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美国,我如何在挪威收获学位、爱情和生活的快乐?

引 言

北欧留学很贵,不容易留下?但事实可能刚好相反。上海交大的师姐kiki在挪威留学并顺利留下,结婚生子。她的故事,曾为很多师弟妹打开过新世界的大门……

Kiki是挪威留学圈的“网红”。十年前,她从上海交大管理学院毕业,放弃美国深造机会,来到挪威读博士。十年里,Kiki陆续收获了喜欢的工作、一位高智商的挪威老公,和一对健康可爱的混血娃娃。

Kiki说:“来挪威前,或许有很多的理由,让我选择美国,但是,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卑尔根这个北欧小镇,来到NHH这个前所未闻的学校,当时只为追求一份宁静与独立,结果,它带给我的惊喜却是一重接一重!”

没认识她前,相信你和我一样,从来没有另辟蹊径关注过挪威。但Kiki的纪录,让人看到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学费全免、各种福利……还有一份真正打动Kiki的东西。

(本文根据Kiki十年前的多篇留学日记整理而成)

放弃美国,我如何在挪威收获学位、爱情和生活的快乐?

(Kiki一家人)

Kiki的挪威留学日记

放弃美国?我不过别人羡慕、但自己痛苦的生活

一直相信不论是择业,还是读书,都是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在上海交大,我们管院学生“最好”的归宿,被认为是世界顶级投行or咨询or基金公司,工作三年后,再到美国TOP10名校读个MBA,然后归国、跻身金领……

可惜,亲身体验了一年半,并没有拉近我与这条职业道路的距离,反而看着那些日里万机的忙碌而心生厌恶,特别是暑期实习的时候,每天挤地铁,在汗渍、吵闹、推桑中,会莫名产生一种恐惧。

我问自己:毕业后,找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忙忙碌碌,维持一个小白领的生活水准,这是我想要的未来吗?Kiki曾经的执着与梦想呢?想要去看世界的原动力呢?

但是留学美国,在华尔街奋力拼搏,努力买一个又一个名牌包,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我不想牺牲自己的快乐,去点亮别人罩在我头上的光环。”曾子墨在她的《墨迹》中道出她当初离开摩根斯坦立的原因。我常常觉得自己天资愚钝,上不了那个高顶,索性绕过那个坎。我经常和朋友说的一句话,“千万不要过那种别人看来羡慕不已,而自己却痛苦不堪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有权力活得快乐而精彩!横向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或许,正是这种随遇而安的思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的择校。本来考GMAT是很匆忙的,5个星期的复习赶鸭子上阵,700分,很鸡肋,但相比付出,已经很满足了,接下来,马不停蹄地3星期准备雅思,7分,也是Ok的成绩。

放弃美国,我如何在挪威收获学位、爱情和生活的快乐?

然后就是再次背包去欧洲开会,被北欧的冰雪风情彻底迷倒,宁谧的城,洁白的雪,虚缈的极光,善良的人们……连续6年被评为“世界上最适合居住的国家”的挪威有独特的魅力,没有高楼耸立,没有尘土飞扬,只有轻轻的问候与淡淡的笑。北欧人,不是那么热情,但绝对友好,用他们的腼腆传达着友谊。

恰巧在这时收到挪威经济与管理学院(NHH)的宣传信,来自于GMAT数据库匹配的结果。这是一所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学校,如果没有去北欧,如果它不是在挪威,我会像对待其他类似邮件一样置之不理,但我是相信命运的,既然我莫名地来到了这里,就给这所学校,给自己,一个机会吧。

申请的截至日期是3月1日,而这天我才能回到上海,根本是来不及申请的。于是在2月20日左右给学校去了第一封询问信,告知他们我的情况,很快,几乎是同一天,就收到了他们的回音,不再是冰冷的千篇一律的介绍,而是充满了热情的回复,告诉哪些材料一定要及时交,哪些可以稍微晚一点再寄。是的,我承认,就是这封信,让我动了正式申请的念头,因为,

我选择的生活,得到尊重,是第一准则。

占着身在挪威开会的便利,我开始广泛打探NHH的情况。零碎地获悉一些情况:NHH所在的卑尔根是挪威的经济中心,虽然首都移到了奥斯陆,但卑尔根的经济和管理还是非常出名的;挪威朋友给的评价是"it is the best school in Norway, at least in finance and business"(这是挪威最好的学校,至少在经管领域)。

但这些不能说明什么。NHH不是综合性大学,只是一所经管类学院,所以排名都查不到。但至少,当时能确定它不是挪威的“克莱登大学”。

回国后的4月初,收到了NHH的邮件,邀请我到卑尔根面试,费用全包。一时慌了,想他们误认为我还在挪威吧,赶忙写信澄清我已回上海啦!他们回道:“你能从上海来我们非常高兴,机票住宿我们来付没问题!”

这还有什么顾虑呢?全当一次免费旅行吧,半年里第三次飞赴欧洲……

学校把一切安排得很好,预定了市中心的旅店,交通便捷。教授们都很和蔼,没有咄咄逼人,完全是放松地聊天。面试时,我只是在编程建模这一块卡住了。

但任何时候,诚实是最好的解决之道。我真的不懂那些算法,但这些,正是我来学习的理由,也是我渴望学习的地方,只有不懂的,才有学习的价值和必要,而且从以往经历类推,我完全有能力通过学习掌握该项方法……我自信地回答着,满意的笑容出现在教授的脸上。

放弃美国,我如何在挪威收获学位、爱情和生活的快乐?

NHH在供应链的研究方向有两个:一个是造船供应链,这正好与我本科时的专业有关联;另一个是外海石油供应链,挪威作为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国,在这一方面的强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两个方向都是其本国的强项,对于中国也有很好的契合点。

对于专业,我是满意的。

NHH确实是挪威最好的商学院。但挪威全国总共才450万人口,都抵不上上海的三分之一,这样的“顶尖”不说整个世界,即使欧洲,也很难得到共鸣。但这又牵涉到我另一个世界观了,我只是很普通很平凡的女子,不需要我去撬动世界的经济,不需要我去运筹帷幄地球的运转,我最终的去向也只是找一份喜欢的工作,在那里快乐的创造价值,足矣。我相信,这点愿望凭借NHH的文凭与信誉,在挪威不难做到。

我不喜欢做选择,唯一,就是最好的。专注地做一件事,力只用在一点上,必然会成功,很简单,也不累。就像我暑期的实习,每次只投一个公司,也就进那个公司,不是大牛的公司,但是最适合我的;我想做世界人,就留心各类国际活动,每次只申请一个,每次一定会被邀请。

放弃美国,我如何在挪威收获学位、爱情和生活的快乐?

简单的选择,丰厚的回报?

选定了挪威,才知道它对于学术研究的支持资金有多丰厚。

这里博士待遇很可观,因为是国立,所以学费全免,而薪水即使税后,也足够负担全部的生活费,还绰绰有余。

这是欧洲不同于北美的地方,博士生在这里与学校是雇佣关系,直接签工作合同,享受所有挪威人的医疗、保险、养老待遇,同时也要承担交税的义务。

(编者注:挪威的公立高等学校,对于外国的本科学生,也免收学费。所有留学生享受国民待遇,医疗也免费。专业方面,海洋管理、船舶制造等专业最为顶尖)。

当然,NHH吸引我的,除了声誉、专业、薪水,还有其广泛的国际交流。挪威,真的因为是富裕到了一定的程度,所以有那么多的闲心与闲钱去资助各类NGO交流活动。NHH小小的一所经管院校,学生不到3000名,竟与世界112所有合作关系,一年3650万欧的基金。

与美国高校不同,这里的奖学金(工资)是4年制的,而不是每年评选一次,不需要面临被解雇的压力,合同一签4年,其间工资是随着挪威整体的收入水平一起调整上扬的。

而挪威的“高福利”是举世闻名,我们也有幸体验了一把。博士生所有的学习用品、电脑(IBM T61)、复印、电话、甚至是水果、茶点都是免费的,当然学费更是没有的。

到了三年级,学生会申请到美国做学术访问,除了工资照付,税率降低外(美国与挪威之间的互换协议,在美期间只要缴纳7%的税),学校还会提供8万NOK左右的生活补助,北欧读个博,赶上美国中产阶级了,难怪妈妈老是说“我想想做梦都笑呢,只读书,还给工资,最后还拿个文凭”。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象中的欧洲慵懒闲散,在这里是见不到踪影的。空前巨大的学习压力,一开始曾让我措手不及,不堪忍受,但是每个人都要为她的选择负责,当一切成为“习惯”时,我也就成为风景中的一物了,学习到1、2点,每周在办公室呆满7天,这些一开始的“惊讶”、“恐惧”,已经成为这里每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了,就无谓压力与辛苦,这就是生活。

放弃美国,我如何在挪威收获学位、爱情和生活的快乐?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这里的压力很大,但相比北美高校来自导师push的压力,这里的压力完全是自身提出的,是源于内心的自我约束与自我要求。在这里,你可以按自己的所想安排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研究自己喜欢的领域,虽然导师的指导少了很多,但是有了更自由的空间,也能更快乐更主动地学习,所以,真正是“痛,并快乐着”,用身体的劳累,享受知识充盈头脑的快乐。

对于本科、硕士或交流生来说,他们更喜欢这里丰富的课余活动。确实,NHH有各种学生社团,每年都会组织到世界各地参加不同的活动,而且费用超级的便宜,就我知道的,吃、行、住全包,去美国纽约10天8000NOK,去俄罗斯7天4000NOK,去墨西哥、古巴3星期10000NOK,只要愿意,总有一款适合你 :)

总而言之,NHH确实是做研究的好地方,我们唯一要做就是"学习"了,没有其他的烦恼与琐事,虽然压力超过了我的想象,但毕竟,当我们说为梦想奋斗时,总是要付出努力的,天上不会掉馅饼,梦想也不可能唾手可得!

放弃美国,我如何在挪威收获学位、爱情和生活的快乐?

方寸小国,为何让人感动?

出国前,我对要去的地方做了一番调查。查询信息时看到对于挪威的很多评论都是极其消极、负面的,不说全部,至少70%是在后悔到这里来读书。“孤独”、“无聊”、“没有激情”是用得最多的词了,都说如果有足够的资本与条件,绝对应该申请美国的学校。

过来之后,看看我周围的人,从上海来的同学们,天天在嚷着要尽快回归繁华都市,从北京来的,时时想着回到“祖国建设的洪流中“。整个卑尔根的人口没有一个彭浦小区多,市中心从头走到尾,半小时逛完,充其量不过国内的一个小县城。

而我们的生活呢?虽然只有10分钟的路程,但半个月才会进一次城,而且还是在有事的情况下,我已经算走得勤快的,有的朋友2个月没有离开过NHH方圆一公里以外的地方。我们最常去的购物场所,就是NHH附近的Rema,面积比徐汇1号楼下的食堂大不了多少,我现在已经可以闭着眼睛说出哪个地方摆哪个东西了。

今天在楼道里碰到系主任,谈起了即将到来的冬天,谈起了这里的天气,他说,这里绝对是学习的好地方,真的可以不分日夜黑白地、心无旁骛地学习,每天都是长长的黑夜……

但是,我必须说我真的很喜欢这里。因为性格决定了一切,那么多年,我习惯了一个人的日子,一个人旅游,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弹琴,一个人跑步,一个人写作,我所有的兴趣爱好都是“一个人”的。在上海我就不喜欢都市那种喧闹,我不看综艺节目,不爱逛街,购物都是一年两次的大购物。

我喜欢的周末就是听听音乐,做做十字绣,或者看掉一本小说。我对自然原生态的向往远远超过了都市的热爱。所以说,空闲的时候能让我弹弹琴,跑跑步,与大自然亲近,我就会十分的满意。

我的成长环境也决定了我的性格,我从来没有过生存的压力,也不用担心金钱的窘迫,我可以随意而生,随性而活。这是我的幸运,我感恩,所以我更适合这种没有名利追求,宁静致远的生活。

虽然说我也有梦想,但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努力、积极地过每一天,热忱地帮助他人,给周围的朋友带去快乐,在“平天下”前,先能“修身”,能在自己的周围创造一个和谐而幸福的环境。

而挪威恰好满足了我。

放弃美国,我如何在挪威收获学位、爱情和生活的快乐?

当年第一次来挪威,我到特隆赫姆(Trondheim)参加每两年一次的挪威国际大学生节(ISFiT),这个静谧的国度第一次展现在我眼前。我和另一位中国女孩住在一位70多岁的特隆赫姆大学退休教授家里,他免费提供住宿和饮食,一共十天,晚上没有活动的时候,我们回家,他就会向我们展示他的收藏,讲述他过往的故事,还送给我们很多礼物,临行那天,因为我和那个女孩的出发时间不同,他开车往返送两次,将我们准时送达车站。

那次参加挪威国际大学生节一共有4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大部分人都是住宿在当地的挪威人家里,这些挪威人自愿承担学生的所有住宿、餐饮费用,用他们的善良、真诚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即使冰雪也无法覆盖热情的国家。

这次经历从某种程度上触动了我,让我放弃美国,接受了来自挪威经济学院的邀请。

从自然景观上来说,挪威真的很美,浑然天成,毫无人工雕琢之痕,而整个国民对自然的崇敬与爱护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们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舍弃钢筋水泥的高楼;舍弃亮丽堂皇的照明;一条为了缓解卑尔根冬季供电压力的高压线,因为横跨了峡湾,会破坏自然景观而争论了好几年,至今无法开工。

从物质条件上来说,极高的税收和透明的监督机制,造就了“全民均富”的社会。(编者注:北欧实行的是“社会资本主义”制度,政府人为的调控收入差距,这与英美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制度不同。)

挪威所谓的“均富”,就是社会差距极其小,一个公司大老板与清洁工之间的税后工资差距不会超过3倍!然而如果以中国一线城市中产阶级的标准来衡量的话,挪威普通家庭的物质条件无法媲美,年轻夫妇自力更生,买廉价二手车,住小公寓房的,比比皆是,挪威普通人的生活绝不是国人印象中“美国式”的豪宅、豪车。

但也正是均富,拉低了人们对财富的欲望、和不断膨胀的野心。

挪威有一样东西,我是深深为之感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爱,我认为这是生活获得安全感最重要的因素。毕竟,美景,这世界上多的是;物质,虽然重要,却未必带来真正的幸福。

人是群居动物,人与人的友善和信任是最重要的。

挪威很多公寓楼都是“一把钥匙走天下”,从大门、到过道、到自己房门,都是一把钥匙,安全性可谓极低,但是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都觉得这是非常正常的。

放弃美国,我如何在挪威收获学位、爱情和生活的快乐?

记得第一次和朋友到Geilo滑雪,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识现实生活中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在滑雪中心,大家将鞋子和行李包放在一边,然后就上山滑雪去了,在餐饮店门口,大家将滑雪板一脱,就进屋吃饭去了,没有人会觉得有任何不妥。

每周三早上我都会去学校附近的泳池游泳,4年了,每次去,都会看见在休息间有一张小桌子,上面放着薄饼(waffle)和饮料,另有一张纸,写着“薄饼5克朗(约合人民币6元),饮料5克朗”,旁边就是放钱的小盒子,没有盖子。人们自取自拿食物,然后投放零钱,没有任何人、任何摄像头监控。每一次路过这张桌子,我都不禁自问,这种零售方式,需要怎样深厚的信任(和人均富裕)才能建立起来?

人们真正的不需要占小便宜,也不必绞尽脑汁为了获得财富,而伤害别人。

后来汶川大地震,我在学联工作,组织了两次捐款,第一次面向在卑尔根的中国留学生,大家积极响应,很感动;第二次面向卑尔根市民,我们30多个中国人在卑尔根市中心支起了宣传画幅,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募捐活动,一共收到近7万克朗的善款,按照当时汇率,相当于10万元人民币!卑尔根全市人口不过20万。

中国四川,对于当地很多人来说,是毫无关系、毫无概念的地方,但挪威人的慷慨相助,以及对我们的信任,让我深深感动……对这个城市、对这个国家的爱,来源于这些最普通的人的一举一动。

这正是我要的生活。在一个喜欢的专业领域里,每天努力、快乐、积极的生活;感受周围人的友善,也用心对待他人;不为财富过分发愁,周末和先生、孩子们一起在大自然里徒步、健身。天底下从来没有最完美的生活,但一定有最适合自己的。找到了,珍惜美好的那一面,把每一天的生活过好,就是幸福的人生。

(本篇文章全部图片由Kiki拍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