產了100萬衣服,每件衣服賣100元,那麼這個國家去年的GDP就是1億。這個國家今年生產同樣的衣服110萬件,每件衣服賣110元,那麼這個國家的GDP增速會是(110萬件減去100萬件)再除以去年基數100萬件,即為10%,這個是實際增速。而國家公佈GDP數字則會是1.21億(110萬件乘以今年價格110元),公佈的GDP數字較去年多了21%,這是因為包含了物價(通貨膨脹)的成分,這個21%即為名義增速。

通俗的講,公佈的GDP增速僅考慮生產要素的增長,公佈的GDP數字則包含生產要素和價格因素兩個方面的變動。


北地


中國現在計算GDP,是參照國際通行作法,其計算方法科學可信。一方面,國家建立比較完善的統計網絡,根據不同層級、不同領域、不同性質的經濟活動進行大數據普查、抽樣;另一方面,根據地方上報的經濟完成情況的數據,進行審核、複查、巡視。根據全國商品進出口總量的變化、全國居民浪費品總量的變化、一百多種國際上通行的大綜商品的價格、銷售及指數變化、全國工農業生產情況、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及效益,銀行貨幣發行、信貸規模,收益,居民收入的變化幅度,以及物價的漲幅大小,等綜合因素來計算,先初算,後核實終審。一句話,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聯合國、世界銀行、各國政府都是認可的,自己也能感受到現在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