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郑庭笈兵败被俘,悔恨地反思说,这是我的奇耻大辱

抗日名将郑庭笈兵败被俘,悔恨地反思说,这是我的奇耻大辱

1948年的9月,三大战役之一的辽沈战役拉开了序幕。当时,郑庭笈担任49军的军长。49军被编入了廖耀湘兵团,是解放军打击的重要对象。

当时,国民党军队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大约有55万人,这些部队被解放军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长春、沈阳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被切断,军队补给全靠空运,物资供应匮乏。

国民党军队虽然庞大,但是命运岌岌可危。

辽沈战役的总指挥是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司令部还有刘亚楼。他们都是一代名将。参战的主力是东北野战军。国民党方面,主力是卫立煌的正规军,约有48万人。战役开始,东北野战军包围了锦州的范汉杰兵团。

抗日名将郑庭笈兵败被俘,悔恨地反思说,这是我的奇耻大辱

范汉杰兵团被牢牢包围,很快就要全军覆没。在这种情况下,廖耀湘兵团奉命由沈阳增援锦州。但是,增援不成,反而被解放军围困,也有覆灭的危险。在这种情况,卫立煌只得下令廖耀湘兵团退回沈阳。在撤退的过程中,第49军在大虎山附近被包围,和其他部队失去了联系。据郑庭笈日后回忆说,被围困的部队“各自为战,陷于解放军四面炮火交叉射程之下,入瓮中之鳖,东逃西跑,互相践踏,人仰马翻”。从这段回忆来看,当时的国民党军队缺乏统一的战略部署和指挥,全军覆没已成定局。

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国军再也无心抵抗,都纷纷逃命了。郑庭笈带领49军指挥所的人员和第195师师长罗莘求一起逃窜,仓惶之下竟然躲到了195师的一个步兵团里,企图浑水摸鱼,逃过被俘虏的命运。

可惜,天不遂人愿,195师再次被解放军围困。他们奋力挣扎,为了不被俘虏负隅顽抗。10月27日夜间,解放军和195师展开激战。郑庭笈和师长罗莘求几次想要突围,但是都被解放军的猛烈炮火顶了回去。195师官兵死伤过半,已经没有了战斗力。夜间,身为军长的郑庭笈和师长罗莘求趁着夜色和双方停火的间隙,带领一个特务连悄悄逃窜,企图逃出解放军的包围圈。

抗日名将郑庭笈兵败被俘,悔恨地反思说,这是我的奇耻大辱

当时十分混乱,郑庭笈的部队已经失去了和外部联系的渠道。所以他们的逃窜也很盲目。他们只是朝着沈阳的辽河方向跑。逃窜了一夜,到天蒙蒙亮的时候,他们都以为已经逃出了包围圈。不料,他们却逃窜到了解放军第七纵队的工兵连哨所,疲惫不堪的郑庭笈再也没有抵抗的力气,只好乖乖束手就擒。

当然,被分割包围、逐个歼灭的部队,可不止郑庭笈的49军。到10月结束,廖耀湘兵团全军覆没。

另外,被俘虏的也不只有郑庭笈一个将军,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国民党少将以上高级军官被俘186名。其中就包括郑庭笈的上司廖耀湘。

10月30日,郑庭笈和罗莘求两人被送到了收容所,在那里,他们遇到了很多同僚。私底下,他们都在传,廖耀湘被俘虏的时候,没有说自己的真实职务,反而假称是第九兵团的书记官,最后被部下揭发。这件事给当时被俘的官兵留下了深刻印象。郑庭笈觉得这是奇耻大辱,后来他在回忆录里写道:“国民党政府摇摇欲坠,我半生的戎马生涯以失败告终了!”

参考书籍:

《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从战犯到公民》

郑庭笈回忆录:《归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